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士林
药品说明书:主要用途:用于配制医药的药膏及皮肤保护油膏用的原料;化妆品乳膏、香脂化妆油等的配料;纺织工业润滑丝织品用的乳化膏;精密仪器及医疗器械的临时防护。
-
敷料制备常规
2.棉花类棉球、棉片、棉垫(大、中)。敷料制备1.纱布方可按需要的大小制作。6.凡士林油纱将凡士林溶化,为防止油脂过厚,也可加入适量石蜡油,把裁好的纱布块(根据需要大小裁剪制做),放入已溶化的凡士林中浸透,夹出放置在搪瓷方盒或其他有盖容器中,加盖,粘贴灭菌有效期,送干热灭菌。
-
九华膏
概述:九华膏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滑石粉、硼砂、川贝母、银朱、龙骨、冰片。主治:《中医外科学》之九华膏主治内外痔发炎。(2)取本品10g,加水15ml,加热,搅拌使溶解,放冷,滤过,滤液显钠盐(附录Ⅳ)与硼酸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检查:应符合软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R)。注意事项:1.有排便感。
-
苯酚软膏
化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enfenRuangao英文名:PhenolOintment标准编号:本品含苯酚(C6H6O)应为1.8~检查:应符合软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ⅠF)。苯酚软膏说明书:药品类型:化学药品药品名称:苯酚软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本品为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
剪鼻毛法
操作名称剪鼻毛法适应症为鼻内手术的常规准备。方法及内容①患者头向后仰,灯光焦点集中在一侧鼻孔,剪刀刃上涂凡士林:使剪下的鼻毛粘在剪刀上,不致被吸入鼻腔;②左手示指及拇指将患者鼻尖向上轻轻抬起,其他手指固定于额面部,以右手持剪刀齐鼻毛根部剪除鼻毛,再用蘸有凡士林的棉签擦净鼻前庭皮肤,检查是否干净。
-
热湿敷
操作名称热疗法-热湿敷用品及准备治疗盘、敷垫、敷料钳2把、凡士林、纱布、棉垫或大毛巾、橡胶单、治疗巾、棉签、热水袋、蒸锅、屏风。3、持敷料钳拧干敷垫,至无水滴下为度,并在掌侧腕部试温以不感烫手为宜,折成适当大小,放置患部,盖上棉垫或大毛巾。注意事项1、有创口者,应注意无菌操作,敷后按换药法处理创口。
-
后鼻孔填塞止血法
概述:后鼻孔填塞止血法是一种用于鼻出血部位比较靠后,前鼻孔填塞法处理无效者的鼻部止血的方法。操作方法: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卷扎成一端大、一端小的锥形纱布球,大端大小与后鼻孔大小相应,直径约2cm,用两根粗线扎住纱布球中部,前端留二根线,后端留一根线(锥形纱布球宜平时做好、消毒,以备急时之用)。
-
玉露膏
《中医外科学讲义》:组成:芙蓉叶。功效:凉血退肿。主治:一切阳毒之症,疮、疖、肿毒、痈未破时,丹毒,带状疱疹。主治:痈疽,瘰疬。加减:如贴热疮及艾炙火疮,不须下乳香、没药等。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麻油1斤,煎至滴水成珠,方下乳香、龙骨、血竭、儿茶、轻粉(各末)2钱,搅匀,瓷器收贮。
-
锥入度
锥入度测定法:锥入度测定法适用于软膏剂、眼膏剂及其常用基质材料(如凡士林、羊毛脂、蜂蜡)等半固体物质,以控制其软硬度和黏稠度等性质,避免影响药物的涂布延展性。图1锥体结构样品杯:为平底金属圆筒,其形状尺寸如图2所示。(2)将供试品熔融后,小心装满样品杯,避免产生气泡,刮平表面(适用于含凡士林样品)。
-
复方红砒膏
处方:红砒4克轻粉4克雄黄3克冰片3克液体石蜡10~20毫升凡士林加至100克制法:前四味药分别研成细扮,混合均匀。加液体石蜡分散后,再加入凡士林,研磨成均匀细腻的软膏100克即成。功能主治:治银屑病。注意:方中红砒、轻粉等大毒之品,只能外用,严禁内服。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会阴热敷
操作名称:会阴热敷适应证:会阴热敷适用于:1.增强局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组织活力,有助于局限脓肿部组织的生长和修复。准备:会阴擦洗盘、棉垫、无菌纱布数块、小油布、治疗巾(一次性无菌尿垫)、有盖搪瓷罐盛沸水或煮沸的50%硫酸镁、凡士林、热水袋、塑料纸,必要时备热源。方法:1.行会阴擦洗,清洁局部伤口。
-
五石膏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名:五石膏组成:青黛9g,黄柏末9g,枯矾9g,蛤粉60g,炉甘石60g,煅石膏90g,滑石12g,凡士林370g,麻油250ml。功效:收湿止痒。主治:湿疹渗水不多时。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加入凡士林及香油内,调和成膏。
