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小肌
pectoralisminor位于胸大肌的深面,呈三角形。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内下方,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以帮助吸气。
-
吻合神经血管的胸小肌瓣游离移植面瘫矫正术
麻醉和体位:采用全身麻醉。结扎切断胸外侧动脉到胸大肌的分支,在胸肌筋膜层内用手指钝性分开胸大肌和胸小肌的联系,然后在胸小肌深面将其与肋骨和肋间筋膜分离。附加面患侧鼻唇沟切口或口角区上下唇红缘切口。2.出血:受区出血原因主要有2个:①切取肌瓣时止血不彻底,再建血循后,未处理好的血管断端出血;
-
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胸小肌移植面瘫矫正术
麻醉和体位:采用全身麻醉。结扎切断胸外侧动脉到胸大肌的分支,在胸肌筋膜层内用手指钝性分开胸大肌和胸小肌的联系,然后在胸小肌深面将其与肋骨和肋间筋膜分离。附加面患侧鼻唇沟切口或口角区上下唇红缘切口。2.出血:受区出血原因主要有2个:①切取肌瓣时止血不彻底,再建血循后,未处理好的血管断端出血;
-
乳癌根治术
分离皮瓣后,需辨认出腹直肌鞘、前锯肌、背阔肌、三角肌、头静脉等组织,然后用消毒巾保护切口[图2]。当腋窝、锁骨下区淋巴结和脂肪组织被清除后,即可见到与肩胛下血管伴行的胸背神经和与胸外侧血管伴行的胸长神经[图5-2],应避免损伤。4日拔除引流。如积液过多,可穿刺抽液。重时,可以切除疤痕,作中厚皮片修复。
-
喙突胸小肌综合征
概述:喙突与胸小肌的后方通过到上肢的神经血管束。受压的部位在锁骨下动脉过渡到腋动脉的部分。在解剖标本与在手术台上都可以证明这种压迫的机理。病因学:在正常情况下,上肢过度外展虽然血管神经束受压,但并不表现症状。最明显的体征是在喙突下胸小肌压痛,在此处加压后可使前臂、手、手指麻木、麻刺等症状重复出现。
-
乳房根治切除术
每个输乳管的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以及胸大肌筋膜相连(图1.2.3-0-2)。乳房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肋间穿支和肋间动脉的外侧支。6.在重要血管、神经周围清除腋窝的淋巴脂肪组织,剪开腋血管鞘,切断胸外侧及肩胛下血管和供应前锯肌的血管,将腋窝、锁骨下的淋巴和脂肪组织与胸壁分离。
-
乳腺癌根治切除术
每个输乳管的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以及胸大肌筋膜相连(图1.2.3-0-2)。乳房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肋间穿支和肋间动脉的外侧支。6.在重要血管、神经周围清除腋窝的淋巴脂肪组织,剪开腋血管鞘,切断胸外侧及肩胛下血管和供应前锯肌的血管,将腋窝、锁骨下的淋巴和脂肪组织与胸壁分离。
-
根治性乳房切除术
每个输乳管的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以及胸大肌筋膜相连(图1.2.3-0-2)。乳房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肋间穿支和肋间动脉的外侧支。6.在重要血管、神经周围清除腋窝的淋巴脂肪组织,剪开腋血管鞘,切断胸外侧及肩胛下血管和供应前锯肌的血管,将腋窝、锁骨下的淋巴和脂肪组织与胸壁分离。
-
胸廓出口综合征
颈腋管的近侧段上界是锁骨和锁骨下肌肉;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则位于前斜角肌后方与中斜角肌之间(图1)。胸廓出口综合征病人胸廓出口尺神经传导速度减少至32~切断第1斜角肌和第1肋骨全长,而对骨性异常如颈肋、椎体横突过长及异常纤维束带等均应切除,此手术切口较大,术毕时需仔细止血防止血肿后机化粘连。
-
臂丛神经探查和神经移植术
3.探查与修复:当臂丛神经充分显露后,应该从近端向远端,有顺序的寻找神经断裂或根性撕脱的部位。由于皮神经较细,须将切取的皮神经剪成数段并排列成电缆样结构,先用6-0尼龙线将皮神经外膜之间缝合数针固定,使数根皮神经成为一体,当达到与受体神经直径大体相似后,再与受体神经的远近端做外膜缝合,即神经电缆式移植。
-
颈肋
颈肋的病因:颈肋的病因有外伤、肩部负重、骨膜炎、肩下垂、第一肋骨畸形、前斜角肌肥厚、异常纤维束带等。肩胛带下垂、高位胸骨、第一肋骨高位、低位臂丛与前斜角肌肥厚均能引起与颈肋相似的症状,因为它们都压迫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脉而产生症状。颈椎关节病:颈椎X线片显示椎间孔狭窄或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
-
膺窗
皮肤由第2、3、4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分布。针由皮下经胸大肌表面的胸肌筋膜,进入该肌及其深面的胸小肌,该二肌均为胸前神经支配。主治病症:膺窗穴主治咳嗽,气喘,咳逆,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痈,乳癖,乳腺炎,胸膜炎,肠炎,胸痛,胸满,唇肿,肠鸣泄注,肋间神经痛,胸胁胀痛,胸满气短,气短,胸胁胀满等。
-
