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足大趾端
足大趾端为经外奇穴名。出《外科大成》。位于足大趾尖端。左右计2穴。主治便毒、穿踝疽。一般灸3壮。
-
阴之绝阴
阴之绝阴是指厥阴。一说厥阴位于最里,厥阴经脉之行,其根起于足大趾端之大敦穴,由于两阴相合而无阳,故名。《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二谓厥阴为三阴之尽。阴气至此而尽,故名曰阴之绝阴。”(王冰注)
-
养阴补脾汤
《慎斋遗书》卷七:方名:养阴补脾汤组成:白茯苓1钱,茯神1钱,甘草1钱,白芍1钱,生地1钱,山药1钱半,归身1钱半,熟地3钱,大枣2枚。
-
太阴经脚气
太阴经脚气为病证名,脚气病之一。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阴脾经而成的脚气。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症见腹满,夹咽连舌系急,胸膈痞满,循腑骨下股膝内前廉内踝,过踝骨后连足大趾端内侧皆痛。若自汗者为风胜,无汗痛甚者为寒胜,热烦者为暑胜,重着肿满者为湿胜。治以温散为主,用六物附子汤等方。
-
四花患门
概述:四花患门:1.经外奇穴名;四花(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四花与患门两穴之联称·四花患门:四花患门即四花与患门两穴之联称。位置:《针灸聚英》认为:“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刺灸法:艾炷灸7~功能主治:主治五劳七伤,骨蒸潮热,面黄体瘦,饮食无味,咳嗽,遗精,盗汗,心痛,胸背引痛等。
-
患门
患门为经外奇穴名。主治五劳七伤、骨蒸潮热、面黄羸瘦、饮食无味、困倦乏力、咳嗽痰喘、烦热盗汗、遗精、心痛、胸背引痛等。一般艾炷灸3~取穴时,先以绳量取足大趾端经足跟至腘横纹长度,然后此绳一端从鼻尖沿头正中线向后量至背脊,尽端作点标记;一说在第五胸椎突起两旁各开1.5寸处(《针灸学》江苏中医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