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针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员,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针身长四寸,粗锐有似竹签(“筵”)。大针古时用于关节内有水气停留的疾患,作泻水用。《针灸聚英》:“火针以火烧之可用,即九针中之大针是也。”《针灸大成》一名燔针。近人有应用巨针治病,与大针相类。
-
火针
火针古称其为燔针、焠刺、烧针、白针、煨针。而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强调火针的适应症为寒证和痹证,并且肯定了“焠刺”是刺法之一。文绍敦点刺穴位放血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认为血量越多效果越好。火针是从古代“九针”中的大针衍化而来。烧红后刺乳蛾、喉瘤体。
-
九针
2.针灸书名。即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针刺补泻:全身疾病补泻原则:《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经络补泻原则:《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苍金砂散
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七三引《济生》:苍金砂散:处方:芜菁根、铁生衣各等分。功能主治:疔疮。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七三引《济生》《杂类名方》卷二十:组成:道人头(微炒存性)1两,硇砂3钱半,雄黄3钱,蟾酥不以多少。数日疔自出。如疮入腹呕逆者,煎道人头浓汁饮之。
-
火腿
3.火腿制作经冬历夏,经过发酵分解,各种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所吸收,具有养胃生津、益肾壮阳、固骨髓、健足力、愈创口等作用。2.脾胃虚寒的泄泻下利之人,不宜多食;感冒未愈、湿热泄痢.积滞未尽、腹胀痞满者忌食。"④《随患居饮食谱》:"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治虚劳怔忡,止虚痢泄泻,健腰脚,愈滑疮。
-
远痹
远痹病名。日久不愈的痹症。《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类经》卷十九:“凡虚风之深入者,必内舍于骨解腰脊节凑之间,故欲取深邪远痹者,必为大针以治之也。”
-
长针
古代九针中的第八针。见《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后人又称为环跳针。现代所用芒针类此。长针针身较大针锋锐利。《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长针多用于深刺,以治疗慢性风湿病、坐骨神经痛等。多用于深刺,以治疗痹证。
-
樱桃蜜饯(川式)
90千克川白糖45千克白矾1.5千克色素适量樱桃蜜饯(川式)工艺流程选料→去籽→矾漂→水漂→撩坯→回漂→套色→喂糖→收锅→起货→粉糖→成品樱桃蜜饯(川式)制作方法1.选料:选八九成熟的桃红色樱桃(深红色过熟不宜使用)为坯料。先将新鲜糖浆(35波美度)加热熬至114℃时,再下樱桃入锅煮制。
-
经络疗法
经络疗法是将药液注射于触摸到的阳性反应物内,再施用一定手法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经络疗法的特点:它的特点在于循摸出经穴的阳性反应物,作为治疗的依据。一般是先检查背腰部第一侧线的夹脊穴、第二侧线的背俞穴和第三侧线的经穴,再触诊胸膜部各脏腑的募穴,最后触诊四肢部的郄穴、原穴、下合穴等。
-
小宽针
小宽针为针具之一。是在我国古代九针中的锋针、铍针、长针、大针等形状、规格及大小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的一组6种不同型号的剑形钢针。小宽针由不锈钢制成,针形似剑,分针尖、针身、针柄,有Ⅰ~小宽针是以针刺为主,按摩为辅的一种针具。
-
机关之水
机关之水解剖结构名,指筋骨关节周围聚积的液体。《灵枢·九针十二原》:“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
-
