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门
概述:玉门:1.处女膜;3.泛指阴道外口。未婚女子的阴道外口·玉门:玉门是指未婚女子的阴道外口。出自《素女经》。《脉经》卷九:“带下有三门:一曰胞门,二曰龙门,三曰玉门。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女属玉门。”《妇人良方》:“产后玉门不闭。”
-
妇人𤵄痃
辨证论治:《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四:“一名便痈,一名便毒,俗称 子。 ^^痃,或肝经湿热下注,或郁怒伤损脾肝,其外症或两拗小腹肿痛,或玉门焮肿作痛,或寒热往来,憎寒壮热,其内症或小便涩滞,或腹内急痛,或小腹痞闷,或上攻两胁,或晡热重坠。玉门肿胀,肝火血虚也,用加味逍遥散。”
-
妇人xx痃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此病“一名便痈,一名便毒。妇人xx痃,或肝经湿热下注,或郁怒损脾肝,其外症或两拗小腹肿痛,或玉门焮肿作痛,或寒热往来,憎寒壮热,其内症或小便涩滞,或腹内急痛,或小腹痞闷,或上攻两胁,或晡热重坠。若两拗小腹肿痛,肝经湿热壅滞也,用龙胆泻肝汤;玉门肿胀,肝火血虚也,用加味逍遥散。”
-
翻花
①指外阴部有物翻出或挺出。杨志一《妇科经验良方》:“阴户忽然有物挺出,如阴茎然;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减。”②分娩后,因阴户燥热而致翻花。《卫生鸿宝》卷五:“产后玉门燥热,遂成翻花。泽兰叶四两,煎汤熏洗二三次即收,或加枯矾。又阴中生笋,长半寸,用川连半斤,煎水半锅,入盐一撮,盆盛,乘温坐盆内。”
-
归榆汤
处方:当归、甘草、地榆、枳壳、荆芥、薄荷、柏叶。功能主治:产后阴蚀。用法用量:熏洗产门。注意:玉门闭后,疮已合,方可用之。各家论述:归、榆凉血养血,荆、薄去风散浮热,柏叶、甘草清火,苍术燥湿,作汤熏洗,则风火清,湿热降,气血充足,而阴蚀之症自愈矣。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
龙门
概述:龙门:1.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妇人胞落颓,灸龙门二十壮,三报。在玉泉下,女人入阴内外之际。”龙门(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解剖部位名·龙门:龙门为解剖部位名。出《脉经》卷九。指已婚妇女而未经分娩的阴道外口。经穴别名·龙门:龙门为泉门穴别名。见《经穴图考》。
-
硫黄洗方
别名:硫黄汤、硫黑散处方:石硫黄(研)4分,蛇床子4分,菟丝子5分,吴茱萸6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冷,玉门开不闭;产后阴户突出。用法用量:硫黄汤(《三因》卷十八)、硫黑散(《梅氏验方新编》卷四)。摘录:《外台》卷三十四引《集验方》
-
四物加黑小豆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组成:四物(芍用赤)、荆芥(黑)、延胡、红花、泽兰、防风、秦艽、黑小豆、山楂、干姜。主治:产后玉门未合,进风发热。用法用量:童便、酒各1盏,临服冲下。各家论述:是方以四物补血,童便清心为君,黑豆、荆芥、泽兰、秦艽、防风祛风为臣,干姜、红花、玄胡、山楂祛瘀为佐,入酒为使也。
-
点地梅属
中文名点地梅属拼音名diandimeishu拉丁名Androsace中国植物志59(1):141描述AndrosaceL.点地梅属,报春花科,约10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60种,产西北和西南,他处少见。一年生或多年生、矮小草本;花冠高脚碟状或近 状,管短于萼,裂片5,喉部有环纹或有摺与裂片对生;雄蕊5,内藏;蒴果卵状或球形,5裂。
-
无名精
无名精释名亦名天蔓菁、天门精、地菘、玉门精、麦句姜、蟾蜍兰、蛤蟆蓝、蚵草、豕首、彘颅、活鹿草、刘草、皱面草、母猪芥。果实名鹤虱,根名杜牛膝。气味(叶、根)甘、寒、无毒。李明珍说:“微辛、甘、有小毒”。用天名精晒干研细,每服一、二钱,茅花泡汤调服。用天名精根、叶捣汁,鹅毛蘸取扫入喉部。4、疔疮肿毒。
-
四物加二活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组成:四物(芍用赤)、加羌活、独活、延胡索、红花皮、青皮、香附、乌药、山楂、黑小豆。主治:产后沐浴后受风发热。各家论述:玉门进风,风自下焦而入,浴后受风,外则皮毛,下则产户,表里皆可受病。气行则血自散,血行则风自灭,理本一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