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德用
丁德用(11世纪)为宋代针灸家。北宋济阳(今山东省济阳县)人。曾与石藏用合绘经穴图。又撰《难经补注》五卷。因鉴于唐·杨玄操《黄帝八十一难经注》文字深奥,于宋嘉祐年间(1056~1063)加以补注,凡经文隐奥者均加绘图说明。另著有《伤寒慈济集》3卷。
-
无求子
无求子即朱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1114年(政和四年)宋王朝提倡医学,起用为医学博士。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肱以杨介《存真图》为蓝本,参以丁德用的经穴图,补以针法,绘制成《内外二景图》,图佚。
-
八十一难经
概述:《八十一难经》为医经著作。原题秦越人撰。第69-81难论述针刺补泻之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吕博望《注众难经》、杨玄操《集注难经》、丁德用《补注难经》、滑寿《难经本义》、熊宗立《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徐大椿《难经经释》、黄元御《难经悬解》、日人丹波元胤《难经疏注》等。
-
阳乘阴
阳乘阴是指阴阳相乘脉象。浮滑洪数一类的阳脉,出现在属阴的尺部,称阳乘阴。《难经·二十难》:“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丁德用注:“今阴虚不足,阳入乘之,故阴部见阳脉。”
-
井荥俞经合原图
《井荥俞经合原图》为针灸图书名。宋嘉祐中丁德用绘制。佚。
-
石用之
石用之为人名。即石藏用。石藏用为宋代针灸家。字用之。常与人以膏盲穴治病,颇有效验。并与丁德用合绘经穴图。
-
石藏用
石藏用为(为宋代医家)宋代针灸家。蜀(今四川)人。行医于都城,为北宋末之高医。尝言今人禀赋怯弱,故按古方用药多不能愈病;药之力量亦比古弱,故药当倍用之以取效。喜用热药,有“藏用檐头三斗火”之说。常与人以膏盲穴治病,颇有效验。并与丁德用合绘经穴图。
-
朱翼中
朱翼中即朱肱。朱肱为宋代医学家。号大隐先生、大隐翁、无求子,人称“朱奉议”。曾任奉仪郎,医学博士。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和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肱以杨介《存真图》为蓝本,参以丁德用的经穴图,补以针法,绘制成《内外二景图》。
-
难经
第48-61难主论疾病的证候、诊断及四诊。第69-81难论述针刺补泻之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吕博望《注众难经》、杨玄操《集注难经》、丁德用《补注难经》、滑寿《难经本义》、熊宗立《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徐大椿《难经经释》、黄元御《难经悬解》、日人丹波元胤《难经疏注》等。
-
朱肱
朱肱为宋代医学家。号大隐先生、大隐翁、无求子,人称“朱奉议”。曾任奉仪郎,医学博士。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和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肱以杨介《存真图》为蓝本,参以丁德用的经穴图,补以针法,绘制成《内外二景图》。
-
纳子法
纳子法(earthlybranch-preionofpointselection)子午流注开穴方法之一。卯时气血流过肺经,注入大肠,此时肺经其气方衰,肺属金,土生金,此时取肺经输穴太渊(土),为随而济之为补。后者以十二经脉配合十二地支,遇阴经开井荥输经合五穴,遇阳经开井荥输原经合六穴。如胃经有病时于辰时(7~心经有病时于午时(11~
-
纳支法
纳支法为子午流注方法之一。此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针,出针扪穴,名日随而济之。”后者以十二经脉配合十二地支,遇阴经开井荥输经合五穴,遇阳经开井荥输原经合六穴。《针灸大成》:“迎者,迎其气之方来,如寅时气来注于肺,卯时气来注于大肠,此时肺、大肠气方盛,而夺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