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为中药著作、食用药物著作。唐·孟诜(公元618-907年)撰,张鼎增补。本书为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皆说食药治病之效。”原书已佚,佚文见于《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中。原卷首尾均佚,内容只有残存的石榴至芋共26味药,均系食物药品。1925年东方学会曾就其内容抄录后出版排印本。
-
野猪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猪胆:拼音名:YěZhūDǎn别名:山猪胆来源:偶蹄目猪科野猪SusscrofaL.,以胆汁入药。治烫火伤:黄柏研极细末,用野猪胆汁调涂患处。体长红1.5m,体重约150kg,最大雄猪可达250kg。小儿疳疾;(选方出《吉林中草药》)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治恶热毒邪气。治疔疮肿毒,瘭疽,汤火伤,小便不通。
-
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蕨:拼音名:Ju 别名:蕨菜、如意菜、狼萁来源:凤尾蕨科蕨属植物蕨Pteridiumaquilinum(L.小羽片线形、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2.5cm,宽3-5mm,多数,密集;降气化痰。2.孟诜:令人脚弱不能行,消阳事,缩玉茎,多食令人发落,鼻塞目暗。附方:治肠风热毒:蕨菜花焙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
艾实
《*辞典》:艾实:出处:《药性论》拼音名: iSh 别名:艾子(《食疗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艾叶条。性味: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功能主治:①《药性论》:主明目。②《日华子本草》:壮阳,助水藏、(利)腰、膝及暖子宫。附方:治一切冷气:艾实与干姜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
芭蕉子
《*辞典》:芭蕉子: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BāJiāoZǐ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子生食:大寒;仁:性寒。功能主治:子生食,止渴润肺。蒸熟暴之令口开,春取仁,食之,通血脉,填骨髓。注意:子生食发冷病。
-
白鱼
白鱼的别名翘嘴红舶、娇鱼、白扁鱼、翘咀白、黄白鱼、翘嘴《*辞典》:白鱼出处孟诜拼音名BáiYú别名鲌鱼(《滇南本草》),鱎鱼(《纲目》),白扁鱼(《本草求原》)。"④《开宝本草》:"主胃气,开胃下食,去水气,令人肥健。2.支气管哮喘之人,癌症患者,红斑性狼疮者,荨麻疹,淋巴结核以及患有疮疖者忌食。
-
蚌肉
《*辞典》:蚌肉: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B nɡR u别名:河歪(《本草再新》),河蛤蜊(《吉林中草药》)。因此鳃板或系蚌的储钙处所。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止消渴,除烦解热毒,补妇人虚劳、下血,并痔瘘、血崩、带下。⑤《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滋阴,养肝凉血,熄风解酒,明目定狂。烧存性,研细。
-
扁豆叶
《*辞典》:扁豆叶:出处:《别录》拼音名:BiǎnD uY 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叶。化学成份: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辛甜,性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治吐泻转筋,疮毒,跌打创伤。②孟诜:吐利后转筋,生捣叶一把,以少醋浸汁服。③《食疗本草》:治瘕,和醋煮。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
葱须
《*辞典》:葱须: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CōnɡXū别名:葱根(《别录》)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须根。③《日华子本草》:杀一切鱼肉毒。外用:研末作吹药。附方:①解烦热,补虚劳,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解肌发汗:葱根、豆豉,浸酒煮饮。(《孟诜方》)②治喉中疮肿:葱须(阴干为末)一钱,蒲州胆矾一钱。
-
鸊鷉
《*辞典》:鸊鷉: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B 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 鸟类》)。初级、次级飞羽灰褐色,初级飞羽尖端灰黑色,次级飞羽尖端白色;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少阴经。②《饮膳正要》:补中益气。
-
苍耳根
①《食疗本草》:丁肿困重,生捣苍耳根叶;②《医林纂要》:治同苍耳子,作浴汤去风润燥。(《秘传经验方》)③治痈疽发背,无头恶疮,肿毒疔疖,风痒臁疮,牙疼喉痹: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晒萎,细锉,以大锅五口。(《经验良方》)⑤治丹毒流火:鲜苍耳草根与叶,煎汤,熏洗红肿处。水煎服或配伍应用。
-
豺肉
