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经言
《研经言》医论著作。清·莫枚士撰于1856年。本书收作者平生研究《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的心得体会。着重于对某些问题的考证和析义,解释脉症含义,辨析古今病名。疑似病症的异同,提出相应治疗方法。并纠正前人注释中的一些错误,有独到的见解。现存清刻本,本书又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
络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十五络脉、孙络、血络、浮络,以及后世增补的丝络、缠络等,均属络脉范畴。《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莫枚士《研经言》注:“以连本经之脏腑曰属,以萦本经相表里之脏腑曰络。”
-
白喉证治通考
《白喉证治通考》为书名。《医药丛书》为裘庆元辑。刊于1916年。四集,11种。
-
鼠瘰
概述:鼠瘰即颈部淋巴结结核。又称筋瘘、鼠瘘。《黄帝内经灵枢·寒热》:“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常用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等,每次取2~有窦道渗出形成瘘管时,以适当长的火针直刺管腔,长期不愈或此愈彼溃者可配合外用红鲜浸膏(干红烟、鲜大蓟、鲜败酱炼制而成)。
-
医药丛书
医药丛书裘庆元辑。刊于1916年。四集,11种。
-
鼠瘘
又名鼠瘰、筋瘘、瘰疬。鼠瘘的治疗:内治法:内治宜调补气血,培补真元,可服猬皮散。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以火针法效果最佳。常用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等,每次取2~有窦道渗出形成瘘管时,以适当长的火针直刺管腔,长期不愈或此愈彼溃者可配合外用红鲜浸膏(干红烟、鲜大蓟、鲜败酱炼制而成)。
-
后重
《医贯·痢疾论》:“又有一等阴虚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曰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即寒湿而变为热泄也。”《景岳全书·杂证谟》:“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凡热痢、寒痢、虚痢,皆有之,不得尽以为热也。
-
大瘕泄
《研经言》:“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即寒湿而变为热泄也。”
-
筋瘘
概述:筋瘘即鼠瘰、鼠瘘。筋瘘的治疗:内治法:内治宜调补气血,培补真元,可服猬皮散。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以火针法效果最佳。常用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等,每次取2~有窦道渗出形成瘘管时,以适当长的火针直刺管腔,长期不愈或此愈彼溃者可配合外用红鲜浸膏(干红烟、鲜大蓟、鲜败酱炼制而成)。
-
莫枚士
莫枚士清末文学家、医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同治九年(1870年)中举人,后两次试于礼部不第,改习医学。因早年习经史,于小学颇有研究,习医后,致力于古医籍校疏,以经解经,或从文字训诂学解释医药术语,以示博学多闻。撰《研经言》四卷、《经方例释》三卷、《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