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大全
概述:《针灸大全》为书名。本书以汇集诸家针灸歌赋为主。卷二,《标幽赋》加注;卷三,分部经穴歌;卷四,《八法流注》;明·徐凤撰于1439年左右。卷五载金针赋及子午流注;卷六为灸法。书中除收录多种针灸资料外,并附插图,是一部综合性的针灸书。此书为其后杨继洲《针灸大成》的编纂创造了有利条件。
-
天星秘诀
《天星秘诀》为歌赋名。全称《长桑君天星秘诀歌》。《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为针灸歌赋名。简称《天星秘诀》。见《针灸大全》。
-
长频
概述:长频为经穴别名。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长颊(《针灸聚英》),长髎(《针灸大全》),长顪, 。口禾髎配地仓、颊车、上关、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神经麻痹。刺灸法:刺法:直刺0.3~《针灸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
奇经纳干支法
奇经纳干支法即灵龟八法。灵龟八法为按时配穴法的一种。系以八脉八穴配合九宫数,再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计算配穴。《针灸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例如甲子日戊辰时,甲得10数,子得7数,戊得5数,辰得5数,共27数。
-
奇经纳卦法
奇经纳卦法即灵龟八法。灵龟八法为按时配穴法的一种。系以八脉八穴配合九宫数,再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计算配穴。《针灸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例如甲子日戊辰时,甲得10数,子得7数,戊得5数,辰得5数,共27数。
-
盐指
盐指为人体部位名。即食指。《针灸大全》载列缺穴“相来盐指头尽处是穴”。
-
倪孟仲
倪孟仲为明代针灸家。徐凤之师。参见徐凤:徐凤为明代针灸学家,字廷瑞。弋阳石塘(今属江西)人。受学于倪孟仲、彭九思门下。著有《针灸大全》一书,收集前人针灸著作,并自撰《金针赋》、《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等,对针灸学术有较大影响。
-
席弘赋
席弘赋为针灸歌赋名。撰人不详。见《针灸大全》。内容叙述席弘派针灸经验。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指宋代针灸家马丹阳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十二个治病要穴。《针灸大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这些穴位,具有取用方便,治病效验的特点,为历代针灸家所重视。
-
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pointselectionbymidday-midnightflowingofqi-bloodpointmidnight-noonebb-flowacupointselection)是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又如乙日于乙酉时开取肝经井穴大敦,丁亥时开心经荥穴少府等。以时辰地支为主的子母补泻配穴则称纳子法。
-
针灸大成
概述:《针灸大成》为中医针灸著作。明·杨继洲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基础上进行扩充,并由靳贤校补编成。卷二、卷三载针灸歌赋及“策”《杨氏应考太医院的试卷);卷五为五腧、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卷六、卷七为经络、经穴及奇穴;卷九为名医针灸经验、灸法、杨氏医案;卷十附载陈氏《小儿按摩经》一卷。
-
陈言
字无择,浙江青田人。辨因之初,无逾脉息”,后撰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系于《金匮要略》三因论基础上之发展,分内因(七情)、外因(六淫)及不内外因。陈言字西溪,建阳(今属福建),尝著《秘传常山杨敬斋针灸全书》,文字与明代徐凤之《针灸大全》雷同,但附有各种穴位图及病证图一百三十七幅。
-
杨敬斋针灸全书
《杨敬斋针灸全书》为书名。原题《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书后载有各种病症的配穴图一百多幅,颇具特色。原题陈言撰(实系托名著作)。本书内容与徐凤《针灸大全》基本相同,仅各节的编排次序互有先后。但本书却增入各种病证的针穴图达104幅之多,具有一定的特色,从而提高了该书的价值。1949年后有影印本。
-
子午八法
子午八法指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的合称。流注,表示气血的运行。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以时辰地支为主的子母补泻配穴则称纳子法。《针灸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
-
子宫穴
子宫穴(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取穴: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子宫穴主治阴挺、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附件炎、盆腔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睾丸炎、阑尾炎等。刺灸法:刺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配伍:子宫配足三里,有培补中气,固摄胞宫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
-
主应
主应为配穴用语。《针灸大全》所载的八脉八穴用法,各症先取远部八穴之一为“主”,再取近部穴以“应”之。《医门入门》:“取者,左取右,右取左,手取足,足取手,头取手足三阳,胸腹取手足三阴,以不病者为主,病者为应。”“先下主针,后下应针,主针气已行,而后针应针。”
-
杂病十一证歌
杂病十一证歌针灸歌诀名。见《针灸大全》。七言韵语。共十一首。《针灸聚英》载此作“十一穴”,实际用穴不止十一,应以“十一证”为是。