《*辞典》:豺肉: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Ch iR u来源:为犬科动物豺的肉。性味:甘酸,温。②《纲目》:酸,热,有毒。功能主治:《医林纂要》:补虚劳,攻坚积,长气力,消骨鲠。
-
蛏肉
《*辞典》:蛏肉: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ChēnɡR u别名:蛏肠(《纲目》)来源: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肉。性味:甘咸,寒。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肾、肝。功能主治:补阴,清热,除烦。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注意:①孟诜:天行病后不可食。(《泉州本草》)②治中暑血痢:蛏和刺瓜煮食。
-
橙子皮
《*辞典》:橙子皮: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Ch nɡZiP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性味:苫辛,温,①《食疗本草》:温。③《纲目》:糖作橙丁,甘美,消痰下气,利膈宽中,解酒。(《杨氏家藏方》香橙汤)②生津舒郁,辟臭解酲,化浊痰,御岚瘴,调和肝胃,定痛止呕:橙皮二斤(切片),白沙糖四两,乌梅肉二两。
-
鸱肉
《*辞典》:鸱肉: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ChīR u来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肉。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食之治癫痫疾。②《纲目》:食之,消鸡肉、鹌鹑成积。摘录:《*辞典》
-
胡葱子
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H CōnɡZǐ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胡葱的种子。功能主治:食着诸毒肉,吐血不止,痿黄悴者,取子一升洗,煮使破,取汁,停冷,服半升,日一服,夜一服。摘录:《*辞典》
-
胡葱
极少结果,果为蒴果。胡葱的食疗功效:性味:味辛,性温。化学成份:球茎的外层膜质鳞被中含槲皮醇、绣线菊甙、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4’-二葡萄糖甙,其总含量为20%,愈向球茎中心,黄酮类含量愈少(中心约为1%)。①《食疗本草》:主消谷能食,利五脏不足气。③《开宝本草》:温中消谷,下气杀虫。
-
葱叶
功能主治:祛风发汗,解毒消肿。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身热无汗;除肝中邪气,安中补五脏,益目精( 精 ,《政和本草》引作 睛 ),杀百药毒。②《食疗本草》:主伤寒壮热,出汗中风,面目浮肿,骨节头疼。附方:①治疮中有风水肿痛:葱叶、干姜、黄柏。(《独行方》)③治代指:萎黄葱叶,煮沸渍之。
-
醋糟
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C Zāo来源:为米、麦、高粱等酿醋后所余的残渣。性味:《纲目》:大麦醋糟,酸,微寒,无毒。功能主治:《食疗本草》:气滞风壅,手臂脚膝痛,炒醋糟裹之,三、两易当瘥。摘录:《*辞典》
-
大麦醋糟
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D M iC Zāo来源:为大麦制醋后剩余之糟粕。性味:《纲目》:酸,微寒,无毒。功能主治:《食疗本草》:主气滞风壅,手臂脚膝痛,炒醋糟裹之。摘录:《*辞典》
-
鸐雉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rmalicusreevesii(Gray)原形态:长尾雉,体长约150cm。雉者羽色华丽。次级飞羽白色,有黑色和栗色羽缘;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均黑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多林的高山中善奔驰与飞翔。性味:味甘;小毒归经:脾;主气虚喘促;2.《纲目》:炙食,补中益气。
-
地黄叶
《中医大辞典》·地黄叶:地黄叶为中药名,出自《食疗本草》。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Gaertn.)Libosch.的叶。功能主治:主治手、足癣,恶疮似癞。功能主治:主治恶疮,手、足癣。用法用量:外用:捣汁涂或揉搓。附方:治恶疮似颊者:地黄叶捣烂日涂,盐汤先洗。(《千金方》)摘录:《*辞典》
-
豆黄
《*辞典》:豆黄: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D uHu nɡ别名:大豆黄(《干金方》)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性味:《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①孟诜:主湿痹、膝痛,五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千金方》麻豆散)②治跌打、头眼青肿:大豆黄末,和敷之。
-
鲂鱼
《*辞典》:鲂鱼: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F nɡY 别名:鳊鱼(《日用本草》),平胸鳊(《脊椎动物分类学》),法罗鱼(《黑龙江流域鱼类》)。背鳍条3,7,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腹鳍仅伸至肛门,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显着的腹棱。归经:《本草撮要》,:入足阳明经。