-
走罐疗法
走罐疗法概述: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
红药膏
处方:生石膏3500g,樟丹1500g,芥子气1ml,凡士林5000g。制法:将芥子气缓慢滴入半凝固状态(30℃)的凡士林内,边滴边搅拌,然后加入生石膏及黄丹(均研极细末并过筛)。功能主治:银屑病。用法用量:外用。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红油膏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红油膏:处方:红信250克棉子油2.5升黄蜡250~治鹅掌风,银屑病,手足皲裂,脚湿气。注意:大面积银屑病勿用。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医外科学讲义》:组成:凡士林10两,九一丹1两,东丹钱半。功效:防腐生肌。制备方法:先将凡士林烊化,然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成膏。
-
黄丹软膏
处方:黄丹12克黄柏(粉)12克枯矾6克凡士林7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与凡士林调成软膏。功能主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用量:外用。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吹口散油膏
处方:青吹口散3两,凡士林10两。制法:先将凡士林烊化,冷却,再将药粉徐徐调入,和匀成膏。功能主治:唇风。用法用量:搽患处。摘录:《中医喉科学讲义》
-
疔疖膏
处方:银朱15g,章丹15g,轻粉4.5g,嫩松香125g,蓖麻油30ml,凡士林18g。制法:先将轻粉研细,然后与银朱、章丹和在一起;另将蓖麻油入铜锅内加温,加入松香熔化,再加凡士林调和,最后加入前药末调和成膏。功能主治:拔毒溃破。主疔疮,疖肿。或用拔毒膏1张挑膏药少许,对准疮头贴上。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解毒消炎膏
处方:黄芩480两,连翘320两,南星160两,白芷160两,冬青油48两,薄荷脑96两,冰片192两,汽油1856两,橡胶656两,羊毛脂80两,氧化锌640两,凡士林32两,松香544两。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镇痛。主疖肿,疮痈,乳腺炎,静脉炎,皮下蜂窝组织炎等皮肤化脓性疾患。摘录:《中药制剂手册》引天津市先锋中药厂方
-
红粉纱条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红粉纱条:处方:红粉末25g,朱砂末6g,玉红膏125g。制法:上药熔化,用纱布剪成不同大小的块片,浸药内,经高压消毒后备用。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京红粉1两5钱,利马锥1两,冰片1钱,凡士林半镑。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与凡士林调配成膏,涂于纱布条。
-
切割术
名称:切割术适应证:切割术适用于:1.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期及鼻赘期)。3.蜘蛛痣。方法:1.术野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或神经阻滞麻醉或两者合用。无明显渗出后,暴露凡士林纱布层,待其自然脱落(不得强行撕脱)。注意事项:1.遵守无菌原则。2.准确控制三锋或五锋刀切割深度,过深易留瘢痕,过浅则效果不佳。
-
新光二号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新光二号组成:凡士林100g,松香80g,明矾适量。用法用量:下水前涂肤。制备方法:凡士林放入锅内熔化后,加入松香,待其熔化后,趁热用三层纱布过滤,待药液冷却至36℃时,加入明矾细粉(过120目筛),随下随搅,以免成块,完全搅匀后,分装待用。
-
表浅脓肿切开引流术
表浅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图解⑴局麻⑵切开小口⑶挑开脓肿切口⑷手指探查脓腔,分开间隔⑸脓肿壁全长挑开⑹对口引流⑺脓腔内放油纱布条⑻油纱布条填满脓腔图1表浅脓肿切开引流术适应证表浅脓肿形成,查有波动者,应切开引流。术前准备1.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小儿可用氯胺酮分离麻醉或辅加硫喷妥钠肌肉注射作为基础麻醉。
-
京红粉软膏
处方:京红粉1两5钱,利马锥5钱,凡士林8两。功能主治:杀虫止痒,软坚脱皮,化腐生肌。主牛皮癣静止期(血燥型白疕),胼胝,神经性皮炎(顽癣),痈疽溃后腐肉未脱之疮面。注意:对汞过敏者禁用。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苦参子膏
