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硝石
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8、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9、背疽初起(恶寒,背上现疮肿瘾疹)。10、女劳黑疸(傍晚时便恶寒发热,膀胱急,小腹满,全身发黄,只是额头黑,故称“黑疸”)。
-
小儿镇惊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ao'erZhenjingSan标准编号:WS3-B-0898-91处方:甘草399g胆南星159.7g枳壳399g朱砂399g天竺黄588.7g茯苓399g全蝎(制?硝石研细,朱砂、琥珀分别水飞成极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纤维束浅黄色,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
小儿镇惊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ao'erZhenjingWan标准编号:WS3-B-0028-89处方:甘草399g胆南星159.7g枳壳339g朱砂339g天竺黄558.7g茯苓399g全蝎(制)159.7g蝉蜕399g僵蚕(制)339g琥珀399g硝石9.7g白附子(制)159.7g制法:以上十二味,除硝石、朱砂、琥珀外,其余甘草等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规格:每丸重2.5g贮藏:密封。
-
鳗鱼火腿
鳗鱼火腿制作方法先将鳗鱼切开,用盐水浸渍后继续在低温下长时间盐渍,水洗后整型,蒸好后干燥,最后进行烟熏。然后用玻璃纸或其它薄膜包覆材料包好,两端用橡胶圈等套紧,再用细绳缠好。熏烟中的多种有机化合物中,苯酚能赋予制品以良好的鲜味,愈创木酚型化合物与杂酚油一起赋予制品以熏香,同时还具有防腐效果。
-
儿科七厘散
将麝香、牛黄、冰片、硝石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3)取本品2g,加醋酸乙酯10ml,研磨,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60%醋酸1ml使溶解,加新制的1%糠醛溶液1ml及硫酸溶液(1→2)5ml,在70℃保温10分钟,溶液由淡红色逐渐变为紫蓝色。
-
齿痛冰硼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hitongBingpengSan标准编号:WS3-B-0306-90处方:硼砂288g硝石432冰片18g制法:以上三味,硼砂、硝石粉碎成细粉;性状:本品为白色的粉末;鉴别:(1)取本品0.5g,加硫酸混合后,加甲醇少量,点火燃烧,即发生边缘带绿色的水焰。检查:除水分不检查外,其他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4页)。
-
硝酸盐植物
硝酸盐植物nitrateplanl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后,一般产生各种变化,但有的植物吸后,硝酸盐直接大量的贮存,这类植物称为盐酸盐植物。苋科、藜科、茄科植物和向日葵、大丽菊等菊科植物特别显著。如果对这些植物的活体浸出液进行浓缩,一般可得到硝酸钾(硝石).
-
狗肝
性味:《医林纂要》:甘苦咸,温。功能主治:治脚气,下痢腹痛。(《食医心镜》)②治心风发狂:狗肝一具,硝石、黄丹各一钱半。上硝石、黄丹研匀,将狗肝批开,掺药在内,以麻缕缠缚,用水一升煮热,去麻,将肝药一顿细嚼,用煮肝药汁送下,不拘时侯。(《杨氏家藏方》黄石散)摘录:《*辞典》
-
朱砂滚涎丸
《儒门事条》卷十五:别名:朱砂滚痰丸组成:朱砂(水飞)、白矾(生用)、赤石脂、硝石各等分。主治:五痫。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荆芥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研蒜膏为丸,如绿豆大。附注:朱砂滚痰丸(《松崖医径》卷上)。本方原名朱砂滚涎散,与剂型不符,据《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改。
-
麻后牙疳
麻后牙疳病证名。麻疹后期,牙龈腐烂,以营养状态不良的婴儿为最多见。《麻证新书》:“此乃胃中伏毒,上窜阳明部分,宜用犀角地黄汤加火麻仁、滑石,以泄大肠之火,使下移毒势,上清胃火。”治宜清热凉血。外用锡类散或硼砂、冰片、硝石敷之,或栗树根煅存性调搽。
-
萤火丹
萤火丹病名。指丹毒初发于髂部后延至肋下或髆转至胁者。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治宜赤小豆一合,硝石半两,寒水石一分,研为细末,以冷水调下半钱,每日三次服,可根据小儿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外治以灶中黄土一合,生油二合,调和如泥,时涂之。
-
五香熏肉
五香熏肉为罗马尼亚的腌肉,采用羊肉、山羊肉、牛肉、猪肉或鹅肉为原料,并添加硝石、盐、大蒜、黑胡椒、肉豆蔻、干红椒及牙买加甜胡椒等腌成肉干后烟熏而成。美制五香熏牛肉(pastra-mi),为内侧的牛胸肉薄片。通常切薄片做三明治热食。
-
八石
八石是指道家服食的八种矿产品,也是炼丹的原料。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论仙注》为丹砂、雄黄、雌黄、石留黄(即硫黄)、曾青、矾石、磁石、戎盐。此外又有丹砂、雄黄、雌黄、空青、硫黄、云母、戎盐、硝石之说。《周易参同契》:“三五既和谐,八石正纲纪。”陈显微注:“八石,外药也。”
-
杨梅散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组成:杨梅。主治:头风。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薄荷茶清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方出《续本事》卷二,名见《普济方》卷四十四:组成:杨梅青、硝石、地龙各等分。功效:定头痛。用法用量:搐鼻。《接骨图说》:组成:黄柏、杨梅皮、胡椒。用法用量:火酒和匀为泥,搽涂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