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常之气…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②指切脉。参持脉条。《灵枢·邪客》:“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参持满条。《灵枢·厥气》:“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素问·脏气法时论》:“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
-
碧金散
《鸡峰》卷二十二:碧金散:处方:蜈蚣1对(全者,1雌1雄,其雌者小,雄者大),麝香半钱,铜绿2钱,绿矾1钱。摘录:《鸡峰》卷二十二《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张涣方:方名:碧金散组成:苦楝根1两(炙),猪牙皂角3挺(烧灰),鹤虱半两,槟榔半两,使君子仁半两,青黛半两,麝香1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布针
布针即巾针。巾针为镵针的前身,古时缝纫之针。出《针灸甲乙经》。在仓猝治病而又无毫针之际间可代用,但仍需注意消毒。《证类本草》谓“布针,用缝布大针也。”《神灸经纶》:“若舌下有紫脉牵绊,不语啼哭,名绊舌。用布针刺脉上,数针即愈。”
-
穿珠丸
处方:石菖蒲(节密者,去毛)5钱,麝香半钱。制法:上为细末,熔黄腊半两,和为块。功能主治:上壅耳聋。用法用量:每用小石莲大,中间以大针穿窍,夜间安两耳内,日间取出。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
香附膏
《圣济总录》卷 一五:方名:香附膏组成:附子2枚(去皮脐,生用),菖蒲半两,矾石(烧枯)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麝香(研)2钱,蓖麻子60粒(去皮)。用法用量:上先将附子、菖蒲、矾石为细末,次将蓖麻、杏仁为膏,次研麝香,同拌匀,丸如枣核大,以蜡裹,用大针穿透,塞于耳中,每日2次。
-
薹草属
中文名薹草属拼音名taicaoshu拉丁名Carex中国植物志12:56属下物种阿尔泰薹草、阿里山宿薹草、阿里山薹草、阿齐薹草、矮丛薹草、矮生薹草、安宁薹草、暗褐薹草、暗褐薹草(原亚种)、暗色薹草、暗色薹草(原变种)、凹脉薹草、澳门薹草、白鳞薹草、白马薹草、白山薹草、白头山薹草、白颖薹草、百坡山薹草、稗薹草、斑点果薹草、
-
针茅属
中文名针茅属拼音名zhenmaoshu拉丁名Stipa中国植物志09(3):268描述StipaL.针茅属,禾本科,约百余种,广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通常为旱生植物,我国约有13种,主产西北部至东北部,大部可为饲料。花排成圆锥花序;小穗有1小花,圆柱状;外稃圆柱形,旋卷,顶有一旋转状或弯曲的芒;花柱短而分离。
-
舌部损伤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诊断要点:1、损伤史。2、出血明显。疾病描述: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检查:治疗方案:①舌部创口大或有组织缺损,缝合时,应最大限度地保持舌的纵长度,以免功能障碍。同时伴有口底损伤时,先缝合舌体,口底创面视情况予以游离植皮或用邻近级瓣修复。术后应用止痛药。
-
半开放性截肢
手术名称:半开放性截肢术别名:半开放性截肢分类:骨科/截肢术ICD编码:84.9104适应症:半开放性截肢术适用于:1.创面虽有一定的污染,但清创比较彻底,清创时限在8h以内的截肢术。2cm,皮瓣两侧不缝合,留置引流条,形成对口引流,引流条要放置到骨残端处。6.伤口无菌包扎。3.术后每天更换敷料,注意充分引流。
-
巨针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近代所称巨针以不锈钢制造,针身粗长(现代巨针多用不锈钢制造,形与毫针相似,针身较粗而长)。用于沿皮下横刺和肌腱部刺,以治疗瘫痪和肌肉挛缩等症(用于治疗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
赤医针
赤医针为针具名。是一种特制的粗针。其针有似古代九针中的大针。在我国东北地区广为流传。可用于治疗痛证和痹证、瘫痪等。
-
半开放性截肢术
手术名称:半开放性截肢术别名:半开放性截肢分类:骨科/截肢术ICD编码:84.9104适应症:半开放性截肢术适用于:1.创面虽有一定的污染,但清创比较彻底,清创时限在8h以内的截肢术。2cm,皮瓣两侧不缝合,留置引流条,形成对口引流,引流条要放置到骨残端处。6.伤口无菌包扎。3.术后每天更换敷料,注意充分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