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子舌胀
《儒门事亲》卷三:“热结于舌下,复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胀。”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终始》。重舌又名子舌、子舌胀、(+舌 )舌。《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心脾有热,热气随脉冲于舌本,血脉胀起变生,如舌之状。局部溃烂者,用锡类散外吹。内服清心泻脾之剂,如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
-
子舌
《景岳全书》卷二十六:“以舌下肿出如舌,故曰重舌,又谓之子舌。”《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心脾有热,热气随脉冲于舌本,血脉胀起变生,如舌之状。局部红肿者,宜用消毒针,刺破放血,外用蒲黄末敷,或用黄柏,黄连液点之;局部溃烂者,用锡类散外吹。内服清心泻脾之剂,如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
-
重舌
出《黄帝内经灵枢·终始》。《中医药学名词》(2010):重舌(doubletongue)又称子舌,是指舌下肿胀凸起,如舌下又生一小舌的舌象。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心脾有热,热气随脉冲于舌本,血脉胀起变生,如舌之状。局部溃烂者,用锡类散外吹。内服可用清心泻脾之剂,如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