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热假寒证
真热假寒证为证候名。《景岳全书·传忠录》:“阳极反能寒厥,乃内热而外寒,即真热假寒也。大抵此证,必声壮气粗,形强有力,或唇焦舌黑,口渴饮冷,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因多饮药水,以致下利纯清水,而其中乃有燥粪及矢气极臭者,察其六脉,必皆沉滑有力,此阳证也。
-
火极似水
火极似水为证候名。指火热极盛于里,遏郁阳气不能布达体表,体表失于温煦而出现手足厥冷、战栗鼓颔等类似寒盛证候,即真热假寒证。《素问玄机原病式》:“表之阳气与邪热并甚于里,热极而水化制之,故寒栗也。
-
白苔尖根俱黑舌
白苔尖根俱黑舌指舌尖舌根俱黑苔,舌中部白苔的舌象。为心肾热极,脾胃真热假寒证候。若症见发热谵语,呃逆干呕,食入即吐,意识朦胧,为热邪弥漫,火毒炽盛,可用十全苦寒救补汤(见《伤寒舌鉴》)。
-
证候真假
“真”是与疾病本质相符合的证候;“假”是与疾病本质不相符的表现。证候真假是指在疾病危重阶段,可能出现“假象”,以掩盖真实证候的情况。因此,临床辨证必须详加诊察,抓住本质,识别假象。如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真虚假实证和真实假虚证等。
-
阳盛格阴证
真热假寒证为证候名。《景岳全书·传忠录》:“阳极反能寒厥,乃内热而外寒,即真热假寒也。大抵此证,必声壮气粗,形强有力,或唇焦舌黑,口渴饮冷,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因多饮药水,以致下利纯清水,而其中乃有燥粪及矢气极臭者,察其六脉,必皆沉滑有力,此阳证也。
-
热厥证
真热假寒证为证候名。《景岳全书·传忠录》:“阳极反能寒厥,乃内热而外寒,即真热假寒也。大抵此证,必声壮气粗,形强有力,或唇焦舌黑,口渴饮冷,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因多饮药水,以致下利纯清水,而其中乃有燥粪及矢气极臭者,察其六脉,必皆沉滑有力,此阳证也。
-
热深厥深
热深厥深病证名。指热厥证的一种征象。指邪热越深入,四肢厥冷的症状越严重,皆因阳气被遏,邪气内闭所致。属真热假寒证。
-
寒因寒用
寒因寒用为治则。反治法之一。例如阳厥的病人在高热、出汗、口渴、脉洪大的热证表现中,出现了四肢厥冷,其中四肢厥冷是假象,是假寒,而大热、大渴、脉洪大是真象,是真热。针灸以具有泻热作用的穴位及方法(如透天凉手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常选合谷、外关、大椎、曲池、十宣等穴为主,针用泻法,并可点刺出血。
-
阳证似阴
概述:阳证似阴为证候名。辨证论治:《景岳全书·传忠录》:“阳极反能寒厥,乃内热而外寒,即真热假寒也。假寒者,火极似水也。大抵此证,必声壮气粗,形强有力,或唇焦舌黑,口渴饮冷,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因多饮药水,以致下利纯清水,而其中乃有燥粪及矢气极臭者,察其六脉,必皆沉滑有力,此阳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