-
干苔
性味:咸,寒。2.烧存性研末吹鼻止衄血;《*辞典》·干苔: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GānTái别名:海苔菜(《本草汇言》),苔菜(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石莼科植物条浒苔的藻体。"功能主治:软坚,消结,化痰。治瘿瘤、瘰疬,烦热鼻衄。"②孟诜:"治痔,杀虫。"④《日用本草》:"消茶积。外用:捣敷。
-
柑皮
《*辞典》:柑皮: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GānP 别名:广陈皮、新会皮(《药性切用》),陈柑皮(《本草求原》)。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广西。此外,福建等地亦产。性味:①《七卷食经》:小冷。①崔禹锡《食经》:主上气烦满。注意:①《食疗本草》:多食令人肺燥、冷中、发痃癖。②《日华子本草》:多食发阴汗。
-
鸽
《*辞典》:鸽:出处:《嘉佑本草》拼音名:Gē别名:鹁鸽(《食疗本草》),飞奴(《开元天宝遗事》)。①孟诜:调精益气,治恶疮疥癣,风疮白癜,疬疡风,炒热酒服。⑤《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干血劳,月经闭止,截疟,疗肠风下血。(《食医心镜》)②治久疟:鸽肉蒸食。今世劳怯人多畜养及煮食之,殊未当也。
-
龟肉
"②《日用本草》:"味酸,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益阴补血。治劳瘵骨蒸,久嗽咯血,久疟,血痢,肠风痔血,筋骨疼痛。"⑥《医林纂要》:"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血痔,阴虚血热之症。(《四川中药志》)③治久咳嗽上气:生龟三枚。(《普济方》)⑤治热气湿痹,腹内激热:龟肉同五味煮食之,微泄为效。
-
海月
《*辞典》:海月: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HǎiYu 别名:镜鱼(《临海异物志》),以下鱼(《食疗本草》),海镜、膏叶盘(《岭表录异》),蛎镜(《闽中海错疏》),石镜(《海南志》),窗贝(《动物学大辞典》)。生境分布:分布东南沿海。功能主治:①崔禹锡《食经》:主利大小肠,除关格,黄疸,消渴。
-
豪猪肚
《*辞典》:豪猪肚: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H oZhūDǔ来源: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胃。性味:①《纲目》:寒,无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黄疸,水肿,脚气,奔豚。②《食疗本草》:理热风水胀。③《纲目》:烧研,酒服,治水肿,脚气,奔豚。附方:治水病臌胀:取豪猪肚烧干,捣末细罗。每朝空心,温酒服二钱匕。
-
豪猪肉
《*辞典》:豪猪肉: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H oZhūR u来源: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肉。原形态:豪猪(《食疗本草》),又名:豪彘(《山海经》),狟猪、鸾猪(《山海经》郭璞传),蒿猪(《唐本草》),山猪(《通志》),璧水貐、獂貐(《纲目》),箭猪(《随息居饮食谱》),刺猪、响铃猪。
-
赤沙糖
《*辞典》:赤沙糖:出处:《随息居饮食谱》拼音名:Ch ShāT nɡ别名:沙糖(《唐本草》),紫沙糖(《纲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红糖(《医林纂要》),片黄糖(《本草求原》)。②《食疗本草》:主心热口干。④《本草衍义》:治心肺大肠热。⑥《本经逢原》:熬焦,治产妇败血冲心,及虚羸老弱血痢不可攻者。
-
豹肉
《*辞典》:豹肉:出处:《别录》拼音名:B oR u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的肉。性味:甘酸,温。①《别录》:味酸,平,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微毒。④《医林纂要》:甘,温。功能主治:①《别录》:主安五脏,补绝伤,益气。②《千金 食治》:宜肾。③《食疗本草》:补益人,食之令人强筋骨,能耐寒暑。
-
胡荽
《*辞典》:胡荽: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H Suī别名:香菜(《韵略》),香荽(《本草拾遗》),胡菜(《外台》),蒝荽(《唐小说》),园荽(《东轩笔录》),芫荽(《日用本草》),莞荽(《普济方》),莛荽菜、莛葛草、满天星(《湖南药物志》)。归经:入肺、脾经。③《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
槐叶
《*辞典》:槐叶: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Hu iY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叶片。春、夏采收,晒干。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厥阴、阳明经。功能主治:治惊痫,壮热,肠风,溲血,痔疮,疥癣,湿疹,疔肿。②《日华子本草》:煎汤,治小儿惊痫壮热,疥癣及疔肿。(《圣惠方》)②治痔、下血、肠风,明目:嫩槐叶一斤。
-
黄颡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颡鱼:拼音名:Hu nɡSǎnɡY 别名: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鰑丝、央丝来源:鲱形目鲿科(鮠科)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Rich.性平归经:肾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水;小便不利;(《医林集要》)②治瘰疬不问破与未破:黄颡鱼破开,入蓖麻子二、三十个在肚内,以绵缚定,于厕坑内放。