胸大肌转位代三角肌
手术名称:胸大肌转位代三角肌别名:胸大肌移位代三角肌手术;越过胸小肌上缘,由肌肉深面穿入肌肉,血管外径约2mm,长40mm,胸大肌下部由胸肩峰动脉或腋动脉发出的下胸肌支供应,神经来自胸内侧神经,两者经胸小肌下缘向下行走,由于以上特点,近年来多采用其一半作为肌转位之用(图3.25.1.1.5-1)。侧卧位,患侧在上;
-
胸大肌移位代三角肌手术
手术名称:胸大肌转位代三角肌别名:胸大肌移位代三角肌手术;越过胸小肌上缘,由肌肉深面穿入肌肉,血管外径约2mm,长40mm,胸大肌下部由胸肩峰动脉或腋动脉发出的下胸肌支供应,神经来自胸内侧神经,两者经胸小肌下缘向下行走,由于以上特点,近年来多采用其一半作为肌转位之用(图3.25.1.1.5-1)。侧卧位,患侧在上;
-
乳癌简化根治术
乳癌简化根治术即单纯切除乳房皮肤、皮下脂肪组织、乳房,清除腋窝脂肪组织及淋巴结。注意保护腋静脉、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如果触及锁骨下可疑转移淋巴结,应同时切断胸大、小肌,使其翻转向下,细致小心分离锁骨下淋巴结和脂肪组织,操作与乳癌根治术相同。然后冲洗,吻合胸大肌。胸小肌不需吻合。
-
肩胛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
手术步骤:1.Ryerson手术(Ryerson′sOperation):(1)皮肤切口从肩峰开始,顺肩胛冈向内至肩胛骨脊柱缘,再转向切至肩胛骨的内下角(图3.13.3.1-5)。止血结扎后,将斜方肌对三角肌缝合,大小圆肌缝于胸壁上。再依次切断菱形肌、冈下肌、肩胛下肌、背阔肌、前锯肌、大小圆肌于肩胛骨上的止点。避免术中过多的出血。
-
肩胛骨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手术步骤:1.Ryerson手术(Ryerson′sOperation):(1)皮肤切口从肩峰开始,顺肩胛冈向内至肩胛骨脊柱缘,再转向切至肩胛骨的内下角(图3.13.3.1-5)。止血结扎后,将斜方肌对三角肌缝合,大小圆肌缝于胸壁上。再依次切断菱形肌、冈下肌、肩胛下肌、背阔肌、前锯肌、大小圆肌于肩胛骨上的止点。避免术中过多的出血。
-
肩关节及肩关节周围注射
(3)肩胛腋窝缘注射:适用于颈椎病、冻结肩、颈肩综合征、冈上肌腱炎、冈下肌腱炎、滑囊炎。在肩胛骨内上角稍下方进针,待针触及脊柱缘上端边缘部后,可进行少量药液注射,然后将针滑向肩胛骨前缘,贴紧肩胛骨胸廓侧骨面,继续进针数厘米,对准肩胛骨中心部进行注射;5.注药前要反复多次抽吸,证实无血后方可注射药液。
-
前斜角肌切断术
手术名称:前斜角肌切断术别名:前斜角肌切除术;2.解剖:锁骨下血管和臂丛神经通过颈腋管到达上肢。下界是第1肋骨;若臂丛神经受压,则传导速度减慢,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传导速度可降为32~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4.切断肩胛舌骨肌:如肩胛舌骨肌阻挡进路,可暂时予以切断。
-
前斜角肌切除术
手术名称:前斜角肌切断术别名:前斜角肌切除术;2.解剖:锁骨下血管和臂丛神经通过颈腋管到达上肢。下界是第1肋骨;若臂丛神经受压,则传导速度减慢,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传导速度可降为32~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4.切断肩胛舌骨肌:如肩胛舌骨肌阻挡进路,可暂时予以切断。
-
经肱骨外科颈截肢术
手术名称:经肱骨外科颈截肢术别名:amputationthroughcollumchirurgicumhumeri分类:骨科/截肢术ICD编码:84.0701概述:肩关节离断后,肩峰和喙突相对突出顶压皮肤并与假肢套筒摩擦,常引起疼痛不适,而经肱骨颈截肢可以避免残肢疼痛。在肱骨颈平面切断肱二头肌腱和喙肱肌,在胸小肌内后方,解剖出腋动、静脉。
-
颈肋切除手术
手术名称:颈肋切除术别名:颈肋切除手术;costaecervicalesresection分类:胸外科/胸壁手术/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7.9101关于胸廓出口综合征:1.定义: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胸廓入口的锁骨下血管和臂丛神经受压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压迫臂丛神经,发生颈肋综合综合征。
-
胸廓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
手术名称:胸廓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别名:胸腔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颈腋管近侧段为斜角肌三角和肋锁间隙,远侧段为腋段,其分界为第1肋骨的外侧缘。颈肋,为常见原因,起自第7颈椎,游离端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胸腔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
