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嗣要语
《广嗣要语》,1卷。明俞桥撰。本书着眼于优生优育之法,强调摄养之术,以延续后嗣。包括调理精血、直指真源、男女服药之论,并涉及调元、调精、安胎、便产之法,更附经验方药,及论童壮、论衰论,均切实用。
-
叶选医衡
《叶选医衡》为医论著作。二卷。原题清·叶桂选定。本书选集历代医家论病、论脉、论治著作70余篇,大多简明。能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医家的医学学术特点。现存三种清刻本及石印本。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刘汉基
刘汉基为清代医家。四川巴县人。公元1722年曾在太医院任职,撰《药性通考》8卷,论415种药物之药性与主治,並附或问以答疑难。另列有医论25则以论杂证及其治方。此书现有刻本行世。
-
幼幼心裁
《幼幼心裁》为儿科著作。明·乔埰撰。刊于1638年。书中首论儿科疾病及诊治大法,其次对婴幼儿的多种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分别作了简要的记述。论辨清晰,突出了小儿脏腑易虚易实的特点。现存康熙四十七年刻本等三种清刻本。
-
郭稽中
郭稽中宋代医学家。曾任医学教授,尤精产科,用药常有奇效。大观三年(1109年)将家藏方附于《产论》二十一篇诸论之后,使之有论有方,编为《产科经验宝庆集》(一作《妇人产育保庆集》)一卷,后经李师圣等人附益传世。
-
郑汝明
郑汝明南宋人。嘉定元年(1208年),集唐代时贤《胎前十八论》、宋郭稽中《产后二十一论》,附以孙思邈等有关论说,编成《胎产真经》(一作《产经》)两卷。
-
脉诀纂要
《脉诀纂要》脉学著作。一卷(即《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五),清·冯兆张纂辑。此书以《内经》理论为据,结合个人见解,分述脉位法天、脉论、七诊之法、论脉紧要诸条、太素脉说、删润脉诀等内容。
-
大鸿
大鸿即鬼臾区。鬼臾区又叫鬼容区,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据《内经·天元纪大论》载,鬼臾区与黄帝论五行等有关医学的内容,实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
黄岩
黄岩清代医家。字峻寿,又字耐庵。嘉应(广东梅县)人。撰《医学精要》八卷(1800年刊行)。该书主论儿科,兼涉杂症,论痘疹尤详。
-
肝咳
肝咳为病证名。咳则两胁痛,甚则不可以转动者。《黄帝内经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诸病源候论·咳嗽诸病候》:“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
-
肚带
肚带产科学名词。出杨子建《十产论》碍产论。即脐带。详该条。
-
痘疹碎金赋
《痘疹碎金赋》痘疹专著,本赋有二种,均题明·万全撰,但内容不同。①收入《痘疹全书》中,共二篇。上篇论痘,共29条;下篇论疹,共8条。②收入《片玉痘疹》中,一篇,共16条。
-
必齐
齐,通剂。必齐指必须服用的药剂。《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必齐毒药攻其中。”《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必齐主治。”一说:必为火之形近误字,必齐即火齐。
-
中年
中年养生用语。汉·王充《论衡·论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中年的年龄起止,世界各国尚无统一标准。依我国国情,以35岁-59岁作为中年阶段较为符合实际。
-
真铅
真铅气功内丹术术语。铅本为化学元素,是古代方士、丹家烧炼丹药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后被内丹家借用,以指肾间动气(元精)。《玄肤论·铅汞论》:“先天之炁为真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