-
金针赋
《金针赋》为针灸歌赋名。首载于徐凤《针灸大全》。全名《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主要以歌赋形式论述取穴方法、针刺手法等。次论补泻下针,调气、出针之法;其中提出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留气、抽添、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针法,对后世影响较大。
-
千金十一穴歌
《千金十一穴歌》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大全》。歌曰:“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千金十一穴歌》较《天星十二穴歌》少承山、太冲、通里,而多一后溪。
-
纳子法
纳子法(earthlybranch-preionofpointselection)子午流注开穴方法之一。卯时气血流过肺经,注入大肠,此时肺经其气方衰,肺属金,土生金,此时取肺经输穴太渊(土),为随而济之为补。后者以十二经脉配合十二地支,遇阴经开井荥输经合五穴,遇阳经开井荥输原经合六穴。如胃经有病时于辰时(7~心经有病时于午时(11~
-
六总穴
《针灸聚英·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后人在此基础上,更增“胸胁内关应,急救水沟谋”两句,亦属经验之谈,名称六总穴。参见四总穴:四总穴指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四个经验效穴,分别对肚腹、腰背、头项、面口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又称四绝穴。
-
天星十二穴
天星十二穴指天星十一穴加太冲等十二个经验效穴。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难产、乳痈、阴痛、精液不足、狐疝、遗尿、癃闭、淋病、呕吐、胸胁支满、绕脐腹痛、浮肿、便秘、飱泄、头痛、眩晕、目痛、喉痛、嗌干、口渴、厥心痛、筋挛、脚软无力、脚气红肿、五趾拘急、腰背疼痛、腋下肿、瘰疬等。一般直刺0.5~
-
季肋
季肋即季胁。《针灸大全》作章门之别名。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又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有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的作用。如口干、食噎、呕吐、饮食不化、脘腹胀满、癖块积聚、肠鸣泄泻、久痢不止、大便秘结、羸瘦、疝气、血尿、白浊、腰痛、中风、胸胁支满、惊风、咳嗽、喘息、四肢懈惰、黄疸、脾痈等。
-
海泉
概述:海泉为经外奇穴名(hǎiquánEX-HN11)。主治舌缓不收,重舌肿胀,舌缓不收,喉闭(喉痹),哮喘,呕吐,呃逆,腹泻,消渴等。海泉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海泉穴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分布有下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和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
-
鬼封
鬼封为经外奇穴名。位同海泉。用治精神疾患。鬼封为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出《针灸大全》。位于口腔内,舌下系带中点处。主治呕吐、呃逆、重舌肿胀、舌缓不收、喉闭、腹泻、消渴等。一般直刺0.1~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
府中俞
府中俞为经穴别名。中府为经穴名(ZhōngfǔLU1)。肺募穴,为手、足太阴交会穴。如咳嗽、气喘、胸痛、肺炎、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肺脓疡、嗳气吞酸、不欲饮食、腹胀、喉痹及肩背痛等。本穴配大椎、孔最治肺炎;配太溪、太渊、足三里治肺结核;配定喘、内关、膻中治支气管哮喘。一般直刺或向胸壁外侧斜刺0.5~
-
返本还原
返本还原是指子午流注纳干法开输穴的同时,必须同开原穴,其中本是指本日的值日经,原指值日经的原穴,因为“原”穴是十二经出入的门户,故逢输必开原穴。阴经无原,以输代之。如甲戌时开胆经井穴窍阴,丙子时取小肠经荥穴前谷,戊寅时取胃经输穴陷谷,同时取胆经原穴丘墟。
-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为针灸歌赋名。简称《天星秘诀》。见《针灸大全》。托名长桑君。见《针灸大全》。七言韵语,列举各种病症的配穴,主要为前后配穴法。
-
长髎
概述:长髎为经穴别名。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长颊(《针灸聚英》),长髎(《针灸大全》),长顪, 。口禾髎配地仓、颊车、上关、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神经麻痹。刺灸法:刺法:直刺0.3~《针灸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主要条件,在古代哲学思想“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指导下,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订的一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法。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为针灸歌赋名。金·马丹阳撰。见《针灸大全》。
-
四总穴
四总穴为明代以前针灸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四个经验穴,即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又称四绝穴。《针灸大全》载有《四总穴歌》。《针灸聚英·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后人在此基础上,更增“胸胁内关应,急救水沟谋”两句,亦属经验之谈,名称六总穴。
-
四总穴歌
《四总穴歌》为歌诀名。撰人不详。见《针灸大全》。歌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近人更增“急救取人中,胸胁内关谋”,则称“六总穴歌”。
