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医
汉医为日本称中医为汉医或汉方医学。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日本研究汉医的著作比较丰富,现在还有不少研究汉医的学术团体,并出版不少有关汉方医学的杂志。
-
台湾医学
吴沙(1731~在卫生行政方面,分设中央及地方卫生行政机关。(2)地方病、寄生虫病与毒蛇咬伤①甲状腺肿:此为台湾广泛分布的地方病之一,其病因与饮水中钙含量过高和碘含量过低有关,甲状腺肿在台北州浊水溪上游、新竹州大溪一带、台中州埔里地方、高雄州、台东及花莲港山地均有分布,山地人发生率最高,台湾本岛人次之。
-
汉方医学
汉方医学即汉医。公元1492年~1500年日本坂净运到中国学习中医学,回日本时带去了《伤寒杂病论》等,并先后撰写《新椅方》、《续添鸿宝秘要钞》等书,向日本医界介绍传播张仲景学说。日本汉方医学以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为核心,以实用主义为立足点,形成了与中医学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的学术风格和学术内容。
-
余云岫
余岩(1879-1954),字云岫,浙江镇海人,早年研究中医学,后留学日本。他对中医古典文献的训诂考据,有相当造诣,例如他所写的《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即考证古代疾病的源流,有益于疾病史研究。但他研习中医,多从西医的观点出发,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并受日本明治维新时取缔汉方医学影响,主张“废医存药”。
-
余岩
余岩(1879-1954),字云岫,浙江镇海人,早年研究中医学,后留学日本。他对中医古典文献的训诂考据,有相当造诣,例如他所写的《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即考证古代疾病的源流,有益于疾病史研究。但他研习中医,多从西医的观点出发,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并受日本明治维新时取缔汉方医学影响,主张“废医存药”。
-
先哲医话
《先哲医话》是一本关于日本汉医的书籍。作者为浅田宗伯(1815年—),因号粟园,又称栗园浅田。浅田宗伯一生著述甚丰,今存于世的各种书籍有迹可查的共计八十种二百多卷,其中包括《勿误方函口诀》《橘窓书影》《古方药议》《脉法私言》《伤寒论识》《杂病论识》《皇国名医传》、《先哲医话》。
-
医事问答
《医事问答》医论著作。日本·今村了庵撰于1864年。本书是以问答体裁论述有关汉医与西洋医学学术观点评价的医论著作。其观点有其局限片面性,如作者视中国秦、汉以前的医学如“法律之不可犯”,而对西医则认为只可用于外治,不能施于内治等。现存1865年刻本。
-
医事启源
《医事启源》医史著作。主要介绍各种医学发明的起源历史。时值西洋医学开始在日本盛行,作者为了尊崇和提倡汉医而编写此书。书中特别提出西医的某些先进方法是导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其中包括解剖、化学制药(汞剂、制炼)、麻醉(蒙汗)、导尿、灌肠(唧简)引痘、刺络、酒剂等共二十事,提供了较重要的史料。
-
金明旭
金明旭(1902-1968年)近现代医家。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吉井县人。十六岁起攻读岐黄学。历任东三省汉医会评议员、延边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等职。吉林省人大代表。精通古汉语和医典,亦研究朝鲜族医学和现代医学。撰有《西诊中治经验实录》、《克山病中医辨治》、《四象论》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