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虚
太虚指无垠的宇宙。《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源。”宋·张载《正蒙·太和篇》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
大气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目前国际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全球性的酸雨、CO2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均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宗气·大气:大气指宗气。《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肉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
-
三宝
2.养生术语。《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散则视歧。”在生理上,大致可分原气、卫气、营气和宗气等(各详该条)。《黄帝内经灵枢·平人绝谷》:“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内丹家指元精、元气、元神为三宝,以此作为修炼内丹的药物。《玉皇心印妙经》:“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
气血
王充《论衡》:“天地气合,万物自生。”反映于人,则生命的维持全赖于气,它是一切组织活动的营养所系,如精气、津气、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在生理上,大致可分原气、卫气、营气和宗气等。病机或病证的厥气、肝气、水气等;《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
气
气的分类:从来源、分布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原气、营气、卫气和宗气等。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补中益气汤(《脾胃论》):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实证:气滞:病机概要:常因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或感受外邪等而引起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方药举例:独参汤或参附汤之类。
-
产后心包络痛
概述:产后心包络痛为病证名。病因病机:因素有宿寒,产后太虚,寒搏于血,血凝不行,上冲心之络脉所致。症状:症见心胸闷痛,甚至胸痛彻背。治疗:治宜温通散寒。伤于心之正经者,亦称真心痛,症见指甲青黑,手足冷而过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方用大岩蜜汤合失笑散。因胃位于心窝部,故古人有称产后胃脘痛为产后心痛。
-
元
元①始,本原。《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②大。《本草纲目·介部·鼋》:“甲虫唯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
-
真灵
真灵即真灵之气。古人谓此存在于广袤的宇宙之中,是一种具有原始生命机能,能化生万物的精微物质,为万物之本源。《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廖廓,肇基化元……布气真灵,揔统神元。”
-
三华聚顶
三华聚顶气功内丹术术语。指精化为炁、炁化为神,精炁神三宝之精华融聚于上丹田。此为内丹功成。《玄微心印·三花聚顶》:“下乘炼精化气,中乘炼气化神,上乘炼神还虚。精生气,气生神,神合道,返本还原,入于太虚,是谓三花聚顶。”
-
肉𥆧筋惕
肉𥆧筋惕为症状名。筋惕肉𥆧的别称。见《伤寒论大全》卷二。筋惕肉𥆧指筋肉惊惕跳动。见《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多因汗多伤阳,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伤寒明理论》卷三:“其于筋惕肉𥆧,非常常有之者,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筋肉失所养,故惕惕然而跳,𥆧𥆧然而动也。”《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伤寒发汗过多,则伤其血,血虚无以荣筋,因拘急而惕惕然跳,且四体百骸,亦𥆧𥆧然动,是筋惕肉𥆧,由于筋肉失养。”因血虚所致者,宜四物汤加减,阳气虚者,宜真武汤等方。
-
目转耳鸣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气血衰弱,脏腑阴阳失调等所致。根据病因、症状之不同,可分为风晕、湿晕、痰晕、中暑眩晕、燥火眩晕、气郁眩晕、肝火眩晕、虚晕等。相当于周围性及中枢性眩晕、耳源性眩晕、颅内血管性病变、药物中毒及晕动病等。
-
筋惕肉瞤
筋惕肉瞤证名。出《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每因过汗伤阳,津血耗损、筋肉失养所致。成无己认为此证“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筋肉失养,故惕惕然而跳,瞤瞤然而动也”(见《伤寒明理论》卷三)。过汗阳虚者,用真武汤;因于血虚者,以四物汤加减。
-
产后目病
病因病机:《证治准绳·杂病》:“产后百脉皆动,气血俱伤,太虚不足,邪易以乘。”肝气郁结:产后目病·肝气郁结证(postpartumeyediseasewithliverqistagnationpattern)是指肝郁气滞,以眼胀头痛,不耐久视,视物昏昧,甚则暴盲,全身兼见胁痛胸闷,食少纳呆,苔薄脉弦为常见症的产后目病证候。治法:疏肝解郁。
-
惨凄
惨凄①凄凉悲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②指秋气。参“惨凄残贼”。
-
大远志丸
别名:远志丸处方:远志3两,甘草3两,茯苓3两,麦门冬3两,人参3两,当归3两,白术3两,泽泻3两,独活3两,菖蒲3两,薯蓣2两,阿胶2两,干姜4两,干地黄5两,桂心3两。功能主治:内补伤损,益气,安定心神。主产后心虚不足,心下虚悸,志意不安,恍恍惚惚,腹中拘急痛,夜卧不安,胸中吸吸少气。
-
升阳举气汤
《杏苑》卷七:组成:升麻1钱,柴胡1钱,人参1钱,黄耆1钱,当归头8分,白术8分,黄芩4分,诃子4分,甘草4分,川芎6分。主治:元气太虚,或久病泻痢所致脱肛不上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钟,煎1钟,食远温服。
-
大暑
大暑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常为一年最热时期。《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之发,太虚肿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
-
布气
概述:布气:1.气功术语;系道教气功疗病法之一。这类功法的具体施行,在《太清王老口传服气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胎息秘要歌诀》、《摄养枕中方》、《服气十事》、《神仙传》等书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
-
益元散邪汤
《会约》卷三:方名:益元散邪汤组成:当归2-3钱,白芍(煨)1钱半,陈皮1钱,白术3-4钱,熟地3-4钱,山药2钱,甘草(炙)1钱,黄耆(蜜炒)1钱半,麻黄(去节)8分,桂枝1钱,生姜(煨)1钱半。主治:元气太虚,脉大无力,外感寒邪,憎寒壮热,身痛头痛。泄泻,去当归,加萆薢4钱,茯苓1钱,木香(煨)3分;
-
筋惕肉𥆧
多因汗多伤阳,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筋肉失所养,故惕惕然而跳, 然而动也。”《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伤寒发汗过多,则伤其血,血虚无以荣筋,因拘急而惕惕然跳,且四体百骸,亦 然动,是筋惕肉 ,由于筋肉失养。”
-
坤元
坤元坤为地,元为根元。指大地为生长万物的根元。《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
-
金胜
金胜运气术语。指金运所胜。《素问遗篇·本病论》:“木运太虚,反受金胜。”
-
保婴出痘方
别名保婴稀痘方处方生地2钱,当归2钱,赤芍2钱,金银花1钱,红花1钱,桃仁1钱,荆芥穗1钱,生甘草5分。功能主治预防痘疮。故特用本人落下之脐带,同气相求,以为导引,且脐带为生命之蒂,元气所系,其阴阳未剖之前先具此物,灵通呼吸,混合太虚,较痘苗尤为功大耳。摘录《成方便读》卷四引《福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