-
头缝
头缝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全》。位于头额部额曲发际处。左右计2穴。主治头目昏沉、偏头痛等。一般沿皮刺0.3~0.5寸;禁灸。
-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为针灸歌赋名。又称《孙真人十三鬼穴歌》。见《针灸大全》。内容主要是将治疗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编成歌诀。
-
徐凤
徐凤为明代针灸学家,字廷瑞。弋阳石塘(今属江西)人。受学于倪孟仲、彭九思门下。著有《针灸大全》一书,收集前人针灸著作,并自撰《金针赋》、《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等,对针灸学术有较大影响。
-
徐廷瑞
徐廷瑞即徐凤。徐凤为明代针灸学家,字廷瑞。弋阳石塘(今属江西)人。受学于倪孟仲、彭九思门下。著有《针灸大全》一书,收集前人针灸著作,并自撰《金针赋》、《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等,对针灸学术有较大影响。
-
亶中
亶中即膻中。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八会穴之气会穴;心包募穴;手和足太阴、少阴、任脉之交会穴。仰卧取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作用。如胸痹、心痛、心烦、心律不齐、心绞痛、咳嗽气喘、气管炎、哮喘、咯唾脓血、产后乳汁少、乳腺炎及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贲门痉挛、小儿吐乳疾患等。配丰隆、列缺治支气管哮喘;
-
血纳(归)包络
如乙日乙酉时开肝经井(木)穴大敦,丁亥时开心经荥(火)穴少府,己丑时开脾经输(土)穴太白,辛卯时开肺经经(金)穴经渠,癸巳时开肾经合(水)穴阴谷。到乙未时重见乙,此时五输已经开过,则纳入包络,根据“我生他”的原则,当开心包经的荥火(乙属木木生火)穴劳宫,此即为血纳包络,余此类推。
-
重见时
重见时为子午流注针法用语。按干支记时,每十个时辰又重复见到同一天干。本法规定,阳日重见时,取三焦经的五腧穴,称为气纳三焦;阴日重见时,取心包经的五腧穴,称为血纳包络。《针灸大全》论子午流注法:“阳干注腑,甲、丙、戌、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
-
灵光赋
《灵光赋》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大全》。撰人不详。内容与席弘赋相似。《针灸聚英》:“总灵光典注而成,不知谁氏所作。”七言韵语,内容与《席弘赋》相似。
-
气纳三焦
如甲日甲戌时开胆经井(金)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水)穴前谷,戊寅时开胃经输(木)穴陷谷,庚辰时开大肠经经(火)穴阳溪,壬午时开膀胱经合(土)穴委中(如甲日于甲戌时开胆经井穴,丙子时取小肠经荥穴,戊寅时取胃经输穴,庚辰时取大肠经经穴,壬午时取膀胱经合穴,至甲申时重见甲,取三焦经荥(水)穴)。
-
灵龟八法
灵龟八法(eightmethodsofintelligentturtle)为按时配穴法的一种。又称灵龟飞腾、飞腾八法、奇经纳卦法。以八脉八穴配合九宫数,再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计算配穴。《针灸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
-
兰门
兰门为经外奇穴名。《针灸大成》:“兰门二穴,在曲泉两旁各3寸脉中。治膀胱七疝、奔豚。”有人据此定位在肝经曲泉上、下各三寸,非是。《针灸大全》:“阑门二穴,在曲骨两旁各三寸”。主治疝气、阴部肿痛等。
-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书名。书中卷一摘录《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理论的原文,并加注解;卷二、卷三载针灸歌赋及“策”《杨氏应考太医院的试卷);卷五为五腧、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卷六、卷七为经络、经穴及奇穴;卷九为名医针灸经验、灸法、杨氏医案;卷十附载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一卷。
-
四绝穴
四绝穴即四总穴。出《绘图针灸易学》。四总穴指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四个经验效穴,分别对肚腹、腰背、头项、面口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又称四绝穴。《针灸大全》载有《四总穴歌》。
-
血纳包络
血纳包络为子午流注针法用语,又称血归包络,与气纳三焦相对。《针灸大全》论子午流注之法:“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如乙日乙酉时开肝经井穴,丁亥时取心经荥穴,己丑时取脾经输穴,辛卯时取肺经经穴,癸巳时取肾经合穴,至乙未时重见乙,取心包经荥(火)穴。乙属木,为木生火的关系。
-
阳日阳时开阳穴
阳日阳时开阳穴为子午流注用语。子午流注的开穴规律,逢阳日,必在属阳的时辰内开阳经的穴位。例如甲日甲戌时开足少阳胆经的井穴窍阴;丙子时开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前谷等。《针灸大全》中所说的“阳日无阴时”即指此而言。
-
阴日阴时开阴穴
阴日阴时开阴穴为子午流注用语。子午流注的开穴规律,逢阴日,必在属阴的时辰内开阴经的穴位。如乙日乙酉时开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大敦;丁亥时开手少阴心经的荥穴少府等。《针灸大全》中所说的:“阴日无阳时”即指此而言。
-
神浆
神浆为穴名。见《针灸大全》。为足阳明、任脉的交会穴。正坐仰靠取穴。如中风口、口噤、流涎、舌强、面肿、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齿龈肿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遗尿等。本穴配禾髎、牵正、风池治面瘫;一般直刺0.3~现代研究:承浆穴在针麻手术中具有镇痛、镇静、松弛腹肌、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