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踝上
外踝上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小腿远端腓侧,外踝高点直上,外踝上缘上2.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脚气、偏瘫、下肢神经痛。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绝谷
概述:绝谷即绝骨。阳辅为经穴名(YángfǔGB38)。如偏头痛、口苦、腋肿、瘰疬、胸胁痛、腰痛、膝关节酸痛、足冷、下肢痿痹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高血压、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炎、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悬钟·绝骨:出《难经》:“髓会绝骨。”位于足外踝前缘直上,与外踝上缘相平处。
-
同阴之脉
同阴之脉指足少阳之别。同阴之脉指足少阳胆经在小腿部的别络。《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王冰注:“足少阴之别络也,并少阳经上行,去足外踝上同身寸之五分,乃别走厥阴,并经下络足附,故名同阴脉也。”
-
足太阳络脉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阳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别出络脉。脉自外踝上7寸处的飞扬穴分出,走向足少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本络脉病变:实证见鼻流清涕、鼻塞、头背疼痛;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虚证,见鼻涕清流,鼻出血。可取足太阳络穴治疗。
-
足阳明络脉
虚证可见足胫部弛缓无力,肌肉萎缩;《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病:气逆则喉痹卒瘖。语译:足阳明络脉:名丰隆,在距离外踝上八寸处分出,走向足太阴经;其支脉沿着胫骨外缘,向上联络头顶部(会大椎),与各经的脉气相会合,向下联络喉咙和咽峡部。可取足阳明络穴治疗。
-
足少阳络脉
足少阳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为足少阳胆经的别出络脉。脉自外踝上5寸处的光明穴分出,走向足厥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再向下络于足背。虚证,下肢痿软难以步履,坐而不能立起。《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实证,见足部厥冷;可取足少阳络穴治疗。
-
外固定技术加压固定、胫骨近端截骨延长术
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用克氏针做三维式外固定,固定稳固与负重活动产生的动力性轴向应力刺激,利于促进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愈合。如腓骨亦有假关节形成,同法切除腓骨病变组织及处理腓骨骨断端(图3.19.2.3-3)。3.早期进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膝、踝关节僵硬、挛缩及足下垂。对轻度针道感染,采用乙醇擦拭,多能自愈;
-
外固定技术加压固定、胫骨上端截骨延长术
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用克氏针做三维式外固定,固定稳固与负重活动产生的动力性轴向应力刺激,利于促进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愈合。如腓骨亦有假关节形成,同法切除腓骨病变组织及处理腓骨骨断端(图3.19.2.3-3)。3.早期进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膝、踝关节僵硬、挛缩及足下垂。对轻度针道感染,采用乙醇擦拭,多能自愈;
-
经踝关节外侧结核病灶清除和关节融合术
手术名称:经踝关节外侧结核病灶清除和关节融合术分类:骨科/骨与关节结核的手术治疗/四肢骨与关节结核的手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0.8702概述:经踝关节外侧结核病灶清除和关节融合术用于踝关节结核的手术治疗。切除关节囊和滑膜,刮除关节内的病变组织。注意要使关节对合紧密必须切断内踝韧带的附着点。
-
踝上截骨术
手术名称:踝上截骨术分类:骨科/骨折不愈合、骨缺损及骨折畸形愈合手术/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关节邻近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1.4902概述: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多由初期处理不当、复位不良或儿童踝关节骨骺损伤以后导致生长障碍所致。也可采用踝上楔形截骨。
-
踝关节调整术
手术名称:踝关节调整术分类:骨科/骨折不愈合、骨缺损及骨折畸形愈合手术/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关节邻近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1.4901概述: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多由初期处理不当、复位不良或儿童踝关节骨骺损伤以后导致生长障碍所致。3.下胫腓关节分离,踝穴增宽,不稳定。
-
胫骨干骺端延伸术
手术名称: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别名:胫骨干骺端延伸术分类: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下肢不等长矫正术ICD编码:78.3703概述:近年来,胫骨延长在12~14岁骺板尚未自然融合的儿童主要采用骨骺牵伸延长术,对骺板已融合者,则采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或紧邻干骺的骨干皮质骨截断延长术。干骺端骨松质血供丰富,成骨能力强。
-
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