处方:苦参子仁90g(研细),凡士林210g。制法:上调匀成膏。功能主治:轻度腐蚀。主肉疙瘩。用法用量:按病变大小,敷贴患处。摘录:《中医外科学》
-
蓝药膏
处方:青黛15g,海螵蛸68g,石膏末125g,冰片3g,凡士林936g。制法:调膏。功能主治: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用法用量:外用。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藜芦软膏
处方:藜芦10g,硫黄20g,凡士林加至100g。功能主治:癣疥。用法用量:外用。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马齿苋粉
处方:蛇床子20g,马齿苋20g,侧柏叶粉20g,丝瓜叶20g,芙蓉叶20g,蚌壳粉20g,苦参20g,大黄20g,陈小麦粉20g,枯矾10g,炉甘石10g,甘草10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急性湿疹。用法用量:急性水疱渗液,以干末直接撒布;无渗液,以植物油或凡士林调,外用。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清营退肿膏
处方:生大黄60克生川柏30克黄芩30克东丹30克天花粉30克滑石30克芙蓉叶60克功能主治:清热活血,消肿止痛。治骨折伤筋初期,焮红作痛。用法用量:为细末,用凡士林调敷。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
湿疹膏
处方:青黛60克黄柏末60克氧化锌620克煅石膏末620克麻油620克凡士林930克制法:先将青黛入乳钵内研细,加入黄柏末研和,次加氧化锌研和,再加煅石膏研极细和,最后加入凡土林、麻油调和成膏。功能主治:收湿止痒。治婴儿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渗水不多者。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消瘀止痛药膏
处方:木瓜60克栀子30克大黄150克蒲公英60克地鳖虫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骨折伤筋,初期肿胀疼痛剧烈者。用法用量:饴糖或凡士林调敷。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
阴茎癌药粉
处方:生马钱子6克枯矾15克鸭胆子10克生附子6克硇砂15克雄黄15克密佗僧6克青黛10克轻粉3克功能主治:治阴茎癌。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掺于肿块局部,周围用凡士林纱条保护正常组织,每日换药一次,连用五次。摘录:《肿瘤临证备要》
-
黑骨走马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骨走马:别名:海南粗丝木、黑骨梢来源:茶茱萸科黑骨走马GomphandrahainanensisMerr.,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骨髓炎:根研粉,与硫黄粉、酒饼粉各适量,同凡士林调成软膏敷患处。5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次1钱,开水送服。
-
黄秦艽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秦艽:别名:丽江金不换、金不换、大苦参、滇黄芩、黄龙胆来源:龙胆科黄秦艽Veratrillabaillonii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炎,解毒,杀虫。肺热咳嗽:根1钱,水煎分3次服。阿米巴痢疾:黄秦艽5分,草血竭1钱,水煎服。烧伤:研细末调凡士林外搽。
-
破牛膝
《全国中草药汇编》:破牛膝:拼音名:P Ni Xī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rivularisBuch.-Ham.var.barbulataTurcz.,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散瘀消结。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不宜直接敷患处,以隔凡士林或纱布为好。注意: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
-
喜树皮
《*辞典》:喜树皮: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XǐSh P 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喜树条。功能主治:治牛皮癣:喜树皮(或树枝)切碎,水煎浓缩,然后加羊毛脂、凡士林,调成10~20%油膏外搽。亦可取叶加水浓煎后,外洗患处。注意:忌用铁器煎煮、调制。
-
杨枸花
