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机沙篆
《病机沙篆》内科著作。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刊于1667年。全书分列中风、虚劳、噎膈等十二种内科病证。各证摘录历代医书相关内容的精辟论述,分析病机、病因、症状,然后确定治法,列出处方。现存康熙刻本,又本书收入《士林三书》中。
-
祛风清热散
《病机沙篆》卷下:方名:祛风清热散组成:酒芩2钱,白芷1钱5分,茱萸1钱,防风1钱,柴胡1钱,川乌1钱2分,荆芥8分,甘草5分。加减:肿痛甚,加大黄、芒消;风热,加蔓荆子、牛蒡子;犯眼,加苍术、朱砂;如打扑伤损内重,瘀血不散,加桃仁、大黄。主治:风热头目昏痛,偏正头风,头痛鼻塞。用法用量:水煎,食远热服。
-
一醉散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方名:一醉散组成:贝母、香白芷各等分。主治:狂症。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潮发进退,并十岁儿,风狂胡走,挥扬手足。出汗为效。《普济方》卷二八一:方名:一醉散组成:全蝎14个(瓦上焙干),蝉蜕14个(去头足),地龙14条(去沙),白僵蚕14个(直者),凌霄14个(全者),防风1两,紫菀1两。
-
绿豆酒
《病机沙篆》:方名:绿豆酒组成:绿豆3两,山药3两,黄柏1两半,牛膝1两半,玄参1两半,沙参1两半,白芍1两半,山栀1两半,天麦冬1两半,花粉1两半,蜂蜜1两半,当归1两2钱,甘草3钱。主治:阴虚痰火诸疾。用法用量:以好酒浸,饮之。
-
诊家正眼
卷一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论述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文中还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
-
士材三书
《士材三书》为书名。明代李中梓(士材)撰。本丛书计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三种。后附尤乘的《寿世青编》。《病机沙篆》对50多种常见内科杂病之病因脉证诊断和治疗加以论述。尤乘乃李士材学生,深得李氏精髓,知此三书可代表李氏之学术思想,故予以汇刻。卷五、六有针灸疗法。
-
开关利膈丸
处方:人参、当归、木香、槟榔、枳壳、大黄。制法:上为末,水为丸服。功能主治:噎膈,大便燥结,粪如羊屎者。用法用量:并用人乳或牛羊乳、梨汁、松子仁啖之。摘录:《病机沙篆》卷上
-
血分椒仁丸
《永类钤方》卷十五:别名:血分丸组成:椒仁半两,甘遂半两,续随子半两(去皮,研),附子半两,郁李仁半两,黑牵牛半两,五灵脂半两(碎,炒),当归半两,吴茱萸半两,延胡索半两,芫花1分(醋浸1宿,炒黄),石膏1分,信砒1钱,胆矾1钱,斑螫30枚(糯米炒黄,去米),芫青30枚(去头足翅,糯米炒黄)。
-
羌乌散
处方:羌活细辛各3克川乌草乌(上二味俱用童便浸一宿)各3克酒芩炙草各1.5克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风寒上攻,眉棱骨痛。摘录:《病机沙篆》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准绳 类方》卷四:方名:羌乌散组成:川乌、草乌(二味童便浸,炒去毒)、细辛、羌活、黄芩、甘草各等分(1方有南星)。用法用量:茶清调服。
-
尤生洲
尤生洲即尤乘。尤乘为清初医家,字生洲。吴门(今江苏吴县)人。撰有《食治秘方》(1665)、《勿药须知》(1667)、《喉科秘书》(1667),辑有《脏腑性鉴》、《经络全书》,并增辑李中梓之《诊家正眼》、《本草通元》、《病机沙篆》、《寿世青编》(1667),另订有贾所学之《药品辨义》等书。
-
尤乘
1.尤乘为清初医家,字生洲。吴门(今江苏吴县)人。撰有《食治秘方》(1665)、《勿药须知》(1667)、《喉科秘书》(1667),辑有《脏腑性鉴》、《经络全书》,并增辑李中梓之《诊家正眼》、《本草通元》、《病机沙篆》、《寿世青编》(1667),另订有贾所学之《药品辨义》等书。江苏无锡人,著有《尤氏喉科秘书》。
-
李中梓
李中梓为明代医学家。其父李尚衮为兵部主事。初习举子业,后因多病而自学并攻研医学,读书无数,尤注重张仲景、张元素之学。与明代名家如王肯堂、秦昌遇、喻嘉言等交善。其著作多为初学者所喜爱,计有《内经知要》二卷、《医宗必读》十卷、《诊家正眼》二卷、《本草通玄》及《病机沙篆》,后三种曾合为《士材三书》。
-
葛母解酲汤
处方:葛根、知母、人参、茯苓、砂仁、豆蔻、青皮、陈皮、木香、神曲、猪苓、生姜。功能主治:伤酒头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病机沙篆》卷下
-
黑豆神散
处方:黑豆半升(炒,取皮),川芎、当归、芍药、生地、姜、桂、甘草、蒲黄。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闪扑伤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童便和酒下。摘录:《病机沙篆》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