手术名称:胸廓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别名:胸腔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颈腋管近侧段为斜角肌三角和肋锁间隙,远侧段为腋段,其分界为第1肋骨的外侧缘。颈肋,为常见原因,起自第7颈椎,游离端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胸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
手术名称:胸廓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别名:胸腔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颈腋管近侧段为斜角肌三角和肋锁间隙,远侧段为腋段,其分界为第1肋骨的外侧缘。颈肋,为常见原因,起自第7颈椎,游离端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胸廓出口综合症复发再手术
手术名称:胸廓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别名:胸腔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颈腋管近侧段为斜角肌三角和肋锁间隙,远侧段为腋段,其分界为第1肋骨的外侧缘。颈肋,为常见原因,起自第7颈椎,游离端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复发再手术
手术名称:胸廓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别名:胸腔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颈腋管近侧段为斜角肌三角和肋锁间隙,远侧段为腋段,其分界为第1肋骨的外侧缘。颈肋,为常见原因,起自第7颈椎,游离端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颈肋综合征复发再手术
手术名称:胸廓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别名:胸腔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颈腋管近侧段为斜角肌三角和肋锁间隙,远侧段为腋段,其分界为第1肋骨的外侧缘。颈肋,为常见原因,起自第7颈椎,游离端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前斜角肌综合征复发再手术
手术名称:胸廓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别名:胸腔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颈腋管近侧段为斜角肌三角和肋锁间隙,远侧段为腋段,其分界为第1肋骨的外侧缘。颈肋,为常见原因,起自第7颈椎,游离端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胸小肌综合征复发再手术
手术名称:胸廓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别名:胸腔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颈腋管近侧段为斜角肌三角和肋锁间隙,远侧段为腋段,其分界为第1肋骨的外侧缘。颈肋,为常见原因,起自第7颈椎,游离端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肋锁综合征复发再手术
手术名称:胸廓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别名:胸腔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颈腋管近侧段为斜角肌三角和肋锁间隙,远侧段为腋段,其分界为第1肋骨的外侧缘。颈肋,为常见原因,起自第7颈椎,游离端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过度外展综合征复发再手术
手术名称:胸廓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别名:胸腔出口综合征复发再手术;颈腋管近侧段为斜角肌三角和肋锁间隙,远侧段为腋段,其分界为第1肋骨的外侧缘。颈肋,为常见原因,起自第7颈椎,游离端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胸背痛者须与心绞痛鉴别,应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第1肋骨切除术
手术名称:第1肋骨切除术别名:第一肋骨切除术;firstcostectomy分类:胸外科/胸壁手术/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7.9102关于胸廓出口综合征:1.定义: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胸廓入口的锁骨下血管和臂丛神经受压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压迫臂丛神经,发生颈肋综合综合征。
-
第一肋骨切除术