-
鸡胆
①《别录》:微寒。治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小儿菌痢,砂淋,目赤流泪,耳后湿疮,痔疮。3个取汁加糖服,亦可烘干研粉或制成片剂。据初步观察,鸡胆片具有消炎、止咳、祛痰之效,对咯黄痰(实热)或灰。另据报道,从鸡胆汁中提取有效成分-鹅去氧胆酸,经初步抑菌和药理试验,其作用与鸡胆汁基本相同,而强度远远超过之。
-
鸡子
《*辞典》:鸡子:出处:《本经》拼音名:JīZǐ别名:鸡卵(《食疗本草》),鸡蛋(《随息居饮食谱》)。(《圣济总录》滴耳鸡卵方)⑨治咳逆吐脓血:鸡子一枚,甘草二分(炙),甘遂一分,大黄二分,黄芩二分。凡病痉皆火热为病,鸡子之甘,能缓火之标,平即兼凉,能除热,故主痫痉及火疮,并治伤寒少阴咽痛。趁热服下。
-
鲚鱼
《*辞典》:鲚鱼: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J Y 别名:鮤、鱴刀(《尔雅》),,刀鱼(《说文》),望鱼(《魏武食制》),鰽鱼(《异物志》),江鲚(《本经逢原》),麻鲚(《本草求原》),子鱼(《随息居饮食谱》),凤尾鱼(《脊椎动物分类学》),毛花鱼(《中国经济动物志 淡水鱼类》)。体长约15~性味:甘,温。
-
鲫鱼骨
《*辞典》:鲫鱼骨: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J Y Gǔ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骨。功能主治:《食疗本草》:烧为灰,敷匿疮。摘录:《*辞典》
-
鲫鱼子
《*辞典》:鲫鱼子: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J Y Zǐ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卵子。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调中,补肝气。②《本草从新》:去目中障翳。摘录:《*辞典》
-
夹蛇龟
《中医大辞典》·夹蛇龟:夹蛇龟为中药名,出自《蜀重广英公本草》。别名:摄龟、呷蛇龟、断板龟、克蛇龟。功能主治:治骨劳,劳热骨蒸,崩漏带下,小儿囟门不合,久疟,痔疾,瘰疬,喉蛾。①《食疗本草》: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儿囟不合,破症瘕痃疟,疗五痔阴浊湿痹,女子阴隐疮及骨节中寒热,煮汁浴渍之。
-
鲛鱼
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JiāoY 别名:蜡鱼、瑰雷鱼(《南越志》),沙鱼、鳆鱼(《本草拾遗》),溜鱼(《纲目》),鲛鲨(《医林纂要》)。性味:甘咸,平。备注:鲨鱼的种类很多,我国沿海较常见的尚有虎鲨科狭纹虎鲨(分布南海及东海南部)、角鲨科白斑角鲨(分布东海及黄海)及姥鲨科姥鲨(我国沿海均有)等。
-
鲛鱼胆
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JiāoY Dǎn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胆。功能主治:《食疗本草》:治喉闭。取胆汁和白矾灰,丸之如豆颗,绵裹纳喉中,良久吐恶涎沫,即喉咙开。腊月取之。
-
菊花叶
《*辞典》:菊花叶:出处:《别录》拼音名:J HuāY 别名:容成(《金匮玉函方》)。①《食疗本草》:作羹,主头风,目眩,泪出,去烦热,利五脏。附方:①治疔肿:菊叶一握(冬用其根),捣汁服一升。(《纲目拾遗》)②治疔毒,及一切无名肿毒:白菊花叶连根,捶取自然汁一茶盅,滚酒调服;
-
蒟酱
《*辞典》:蒟酱:出处:《唐本草》拼音名:JǔJi nɡ别名:枸酱(《汉书》),蒟子(《广志》),土荜拨(《食疗本草》),大荜拨(《成都县志》),蒟青、槟榔蒟(《岭南草药志》),青蒌、香荖(《广东中草药》),芦子(《云南中草药选》)。性味:①《唐本草》:味辛,温,无毒。治心腹冷痛,吐泻,虫痛,咳逆上气。
-
八哥
出处:《纲目》拼音名:BāGē别名:寒皋(《淮南万毕术》),鸲鹆(《唐本草》),花鹆(《荆楚岁时记》),哵哵鸟(《广韵》)。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用端。治久嗽,呃逆,痔疮出血。①《唐本草》:主五痔、止血,炙食或为散饮服之。②《食疗本草》:腊日采之,五味炙之,治老嗽;④《日华子本草》:治吃噫,下气。
-
莙荙子
《*辞典》:莙荙子:出处:《纲目》拼音名:JūnD Zǐ别名:菾菜子(《食疗本草》)。来源:为藜科植物莙荙菜的种子。功能主治:孟诜:煮半生,捣取汁含,治小儿热。附方:治痔下血:莙荙子、芸薹子、荆芥子、芫荽子、莴苣子、蔓菁子、萝卜子、葱子等分。每服二钱,米饮下,日二服。
-
苦芺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4.《食疗本草》:苦芺,生食治漆疮。许拼音名:Kǔǎo英文名:HerbofLinearleafThitle别名:钩芺、苦板、苦菜、败酱、败酱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蒙山莴苣的全草。下部叶长圆形,灰绿色,基部收窄,半抱茎,羽状或倒向羽状深裂或浅裂,质厚,稍肉质;上部叶全缘,抱茎;凉血止血。
-
苦竹根
《*辞典》:苦竹根: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KǔZh Gēn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根茎。功能主治:《食疗本草》:大下心肺五脏热毒气。细锉一斤,水五升,煮取汁一升,分三服。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