拼音名:Y nɡJǔHuā别名:毛白杨来源:杨柳科杨枸花PopulustomentosaCarr.,以根、皮、花入药。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赤白痢疾,日久不止,淋浊白带,急性肝炎,支气管炎,肺炎。备注:在骨科治疗中,用毛白杨树叶煮水洗、敷(制成药膏),配合正骨治疗,对控制陈旧性软组织感染及化脓性骨髓炎,疗效较好。
-
外敷接骨散
《中医伤科学讲义》:组成:骨碎补、血竭、硼砂、当归、乳香、没药、川断、自然铜、大黄、地鳖虫各等分。主治:骨折、骨碎及筋络扭伤。用法用量:饴糖、蜜糖或凡士林调敷。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止痒药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止痒药粉1两,祛湿药膏(或凡士林)9两。功效:除湿收敛,杀虫止痒。主治:慢性湿疹(顽湿疡),神经性皮炎(干癣),皮肤瘙痒症(瘾疹),痒疹(粟疮)等瘙痒性皮肤病。制备方法:上药混匀成膏,用药禁忌:此药有一定刺激作用,对于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禁用。
-
皮湿二号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别名:皮湿二膏组成:地榆粉46g,密陀僧(研匀)62g,凡士林125g。主治:慢性湿疹。用法用量:调膏。外用。附注:皮湿二膏(《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皮湿一号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别名:皮湿一膏组成:地榆粉93g,煅石膏93g,枯矾3g,凡士林31g。主治:慢性湿疹。用法用量:调膏。外用。附注:皮湿一膏(《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皮脂膏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青黛6g,黄柏末6g,煅石膏60g,烟胶60g。功效:收湿止痒。主治:慢性湿疹。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加凡士林500g调成油膏。
-
皮枯膏
《中医外科学》:组成:青黛6g,黄柏6g,煅石膏60g,烟膏60g(即土法烟熏烘消牛皮后烟汁结存的残留物质),枯矾粉110g。功效:清热杀虫止痒。主治:湿疹、肛门瘙痒。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和匀,以药末60g,加凡士林240g,调匀成膏。
-
皮炎膏
《外伤科学》:组成:炉甘石5g,黄连末5g,冰片1.5g。功效:消炎、止痒、润肤。主治:亚急性皮炎,湿疹。用法用量:直接外涂皮损处,每日2-3次。制备方法:用凡士林88.5g,调上药末,冰片最后调入,密贮备用。
-
皮癣膏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黄柏25g,白芷25g,轻粉25g,煅石膏30g,蛤粉30g,五倍子30g,硫黄15g,雄黄15g,铜绿15g,章丹15g,枯矾6g,胆矾6g。主治: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制备方法:上药各取净末,研和极匀,加凡士林500g调和成膏。
-
石膏枯矾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煅石膏18g,枯矾18g,雄黄6g,冰片1g。主治:阴囊湿疹。用法用量:外用。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加凡士林187g,调成软膏。
-
石膏白及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煅石膏62g,白及末31g,密陀僧21g,轻粉15g,枯矾9g。主治:阴囊湿疹。用法用量:外用。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加凡士林125g,调成泥膏。
-
自然铜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自然铜(煅,末)31g,硼砂末15g,凡士林156g。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用量:外用。制备方法:调软膏。
-
收干生肌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收干生肌药粉4两,祛湿药膏(或凡士林)6两。主治:疖、痈破溃后,水火烫伤,女阴溃疡(阴蚀),下肢溃疡(臁疮)等的清洁肉芽疮面。制备方法:上药混匀成膏。用药禁忌:疮面毒未净者勿用。
-
吴茱萸软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吴茱萸软膏组成:吴茱萸粉1g,凡士林9g。主治:黄水疮。用法用量:调匀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