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头痛
冲头痛为病证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东医宝鉴·外形篇》:“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直入络脑,别下项。其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即正头痛也。”
-
正头痛
概述:正头痛为病证名。有内伤头痛,可由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肝阳、伤食、瘀血致痛等。从经络分,有三阳头痛(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三阴头痛(太阴头痛、厥阴头痛、少阴头痛)等。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发作规律及疼痛部位分,有真头痛、头风、偏头痛、雷头痛、脑风、巅顶痛、久头痛等。
-
二陈栀连胆星汤
处方:二陈汤加栀、连、胆星。功能主治:痰火上冲头痛。用法用量:若外有感冒,加散表之药,先去外邪。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
踝厥
指本经经脉循行小腿部的逆冷、麻木、酸楚等症。踝厥由外邪侵犯足太阳膀胱经而致气上冲而产生。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有臂厥、骭厥、踝厥、骨厥、阳厥等名称。
-
犀角半夏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名:犀角半夏丸组成:犀角(生镑)半两,木香,桔梗(锉炒)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2两,人参1两,丹砂(细研)3分,槟榔(煨,锉)3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功效:利咽膈,和胃气,进饮食,去风气。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拌和匀,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足钜阳脉
足钜阳脉为古经脉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之足太阳经相似。《阴阳十一脉灸经》:“足钜阳之脉系于踵,外踝娄中,出郄中,上穿臀,出厌中,挟脊,出于项上、上头角,下颜,挟頞,系目内廉。是动则痛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运,腘如结,腨如裂,此为踝厥,是钜阳之脉主治。
-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指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异常所产生的一系列病证。其中又分为是动病与所生病。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晋·王叔和在上述“是动、所生”病之外,又补充了少腹偏肿而痛,小腹满而气癃等证(见《脉经·膀胱足太阳经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