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炉散
《千金珍秘方选》处方制炉甘石9钱,龙衣(炙,研)3钱,冰片3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下疳及目疾。用法用量外用干掺,或麻油调搽;目疾蜜调点。如治目疾,去龙衣。
-
手阳明大肠经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过来挟着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夹鼻孔两旁(迎香)。经脉所过处疼痛、麻木、厥冷。其次为“鼽衄”,再次为目疾,经脉原文写作“目黄”,在主治症中无此。
-
清神益气汤
《脾胃论》卷下:方名:清神益气汤别名:益气汤组成:茯苓2分,升麻2分,泽泻3分,苍术3分,防风3分,生姜5分,青皮1分,橘皮2分,生甘草2分,白芍药2分,白术2分,人参5分,黄柏1分,麦门冬2分,五味子3分。至6月中目疾复作,医以泻肝散下数行而前疾增剧。此当于脾胃肺之本脏,泻外经中之湿热,制清神益气汤主之而愈。
-
臂臑
别名头冲,颈冲、背臑、臂脑、别阳。臂臑有清热明目,通经通络的作用。臂臑穴主治病证: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
-
头冲
臂臑主要用于颈项肩臂及眼睛疾患等:如颈项拘急、颈淋巴结核、瘿气、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瘰疬、上肢瘫痪、目疾等。坐位或卧位,在腋前皱壁上端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取穴。布有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头静脉,肱动、静脉肌支。0.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肩部或肘部放散。天府配合谷、迎香,治鼻衄。
-
臂脑
概述:臂脑即臂臑。主治病症: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一般直刺0.5~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
颈冲
臂臑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距曲池穴7寸,当三角肌抵止部后缘处。主治病症: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
背臑
概述:背臑即臂臑。主治病症: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一般直刺0.5~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
臑髎
概述:臑髎为经穴别名,即臑会。别名臑髎、臑交、膈窌。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臑髎穴主治病证: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
臑交
概述:臑交为经穴别名,即臑会。别名臑髎、臑交、膈窌。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臑交穴主治病证: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
臑会
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臑会穴位于肩髎与肘尖(尺骨鹰咀)连线上,肩髎直下3寸,当三角肌后缘处。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
-
膈窌
概述:膈窌为经穴别名,即臑会。别名臑髎、臑交、膈窌。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膈窌穴主治病证: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
眼科阐微
其治目疾立论于肺肝二经失常,治疗擅用开郁散表、清热熄风之法,以十大将军冲翳散加减之“吹冲法”(药气熏目),结合内服开明汤、补脑还睛丸等收功。康熙四十年(1701)年逾七旬,恐其秘方失传,乃付梓行世,并附自撰《眼科入门》一卷、《眼科阐微》四卷及《注孙真人眼科诀后》一卷,合为《孙真人眼科秘诀》七卷。
-
因风症
因风症为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患风病人目疾也。风在五行为木,在脏为肝,在窍为目,本乎一气。久风则热胜,热胜则血弱,风久必郁,郁则火生,火性炎上,故患风人未有目不病者。有血虚筋弱而振搐者;有不禁反伤精神及恣燥嗜热,助邪乖乱,清和融纯之气氤郁而为内障者;有风盛血滞结为外障,如胬肉等证者,…
-
文永周
文永周为清代眼科医家。四川万县人。因目病弃儒习医,攻读《审视瑶函》与《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等。认为目疾莫不由脏腑而达诸外,可由四诊而明其证因,由此遵方修合、加减用药,既疗内病,变愈目疾。是一部流行较广的眼科著作。另有《眼科七十二症问答病因丸散》一书。
-
丘墟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分支)和腓浅神经皮支分布;丘墟穴主治头项、肝胆、腰腿等疾患:如偏头痛、目疾、齿痛、耳聋、咽肿、项强、腋肿、瘰疠、气喘、胸胁痛、腰膝痛、脚跗肿、足跟痛、寒热往来、浑身瘙痒、疟疾、疝气等。丘墟配昆仑、申脉、解溪、太溪、足临泣,治踝关节肿痛。气滞型加阳陵泉;
-
足少阳胆经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足少阳胆经主要病候为口苦、目疾、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症。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
羊肝丸
功效主治:《本草图经》引《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七)方之羊肝丸功在补肝明目。用法用量:浆水送下。生地壮水涵肝,黄连清心降火,川芎活血以养肝,当归养血以荣目,羌活、防风散肿退翳,荆芥、薄荷清利头目,人乳以润之,羊肝以补之,使风热两除,则肝阴暗复而青盲肿痛无不退,内外障翳无不除矣。
-
夜明砂
性味归经:夜明砂味辛,性寒;(2)据文献记载,前人用本品治雀目及内外障翳,常将本品研末,纳入猪肝内,煮食饮汁。2.大管鼻蝠,体形小。翼膜宽从趾基起。多为小群栖居。散瘀消积。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夜明砂及蝙蝠皆厥阴肝经血分药也,能活血消积,故所治目翳盲障,疟疾疳惊,淋带,瘰疬,痈肿,皆厥阴之病也。
-
别阳
1寸,局部酸胀;阳交穴主治胸胁、神志和下肢等疾患:如胸胁胀满,颈项强痛,惊悸怔忡,癫疾惊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枢痛,膝痛,足胫痿痹,霍乱转筋,下肢痿痹,癫狂,现代又用阳交穴治疗胸膜炎,咽喉炎,坐骨神经痛,精神病,膝踝肿痛,脚气,惊厥,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腓浅神经疼痛或麻痹,癫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