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热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灸治疗: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急性结膜炎
指眼结膜的急性炎症。属祖国医学“风热眼”、“天行赤目”、“暴风客热”范畴。②初起时患眼发痒、发干、有异物及烧灼刺痛感。急性结膜炎的治疗:针灸治疗:取睛明、瞳子髎、合谷、耳尖。前3个犬位采用强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艾灸疗法:取穴:患眼对侧耳郭上部。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以患者施灸处有温热感为度。
-
燥火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灸治疗: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淫热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灸治疗: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狗眵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灸治疗: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风火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风火眼的病因病机:风火眼为风热攻目所致。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白术菊花散
处方:白术(米泔浸1宿,去皮,切,焙)1斤,菊花(焙)半两,荆芥穗4两,威灵仙(去土)2两,薄荷(焙)2两,木贼(去节,焙)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黄耆(锉,焙)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仙灵脾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功能主治:风热眼。
-
火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灸治疗: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龙胆草饮
处方:龙胆草1两,芍药1两,防风半两,荆芥半两,楮实子半两,蝉蜕3钱,芍药(炙)2钱半,黄连。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风热眼。用法用量:方中黄连用量原缺。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二
-
狗胆
《*辞典》:狗胆:出处:《本经》拼音名:GǒuDǎn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胆。⑦《纲目》:主鼻衄,聤耳,止消渴,杀虫,除积,能破血,凡血气痛及伤损者,热酒服半个,瘀血尽下。(《经验方》)④治男妇连日吐血不止:五灵脂为末,用狗胆汁和丸芡实大,每一丸姜酒化下,不得漱口,急进米粥,不可太多。
-
泻肝大黄汤
《圣济总录》卷一○八:方名:泻肝大黄汤组成:大黄(锉,炒)2两,黄芩(去黑心)2两,决明子(炒)2两,山栀子仁2两,桑根白皮(锉)2两,前胡(去芦头)2两,甘草(锉,炙)2两,羚羊角(镑)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黄连(去须)半两,大青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主治:风热眼,兼丹石发动,目赤痛。
-
二制黄连膏
处方:鸡爪黄连不拘多少(切碎,洗净)。功能主治:风热眼眦粘涩等眼疾。用法用量:先将姜1大块切作两片,挖空,将黄连入姜内,以绵缚之,湿纸包,略煨少时,纸焦为度,以红枣去核,将黄连盛入枣内,少加矾末,亦以湿纸包,仍入慢火煨熟,待矾化,取出黄连,浸乳内点之。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