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道刺
道刺即远道刺。出《针灸甲乙经》。为九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腧也。”府腧,原指六腑在足三阳经上的下合穴,主治六腑病。从广义来看,凡头面、躯干、脏腑的病症取用四肢穴都可称远道刺。
-
远道刺
为九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腧也。”从广义来看,凡头面、躯干、脏腑的病症取用四肢穴都可称远道刺。《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亦有指取用下肢足三阳经穴位或六腑下合穴者。近代所称“远道取穴法”盖源于此。
-
九刺
九刺的内容:九刺包括输刺(刺诸经荥藏输)、远道刺(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经刺(刺大经之结络经分)、络刺(刺小络之血脉)、分刺(刺分肉之间)、大写刺(以铍针刺大脓)、毛刺(刺浮痹皮肤)、巨刺(左取右,右取左)、焠刺(燔针刼刺)。府腧,原指六腑在足三阳经上的下合穴,主治六腑病。络脉有病,缪刺刺络。
-
九变刺
九刺的内容:九刺包括输刺(刺诸经荥藏输)、远道刺(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经刺(刺大经之结络经分)、络刺(刺小络之血脉)、分刺(刺分肉之间)、大写刺(以铍针刺大脓)、毛刺(刺浮痹皮肤)、巨刺(左取右,右取左)、焠刺(燔针刼刺)。府腧,原指六腑在足三阳经上的下合穴,主治六腑病。络脉有病,缪刺刺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