手术名称: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别名:胫骨干骺端延伸术分类: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下肢不等长矫正术ICD编码:78.3703概述:近年来,胫骨延长在12~14岁骺板尚未自然融合的儿童主要采用骨骺牵伸延长术,对骺板已融合者,则采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或紧邻干骺的骨干皮质骨截断延长术。干骺端骨松质血供丰富,成骨能力强。
-
足少阳之别
足少阳之别即足少阳络脉的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参见足少阳络脉:足少阳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为足少阳胆经的别出络脉。脉自外踝上5寸处的光明穴分出,走向足厥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再向下络于足背。本络脉病变:实证,足部厥冷;虚证,下肢痿软难以步履,坐而不能立起。均可取本经络穴光明治疗。
-
悬锺
悬锺即悬钟。属足少阳胆经。为八会穴之髓会。如偏头痛、颈项强、鼻衄、瘰疬、腋肿、胁肋疼痛、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筋骨挛痛、脚气、跟骨痛、浑身疮癞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落枕、偏头痛、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肿大、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舞蹈病、血管性头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一般直刺1.0~
-
腓骨长肌腱转移术
3.肌肉瘫痪后,肌力平衡失调,肢体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以致未瘫痪的肌肉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肌力也相应减弱,关节活动也有所受限。在肌腱缝合钢丝的上角穿过抽出钢丝,作为日后抽出固定肌腱的钢丝之用,这根钢丝从切口4的上角引出,固定在踝部皮肤外。腓骨短肌肌力弱时,应转移至足背中部。
-
足太阳之别
足太阳之别即足太阳络脉的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阳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别出络脉。脉自外踝上7寸处的飞扬穴分出,走向足少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本络脉病变:实证见鼻流清涕、鼻塞、头背疼痛;虚证见鼻流清涕、出血。均可取本经络穴飞扬治疗。
-
髓会
髓会为八会穴之一。即绝骨(悬钟)。钟,钟铃。如偏头痛、颈项强、鼻衄、瘰疬、腋肿、胁肋疼痛、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筋骨挛痛、脚气、跟骨痛、浑身疮癞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落枕、偏头痛、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肿大、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舞蹈病、血管性头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一般直刺1.0~
-
中平
中平为经外奇穴名。1.出《中医杂志》。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踝高点之连线上,髌骨中线下5寸,或髌骨中线与外踝上缘连线之中上1/3点。主治癫症、痴呆症、慢性精神病等。一般重病深刺5~轻症浅刺1.5~位于中指指掌横纹之中点。主治口腔炎。一般直刺0.2~
-
足阳明之别
足阳明之别即足阳明络脉的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阳明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为足阳明胃经的别出络脉。脉自外踝上8寸处的丰隆穴处分出,走向足太阴经脉以加强表里两经联系;其病症:实证可发生癫狂;虚证可见足胫部弛缓无力,肌肉萎缩;气逆可产生咽喉肿痛,突然失音。取本经络穴丰隆治疗。
-
纠内翻
纠内翻为经外奇穴名。位于小腿近端腓侧,髌骨中线下4寸,胫骨与腓骨之间点外开1.5寸。2.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小腿腓侧远端,外踝上缘上2.5寸,腓骨前缘。3.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小腿屈侧,腓肠肌肌腹下交角处(承山),向外侧平开1寸。主治足内翻。一般直刺0.5~
-
飞阳之脉
《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作二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类经》张介宾注:“飞阳,足太阳之络穴,别走少阴者也”。意指从外踝上七寸飞阳穴处走向足少阴经复溜之前,上方与阴维郄穴筑宾会合。上胸膈夹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
-
下丰隆
下丰隆为经外奇穴名。出《针刺麻醉》。位于小腿腓侧,外踝上缘上7.5寸,胫骨前嵴与腓骨前缘之间近腓侧1/5点。左右计2穴。主要为股骨颈囊内骨折三刃钉内固定术的针麻穴。一般直刺0.5~1寸。
-
前承山
概述:前承山:1.经外奇穴名;2.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小腿伸侧正中线,胫骨前嵴上,平外踝上缘上8寸处。主治小儿角弓反张。《厘正按摩要术》:“前承山,在足三里下,与后承山相对。”
-
腓骨取骨术
因此,自体腓骨移植除在长管骨骨干骨折不愈合时用作骨上移植外,还可于长管骨骨缺损和桡骨下端缺损,用腓骨全骨移植或带腓骨头的全骨移植以代替缺损的长管骨和桡骨下端。在股二头肌后内侧先找到腓总神经,并予分离保护。术中应先将腓总神经分离保护,切断腓骨长肌的起点时,应特别警惕,骨膜下剥离应紧贴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