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十四椎
十四椎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腰部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之高点。主治小腹胀痛、遗精、阳痿、腰腿痛等。一般向下斜刺0.5~1.0寸;可灸。
-
足少阴经别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少阴经别为十二经别之一。原称足少阴之正。本经别从足少阴经脉在腘窝部分出后,别走于足太阳经别而相合并行,上至肾脏,当十四椎(第二腰椎)处的肾俞出来,归属于带脉;其直行的继续上行,联系于舌根,从项部浅出,与足太阳经别相会合,构成六合中的第一合。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
-
足少阴之正
足少阴之正即足少阴经别的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少阴经别为十二经别之一。本经别从足少阴经脉在腘窝部分出后,别走于足太阳经别而相合并行,上至肾脏,当十四椎(第二腰椎)处的肾俞出来,归属于带脉;其直行的继续上行,联系于舌根,从项部浅出,与足太阳经别相会合,构成六合中的第一合。
-
肾之府
肾之府指腰部。府,住处。肾位于腰部,腰部有肾的俞穴,腰被称为“肾之府”。《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马莳注:“肾附于腰之十四椎间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半,故腰为肾之府。”
-
足太阳、足少阴经别
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为十二经别构成的六合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其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
-
腰骨
腰骨为骨名。指第3、4、5腰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腰骨,即脊骨十四椎、十五椎、十六椎间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