手术名称:第1肋骨切除术别名:第一肋骨切除术;firstcostectomy分类:胸外科/胸壁手术/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7.9102关于胸廓出口综合征:1.定义: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胸廓入口的锁骨下血管和臂丛神经受压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压迫臂丛神经,发生颈肋综合综合征。
-
颈肋切除术
手术名称:颈肋切除术别名:颈肋切除手术;costaecervicalesresection分类:胸外科/胸壁手术/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7.9101关于胸廓出口综合征:1.定义: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胸廓入口的锁骨下血管和臂丛神经受压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压迫臂丛神经,发生颈肋综合综合征。
-
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
手术名称: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别名:横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每个输乳管的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以及胸大肌筋膜相连(图1.2.4-0-2)。乳房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肋间穿支和肋间动脉的外侧支。2.腹壁软弱和腹壁疝手术中过分注意皮瓣血供,将整条腹直肌及其前鞘都带入皮瓣。
-
横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
手术名称: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别名:横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每个输乳管的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以及胸大肌筋膜相连(图1.2.4-0-2)。乳房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肋间穿支和肋间动脉的外侧支。2.腹壁软弱和腹壁疝手术中过分注意皮瓣血供,将整条腹直肌及其前鞘都带入皮瓣。
-
TRAM皮瓣移植乳房再造
手术名称: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别名:横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每个输乳管的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以及胸大肌筋膜相连(图1.2.4-0-2)。乳房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肋间穿支和肋间动脉的外侧支。2.腹壁软弱和腹壁疝手术中过分注意皮瓣血供,将整条腹直肌及其前鞘都带入皮瓣。
-
乳腺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
手术名称: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别名:横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每个输乳管的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以及胸大肌筋膜相连(图1.2.4-0-2)。乳房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肋间穿支和肋间动脉的外侧支。2.腹壁软弱和腹壁疝手术中过分注意皮瓣血供,将整条腹直肌及其前鞘都带入皮瓣。
-
乳腺癌乳房切除后即刻乳房再造
手术名称: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别名:横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每个输乳管的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以及胸大肌筋膜相连(图1.2.4-0-2)。乳房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肋间穿支和肋间动脉的外侧支。2.腹壁软弱和腹壁疝手术中过分注意皮瓣血供,将整条腹直肌及其前鞘都带入皮瓣。
-
全乳房切除术
手术名称:全乳房切除术别名:单纯乳房切除术分类:普通外科/乳房手术ICD编码:85.4601乳房相关解剖:乳房由腺体、脂肪和纤维组织构成。每个乳腺小叶均有相应的输乳管,开口于乳头。6肋间做纵向梭形切口。3.创口皮下积血或积液,多因创面大,手术中未能彻底止血,在皮瓣下又有来自切断的毛细淋巴管的广泛淋巴渗出液所致。
-
单纯乳房切除术
