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虻眼属
中文名虻眼属拼音名mengyanshu拉丁名Dopatricum中国植物志67(2):92描述DopatriumBuch.-Ham.exBenth.虻眼属,玄参科,1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其中虻眼D.junceum(Roxb.)Buch.-Ham.exBenth.我国南部亦产之,喜生于湿地上。一年生、纤细草本;雄蕊上部2枚发育,花丝丝状,药室并行,分离而相等,下部2枚极小而不发育;
-
豪刺
《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刺,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古代九针之一,为临床所常用。《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七日毫针,长三寸六分(《针灸甲乙经》作‘一寸六分’,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一致)。因毫针针身微细,不伤正气,治疗寒热痛痹各证,应用最广。
-
媒介生物
媒介生物(vector)又称病媒生物,是指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通常指医学节肢动物和啮齿类动物,常见的媒介生物有蚊、蝇、蠓、蚋、虻、白蛉、蜚蠊、虱、蚤、蜱、螨、鼠等。在医学界,媒介生物为在传播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的疾病中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指吸血昆虫。
-
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负责人徐笑。
-
阴证发斑
阴证发斑病证名。发斑属于虚寒者。《阴证略例·阴证发斑》:“阴证发斑,亦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疾,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虻、蚤、虱、咬形状,而非锦文也。”治宜调中温胃,加茴香、芍药,及大建中汤之类。
-
被蛹
被蛹是昆虫蛹的一种类型,是裸蛹的对应词,属弱颚蛹之一种。全体表高度硬化,触角、足、翅紧密贴附身体,大部分鳞翅目、双翅目的长角类(蚊、大蚊)和短角类(虻)的蛹属此类型。有作茧的,也有裸体隐藏于土中的,还有用丝固定在地被物上的。
-
纤维状飞肌
纤维状飞肌fibrillarflightmuscle指位于双翅目(蝇、虻)和膜翅目(蜜蜂)的胸部的飞肌。在粗的肌原纤维中,有巨大的(直径1微米以上)线粒体呈纵向排列,并且到处都有气管的小分支,以直接增加O2的供应。相反,肌小胞体则不发达,其含量不到脊椎动物肌原纤维的1/20。
-
反录病毒
反录病毒是具有反转录酶并能引起多种动物发生肿瘤和慢性病的一类病毒。重要的种类如:①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马属动物(马、骡、驴)是唯一可以自然感染的动物,主要通过马虻传播。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HTLV)。HTLV-Ⅲ病毒可能是艾滋病的病因。牛白血病病毒(BLV)能使牛发生恶性淋巴肉瘤,其靶细胞是B淋巴细胞。
-
阴证发癍
指发癍属于虚寒者。症状及治疗:《阴证略例·阴证发癍》:“阴证发癍,亦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疾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癍点。但如蚊、虻、蚤、虱、咬形状,而非锦文也。调中温胃加以茴香、芍药,以大建中之类,其火自下,癍自退。亦可用八味汤等方。
-
伏牛花丸
处方:伏牛花5两,女萎3两,细辛(去苗叶)1两,卷柏1两,威灵仙(去土)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羖羊角1两(镑,炒),木虻1两(炒焦,去翅足),硇砂(醇酒研令稀)1两。制法:上9味,先捣罗8味为细末,煮硇砂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虚劳脱营,痿躄为挛。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