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之陵泉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配五行属水,应于肾,因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胀、暴泄、水肿、黄疸等。足太阴经筋结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陵泉穴又位于膝关节部,故取之可治疗膝痛、阴茎痛、妇人阴痛等。
-
阴陵泉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配五行属水,应于肾,因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胀、暴泄、水肿、黄疸等。足太阴经筋结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陵泉穴又位于膝关节部,故取之可治疗膝痛、阴茎痛、妇人阴痛等。
-
阳水·湿热蕴结证
定义:阳水·湿热蕴结证(yangedemawithsyndromeofaccumulationandbindingofdamp-heat)是指湿热内蕴,水湿外泛肌肤,以浮肿较剧,肌肤绷紧,腹大胀满,胸闷烦热,气粗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等为常见症的阳水证候。方中羌活、秦艽疏风透表,使在表之水气从汗而疏解。
-
震耳
震耳病名。系指耳内流脓色青的病证。又名囊耳。《证治准绳·外科》:“震耳,耳内虚鸣,常出青脓。”本病多由肝胆湿热所致,治宜清利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
伞梗虎耳草
别名:松木蒂来源:虎耳草科伞梗虎耳草SaxifragapasumensisMarq.etShaw.f.integrifoliaJeei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西藏。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利肝胆。主治传染性肝炎,风热感冒。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眼生长肉
眼生长肉病名。又名眼生肉线、眼祟。系指肝胆之火郁于睑部而致的疾病。《石室秘录》:“有人眼内长肉二条,长一寸如线香之粗,出于眼外,此乃祟也。”治宜清利肝胆之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也可用冰硼散调乳外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