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柱骨
柱骨为人体骨骼名。1.柱骨指锁骨,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载:“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释骨》:“骨三节,植颈项者,通曰柱骨。”2.柱骨指颈椎。
-
血盆骨
血盆骨锁子骨的别名。出自《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柱骨为人体骨骼名。柱骨指锁骨。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
锁子骨
锁子骨即柱骨。柱骨为人体骨骼名。指锁骨,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载:“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
巨骨
巨骨位于肩端上,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巨骨穴主治病证:巨骨穴主治肩背及上臂疼痛,肩臂挛痛,冈上肌腱炎、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伸展及抬举不便,半身不遂,瘰疬,瘿气,惊痫,瘾疹,吐血,胃出血,瘿气,颈淋巴结核,高热痉挛,下牙痛等。
-
缺盆骨
缺盆骨即柱骨。柱骨为人体骨骼名。指锁骨,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载:“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
手阳明经别
手阳明经别为十二经别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手阳明经别在肩峰端的肩髃穴分出,上出于柱骨(第七颈椎),进入体腔后,下走于大肠,上属于肺脏,再向上沿气管,出缺盆(锁骨上窝)与本经相会合。
-
手阳明之正
手阳明经别为十二经别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手阳明经别在肩峰端的肩髃穴分出,上出于柱骨(第七颈椎),进入体腔后,下走于大肠,上属于肺脏,再向上沿气管,出缺盆(锁骨上窝)与本经相会合。
-
四海
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水谷之海在胃—上腹部;此外,四海还有各自输注的穴位。四海及其所通穴位四海部位所通穴位脑为髓海头盖(百会),风府膻中为气海胸柱骨上下(颈部),人迎胃为水谷海上腹气冲、三里冲脉为血海下腹大杼,上、下巨虚经络由经脉、络脉以及无数的孙络、浮络构成。
-
锁骨
概述:锁骨:1.人体部位名;2.耳穴名。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连接肩胛骨与胸骨,连接上肢与躯干。其功能是维持肩关节的位置,增大上肢活动范围和劳动效能。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十二经别
阴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与其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本经称“合”。在肩峰端的肩髃穴分出,上出于柱骨(第七颈椎),进入体腔后,下走于大肠,上属于肺脏,再向上沿气管,出缺盆(锁骨上窝)与本经相会合。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
-
生筋散
概述:生筋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木鳖子3个蓖麻子30个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幼幼新书》卷二十六方之生筋散主治小儿久患疳疾,体虚不食,及诸病后项软者。治疳肿后,天柱倒,手足、项颈俱软。每用3克,津唾调摊纸上,先紧抱患儿,揩项上令热,贴。制备方法:上各取肉,同研。
-
手阳明、手太阴经别
手阳明、手太阴经别为十二经别构成的六合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六合也。”
-
健骨散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健骨散:处方:白僵蚕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小儿久患疳疾,体虚不食,及诸病后天柱骨倒,医者不识,谓之五软。后用生筋散贴。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二《得效》卷十二:方名:健骨散组成:白僵蚕。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半钱,薄荷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疣棘溪蟾
中文名:疣棘溪蟾拉丁名:TorrentophrynetuberospiniaYangandLiu,1996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蟾蜍科中文属名:溪蟾属采集描述:杨大同、饶定齐,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眼径约为头长的1/3;上眼睑外缘具隆起的腺体;无耳柱骨;蟾蜍毒和蟾毒配基均具有强烈的局部麻醉作用。
-
柱骨之会
柱骨之会经穴名。指颈项与肩膀相交处,即两天鼎穴。《素问·气府论》:“柱骨之会各一。”高世栻注:“柱骨,项骨也,谓项肩交会之处,两天鼎穴。”
-
缅甸溪蟾
中文名:缅甸溪蟾拉丁名:Torrentophryneburmanus(Andersson),1938俗名:缅甸蟾蜍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蟾蜍科中文属名:溪蟾属采集描述:杨大同、饶定齐,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无耳柱骨;指基下瘤和关节下瘤单一;内外掌突大小相若,内掌突略长,外掌突略呈圆形。
-
哀牢溪蟾
中文名:哀牢溪蟾拉丁名:Torrentophryneailaoanus(Kou),1984俗名:哀牢蟾蜍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蟾蜍科中文属名:溪蟾属采集描述:杨大同、饶定齐,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第1指关节下瘤不明显;掌突和跖突色浅。鉴别特征:哀牢溪蟾腿短,胫跗关节仅达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