手术名称:全乳房切除术别名:单纯乳房切除术分类:普通外科/乳房手术ICD编码:85.4601乳房相关解剖:乳房由腺体、脂肪和纤维组织构成。每个乳腺小叶均有相应的输乳管,开口于乳头。6肋间做纵向梭形切口。3.创口皮下积血或积液,多因创面大,手术中未能彻底止血,在皮瓣下又有来自切断的毛细淋巴管的广泛淋巴渗出液所致。
-
胸壁软组织畸形
疾病代码:ICD:Q67.8疾病分类:胸外科疾病描述:胸壁软组织畸形是指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发育不全和缺如。几乎都发生于男性,且以右侧多见。诊断检查:诊断:根据胸壁畸形的特征性表现结合各种类型的X线检查表现,特别是合并有手部畸形时,很容易诊断。对称性漏斗胸和肋软骨缺如较大时,可行胸骨翻转术及肌瓣移植术矫正。
-
胸肌
胸肌包括起自胸廓止于上肢骨的胸上肢肌和起止于胸廓本身的胸固有肌。前者如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后者如肋间内、外肌。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骨以帮助深吸气。作用:肋间外肌可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而肋间内肌恰好相反,可使肋下降缩小胸廓以肋呼气。
-
胸部肌群
胸部肌群是胸部所有的骨骼肌。胸大肌在胸前部最浅层,呈三角形,起于锁骨内侧以及胸骨和肋软骨,肌纤维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上段的前面,有内收和内旋肱骨的作用,还可以参加深呼吸的吸气动作。前锯肌以肌齿起于上部肋骨的外面,肌纤维向后内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肋间肌位于肋间隙,有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
-
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复术
手术名称: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复术别名: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补术;Poland综合征修复术分类:胸外科/胸壁手术/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34.7902概述:1841年,Poland首次描述了先天性胸大肌、胸小肌缺如伴有并指畸形者。合并手畸形占66.7%;仰卧位,如拟采用背阔肌转移肌瓣时,采用侧卧位。
-
Poland综合征修复术
手术名称: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复术别名: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补术;Poland综合征修复术分类:胸外科/胸壁手术/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34.7902概述:1841年,Poland首次描述了先天性胸大肌、胸小肌缺如伴有并指畸形者。合并手畸形占66.7%;仰卧位,如拟采用背阔肌转移肌瓣时,采用侧卧位。
-
胸大肌缺损并指综合征胸壁缺损修复术
手术名称: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复术别名: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补术;Poland综合征修复术分类:胸外科/胸壁手术/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34.7902概述:1841年,Poland首次描述了先天性胸大肌、胸小肌缺如伴有并指畸形者。合并手畸形占66.7%;仰卧位,如拟采用背阔肌转移肌瓣时,采用侧卧位。
-
胸大肌无发育并短指综合征胸壁缺损修复术
手术名称: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复术别名: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补术;Poland综合征修复术分类:胸外科/胸壁手术/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34.7902概述:1841年,Poland首次描述了先天性胸大肌、胸小肌缺如伴有并指畸形者。合并手畸形占66.7%;仰卧位,如拟采用背阔肌转移肌瓣时,采用侧卧位。
-
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补术
手术名称: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复术别名:Poland综合征胸壁缺损修补术;Poland综合征修复术分类:胸外科/胸壁手术/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34.7902概述:1841年,Poland首次描述了先天性胸大肌、胸小肌缺如伴有并指畸形者。合并手畸形占66.7%;仰卧位,如拟采用背阔肌转移肌瓣时,采用侧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