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琼玉膏
白蜜甘凉性润,润能去燥;4.《医方论》:人参、地黄气血并补,金水相生,又加茯苓以宁心而补土,则水升火降而咳嗽自除矣。《医学正传》卷二引臞仙方:方名:琼玉膏组成:人参12两,沉香5钱,琥珀5钱,白砂蜜5斤(煎沸,去沫),白茯苓(去皮,净者)25两,生地黄(去芦,净者)10斤(洗净,银石器内杵细,取自然汁。
-
膏滋
概述:膏滋(oralthickpaste)是指将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煎膏剂的特点:组方灵活,便于治疗复杂疾病:膏方用药不像汤剂限制多,方剂组成药味可以根据需要而增减,简单之方如当前市售的阿胶、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霞天胶仅由一味药物组成。关于膏剂:膏剂为药物剂型之一。
-
朱彦修
朱彦修即朱震亨。字彦修,又称丹溪。根据《内经》论证“相火”有常有变,认为人体有赖于“相火”以温养脏腑和推动功能活动,但“相火”易于妄动,一旦相火妄动就会耗伤精血发生病变。他所创用的越鞠丸、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至今仍为常用方剂。著有《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书。
-
内伤三消
内伤三消为病证名。参见精虚三消、积热三消、消渴:精虚三消为病证名。指由情志、房劳损伤阴精所致的三消。治以地黄膏、琼玉膏等方。如先见小便过多,然后多饮,为真阳失守,不能蒸动生津,宜用金匮肾气丸以益肾温阳。热积于胃为中消,症见烦热多食,食下则饥,口臭,用清胃汤加干葛。亦作痟渴。分上消,中消,下消三种。
-
精虚三消
悲哀过度伤肺为上消,症见干渴而饮水不多,气怯喘咳,治以生脉散、人参固本丸等方;思虑太过伤脾为中消,症见时食时饥,饥不欲食,治以地黄膏、琼玉膏等方;纵欲无度伤肾为下消,症见小便频数,牵引作痛,滴沥如膏,治以三才封髓丹。如先见小便过多,然后多饮,为真阳失守,不能蒸动生津,宜用金匮肾气丸以益肾温阳。
-
煎膏剂
概述:煎膏剂又称内服膏剂、膏滋,是药材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粮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浸出制剂。煎膏剂的特点:组方灵活,便于治疗复杂疾病:膏方用药不像汤剂限制多,方剂组成药味可以根据需要而增减,简单之方如当前市售的阿胶、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霞天胶仅由一味药物组成。
-
格致余论
概述:《格致余论》为中医综合性著作。朱氏精《内》、《难》、《本经》并对张仲景、李东垣的外感内伤的学术思想有较深的研究。根据长期临床实践,提出人体阳易动而阴易亏。故着重阐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理。临床强调观察色,切脉问证,尤重脉诊。朱氏创用的方剂如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迄今仍为临床常用效方。
-
阴常不足
“阴常不足”的阴,指津液精血。见《格致余论》卷一。朱丹溪认为津液精血是人身的宝贵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不断消耗,易损难复,故阴常不足,如果不注意保养精血,则阴虚阳亢,百病丛生。这是他侧重滋阴法的理论根据。创用大补阴丸、越鞠丸、琼玉膏等流传于世。
-
立止咳血膏
处方:剪草1斤,地锦2斤,野百合1两,黑木耳1两,白及1两,没石子1两,鲜藕节2两,鲜枇杷叶(去毛筋,净)8两,鲜刮淡竹茹8两,鲜茭白根8两。制法:先煎,去滓滤净,加净白蜜1斤、奎冰糖8两,煎浓成膏。功能主治:降气泻火,补络填窍。主咳血妄行,或久病损肺咳血。如久病损肺咳血,五更服此,上下午服琼玉膏。
-
干嗽
多因火郁伤燥或脏腑亏损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干咳嗽者,以肺中津液不足,枯涸而然。若脏气微寒者,非辛不润,故必先补阳自可生阴,宜理阴煎,或六君子汤之类主之;若兼内热有火者,须保真阴,故必先壮水,自能制火,宜一阴煎,或加减一阴煎,兼贝母丸之类主之。六味回阳饮,或理中汤,劫劳散,八味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