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崇原
《本草崇原》为药物学著作。清·张志聪撰,高世栻辑。刊于1767年。本书主要根据五运六气学说注释《神农本草经》。仍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先录《本经》(或其他古籍)原文,加以注释。间附高氏的某些注文。现有《医林指月》本。及其他两种清刻本。
-
张志聪
张志聪为清代著名医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医道,通针灸。其学宗《内经》、张仲景。尝著《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主张《黄帝内经灵枢》是针灸专著,认为仲景著作系其原貌,反对错简论之说。其著作尚有《侣山堂类辨》、《本草崇原》,俱行于世。另有《针灸秘传》,未见传世,门徒甚众,高世栻最为有名。
-
神农本草经读
《神农本草经读》药学著作。简称《本草经读》。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辑录《本经》药物100余种,分上、中、下三品。并附录《本经》以外的药品46种,分别作注文诠释。除作者本人的注语之外,包括了《本草崇原》及《本草经解》的内容。现有多种近代刊本。
-
本草三家合注
《本草三家合注》为药物学著作。一名《神农本草经三家注》、《本草三注》。清·郭汝聪集注。刊于1803年。本书系将张志聪《本草崇原》、叶桂(一作姚球)《本草经辑要》及陈念祖《本草经读》三书的注释予以合编,内容无新的补充。现存十多种清刻本和多种石印本。
-
本草崇原集说
《本草崇原集说》为药物学著作。清·仲学辂撰。章炳森补正。1910年刊行。增补的内容主要选自《本草经读》、《本草经解》、《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以及《医学真传》、《侣山堂类辨》等书,均标明出处,附加按语,但未新增药品,此外还对《本草崇原》一书的某些文字进行了删订。现存1910的钱塘仲氏刻本及1927年石印本。
-
牛虻
概述:牛虻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崇原》,即《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虻虫的别名。别名:蜚虻、牛虻、瞎蠓。性味归经:苦,微寒,有毒。功能主治:逐瘀血,消癥结。治血滞经闭,癥瘕寒热,跌打瘀痛。使用注意:孕妇忌服。药理作用:本品有溶栓、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复方可降低大鼠血黏度。
-
本草经读
《本草经读》即《神农本草经读》。《神农本草经读》为药物学著作。简称《本草经读》。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从《本草纲目》中辑录《本经》药物100余种,分为上、中、下三品。并附录《本经》以外的药品46种,分别作注文诠释。本书间附《本草崇原》及《本草经解》的内容。现有多种近代刊本。
-
医林指月
《医林指月》医学丛书。清·王琦辑。刊于1767年。共辑集宋、元、明、清时医著十二种(另附一种)。计有《医学真传》、《质疑录》、《医家心法》、《易氏医案》、《芷园臆草存案》、《伤寒金镜录》、《痎疟论疏》、(附《痎疟疏方》)、《达生篇》、《扁鹊心书》、《本草崇原》、《侣山堂类辨》、《学古诊则》。
-
米仁
概述:米仁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崇原》,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薏苡仁之别名。别名:薏米、米仁、苡仁、沟子米、六谷米。性味归经:甘,淡,凉。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清热,排脓。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痛经,白带。薏苡酯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
高世栻
高世栻(shì试)清代医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后从师于张志聪。张氏撰《本草崇原》,未竟而卒,世栻继之,并曾纂集张志聪所注解的《伤寒论集注》。此外,对《内经》加以注解而成《素问直解》一书(1695年)。晚年有《医学真传》(1699年),是与弟子论学之辑录。尚有《灵枢直解》、《金匮集注》诸书,未见传世。
-
本草三注
《本草三注》为书名。《本草三家合注》为药物学著作。一名《神农本草经三家注》、《本草三注》。清·郭汝聪集注。刊于1803年。本书系将张志聪《本草崇原》、叶桂(一作姚球)《本草经辑要》及陈念祖《本草经读》三书的注释予以合编,内容无新的补充。
-
蟹壳
《*辞典》:蟹壳:出处:《千金 食治》拼音名:Xi K 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甲壳。治瘀血积滞,胁痛、腹痛,乳痈,冻疮。酒服,治妇人儿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积。②《本草崇原》:攻毒,散风,消积,行瘀。(《本经逢原》)②治血崩甚而腹痛:毛蟹壳烧存性,米饮下。(《证治要诀》)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