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疳
是指以初起夜盲,甚则眼角干涩,畏光羞明,黑睛混浊,白翳遮睛,口渴,善食而消瘦,腹胀泄泻等为主要表现的疳证。症状:其症初起双目痒涩赤烂,继则红肿热痛,不时流泪,畏光羞明,渐渐白睛生翳,遮满全眼,并有口渴善食而消瘦,发焦,下泄,腹胀,鼻干等。治疗:治宜疏肝泻热,用泻肝汤,继用《医宗金鉴》清热退翳汤。
-
泻肝散
主治:肝热,赤眼肿痛。主治:痘后肝经蕴热目痛。《准绳 类方》卷七:方名:泻肝散组成:升麻、大黄、赤芍药、黄芩、薄荷、栀子、木贼、陈皮、黄连、朴消、菊花、甘草、防风、五灵脂、葶苈、细辛各等分。《一盘珠》卷十:方名:泻肝散组成:羌活1钱,玄参1钱,黄芩1钱,地骨皮8分,桑皮8分,大黄8分,芒消8分,甘草8分。
-
井泉石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张涣方:井泉石散:处方:井泉石1两,晚蚕沙半两,夜明砂(各微炒)半两,石决明半两,甘菊花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张涣方《圣济总录》卷一八一:组成:井泉石(为末,再研,飞过)1两,蝉壳(去土)1两,蛇蜕皮(炙)1两,甘草(炙)1两。制备方法:上为散。
-
铃石散
处方:铃石1分,石决明1分,甘菊花1分,井泉石1分,夜明沙1分(微炒),黄连1分(去须)。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眼疳,生翳膜,遮睛欲失明。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米泔同煮猪子肝1具,烂熟服之。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
使君子散
《采艾编翼》卷二:方名:使君子散组成:君子肉2钱,假柚柑叶(干末)2钱,山柚麻干叶(末)2钱。主治:小儿蛔疳。主治:小儿眼疳。用法用量:每用半钱,于五更初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方名:使君子散组成:使君子20个(炮,去壳),芜荑仁(别研)半两,槟榔1个,大腹子2个。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退翳丸
主治:小儿眼疳外障。主治:冰翳内障。《回春》卷五:方名:退翳丸组成:当归1两,川芎1两,白蒺藜1两,地骨皮、川椒(去子)7钱,菊花1两,羌活1两,密蒙花1两,蔓荆子1两,荆芥1两,薄荷3钱,蛇退3钱,瓜蒌根3钱,楮实子3钱,黄连3钱,甘草3钱,木贼2两(童便浸1宿)。气障者,木香汤送下;妇人血晕,当归薄荷汤送下。
-
谷精草散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谷精草散:处方:谷精草30克(烧灰)马齿苋15克(干者)甜瓜蔓苗15克川升麻15克白矾7.5克(烧灰)干漆7.5克猪牙皂荚30克干虾蟆90克(烧灰)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或12-13日,疮痂已落,其疮瘢犹黯,或凹或凸,此肌肉尚嫩而澡浴,或食炙辛辣有毒之物,热毒熏于肝膈致目生翳障者。主治:目翳落后。
-
夜明砂散
《证治宝鉴》卷十:方名:夜明砂散组成:石决明、夜明砂。主治:雀目。主治:小儿雀目,日晚无所见。《普济方》卷三九八:方名:夜明砂散别名:黄金散丸组成:夜明砂1分(微炒),干虾蟆半两(涂酥炙令黄焦),蜗牛30枚(炒令微黄),麝香1分(研),朱砂1分(研),龙骨半两。主治:小儿聤耳。用药半钱匕,掺入耳中。
-
清热退翳汤
《金鉴》五十二:方名:清热退翳汤组成:栀子(微炒)、胡黄连、木贼草、赤芍、生地、羚羊角、龙胆草、银柴胡、蝉蜕、甘草(生)、菊花、蒺藜。主治:眼疳。疳热上攻于眼,痒涩赤烂,眼胞肿疼,白睛生翳,流泪羞明,目不能睁。用法用量:引用灯心,水煎服。
-
凤衣散
《丁甘仁家传珍方选》:凤衣散:处方:飞龙丹1钱,凤凰衣1钱,轻粉4分,梅片1分。摘录:《胎产心法》卷一《经验各种秘方辑要》:组成:青果炭2钱,黄柏1钱,川贝母1钱(去心),冰片5分,儿茶1钱,薄荷叶1钱,凤凰衣5分(即初生小鸡蛋壳内衣)。主治:口疮口疳,并乳蛾喉癣,喉疳喉痈,肿痛闭塞。
-
外疳
外疳为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疳疾外现于五官的证型。疳病新起的症状,外现于目、鼻、口齿等部位。《证治准绳·儿科》:“鼻下赤烂自揉,鼻头上有疮,渐绕耳生疮。今分走马疳,口齿疳,鼻疳,眼疳等。”
-
姜石散
处方:姜石(以浓米泔浸7日,晒干,捣研,水飞过)1两,桑耳(捣罗为末)1两,豉(焙干捣罗为末)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眼疳,怕日赤烂,泪下疼痛,不久眼睛将落。用法用量:3岁以下每服半钱,3岁以上至7岁每服1钱,用羊肝或猪肝、牛肝两指大,去膜细切,以水研绞取汁调下,1日3服。摘录:《圣惠》卷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