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外科著作。上海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即统编二版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用中医的理论比较系统地归纳了中医外科学(包括皮肤科和肛肠科之疾病在内)的基本内容。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四黄散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之四黄散:处方:大黄末15克黄柏末15克雄黄末15克硫黄末15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主治阳证疮疡。运用:若肠风脏毒下血,去木鳖子,加槐花1钱。《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四黄散:组成:荆芥1钱,山栀1钱,大力1钱,黄连1钱,黄芩1钱,连翘1钱,薄荷1钱,木通1钱,蒲黄1钱,灯心1撮,甘草4分。
-
虎挣散
功效:宣通经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消肿止痛,化阴为阳。制备方法:马钱子用清水浸15天,夏季每隔1日换水一次,冬天用温水浸之,换水一次,刮净皮毛,切1分厚细条,投香油锅中,煎至油沫净,再煎数滚,透心黄脆,再放入黄土内炒拌,至土粉有油气,入筛内筛去油土,再换土粉炒,如是三次,油尽,取出马钱子研细。
-
血竭膏
组成:锦纹大黄四两(一方加香附)。摘录:《中医外科学》《外科精要》卷下方之血竭膏:组成:当归(酒洗)1两,白芷1两,大黄1两(生用),黄连1两,黄柏1两,木鳖子1两(去壳),皂角1两,汉椒1两,苦参1两,杏仁1两,露蜂房1两,乳香3两,没药3两,血竭3两,乱发(男子者)1两,黄丹(水飞细者,炒,晒)6两,麻油8两。
-
九华膏
概述:九华膏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滑石粉、硼砂、川贝母、银朱、龙骨、冰片。主治:《中医外科学》之九华膏主治内外痔发炎。(2)取本品10g,加水15ml,加热,搅拌使溶解,放冷,滤过,滤液显钠盐(附录Ⅳ)与硼酸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检查:应符合软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R)。注意事项:1.有排便感。
-
祛疣汤
处方:木贼香附连翘苡仁板蓝根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扁瘊。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外科学》
-
肉刺散
处方:明矾7克鸦胆子15克硫酸铜3克制法:将明矾和硫酸铜置铁锅内炒成白色块状,研粉。再将鸦胆子去皮研粉,二者均匀混合成散,以冷开水调成糊状。功能主治:软坚腐蚀。治鸡眼、胼胝。摘录:《中医外科学》
-
清咽消毒剂
处方:薄荷10克金银花10克野菊花15克生甘草6克沙参10克土茯苓1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秽利咽。治白喉、喉痈、喉风、乳蛾。用法用量:水煎滤清,每剂得300毫升。含漱,一日四至六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乌梢蛇片
《中医外科学》:方名:乌梢蛇片组成:乌梢蛇(研粉)。功效:祛风止痒。用法用量:成人每服5片,温开水送下,1日2-3次。制备方法:加适量贼型剂,轧片,每片含生药0.3g。
-
枯痔疔
处方:红砒、明矾、朱砂、雄黄、没药。②米饭(干米计算)8份(煮成糊状)。用法用量:在距齿线上0.3-0.5厘米处,沿肠壁纵轴成25°-35°方向旋转插入粘膜下痔核中心,1般深约1厘米,插钉多少,按痔核大小而定,1般每痔1次插4-6根,间距0.3-0.5厘米,应使钉外露1毫米,才能保持固定和防止插口出血。摘录:《中医外科学》
-
疥疮灵
处方:黄柏9克银花12克连翘9克荆芥6克桑叶6克苦参9克丹皮6克地肤子9克茯苓皮9克萆解12克功能主治:治疥疮瘙痒。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外科学》
-
紫金皮散
处方:紫金皮(醋炒)天南星半夏黄柏(盐炒)草乌(炮)川乌(炮)川芎(茶水炒)川当归(煨)杜当归乌药川白芷(盐水炒)破故纸刘寄奴川牛膝桑白皮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跌扑损伤,浮肿疼痛者。用法用量:用生姜、薄荷汁加水调敷肿处。皮热甚,加黄柏皮、生地黄各15克;附注:紫荆皮散(《中医外科学》)。
-
牛皮癣膏药
功效:杀虫,止痒,润肤。主治:松皮癣。用法用量:将膏摊于布上,前药末均匀掺在膏药上,随患处大小烘热敷贴,贴7天为1次,3次为1疗程。制备方法:以上除研末药外,将余下各药用麻油5升,春浸五天,夏三天,秋七天,冬十天,熬煎去渣,滴水成珠;第三次敷贴,不痒,皮肤平复。
-
皮枯膏
《中医外科学》:组成:青黛6g,黄柏6g,煅石膏60g,烟膏60g(即土法烟熏烘消牛皮后烟汁结存的残留物质),枯矾粉110g。功效:清热杀虫止痒。主治:湿疹、肛门瘙痒。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和匀,以药末60g,加凡士林240g,调匀成膏。
-
药线挂线法
药线挂线法是采用药物丝线或纸裹药线来挂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鹅管内消”。主治病症肛瘘肛瘘挂线方(《中医外科学》)丝线(或橡皮筋)、球头探针1根。在腰俞穴位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戴消毒手套。左手食指作肛门指诊或用探针查到内口,然后按挂线法操作方法操作。
-
臀痈·湿火蕴结证
定义:臀痈·湿火蕴结证(glutealcellulitiswithdampness-fireamassmentpattern)是指湿火蕴结,以臀部先痛后肿,焮红灼热,或湿烂溃脓,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食欲不振,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数为常见症的臀痈证候。出《外科理例》卷五。是指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的发。《中医药学名词》、《中医外科学》等则归入发。
-
臀痈·湿痰凝结证
定义:臀痈·湿痰凝结证(glutealcellulitiswithpatternofdampness-phlegmcoagulatingandintermingling)是指湿痰凝结,以漫肿不红,结块坚硬,病情进展缓慢,多无全身症状,舌质薄白或薄腻,脉缓为常见症的臀痈证候。《中医药学名词》、《中医外科学》等则归入发。
-
颠倒散洗剂
处方:硫黄生大黄各7.5克石灰水100毫升制法:将硫黄、大黄研极细末后,加入石灰水(将石灰与水搅浑,待澄清后取中清水)100毫升混和即成。功能主治:主酒渣鼻、粉刺、紫白癜风。摘录:《中医外科学》
-
臀痈·气血两虚证
定义:臀痈·气血两虚证(glutealcellulitiswithqi-blooddeficiencypattern)是指气血两虚,以溃后腐肉大片脱落,疮口较深,形成空腔,收口缓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吞不香,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为常见症的臀痈证候。出《外科理例》卷五。《中医药学名词》、《中医外科学》等则归入发。
-
地龙片
处方:地龙(研粉)。制法:加适量赋型剂,轧片,每片含生药0.3g。功能主治:祛风潜镇。主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片,温开水送服,1日2至3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地榆油
处方:生地榆粉40克大黄粉10克麻油50毫升制法:上药调成稀糊状。功能主治:收湿止痒,清热解毒。主草毒(接触草类植物,沾染毒邪所致的皮肤病),烫伤。肤色焮红,皮肤肿胀,水疱成片,糜烂渗水,灼痛瘙痒。用法用量:涂敷患处,每日一至二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鹅掌风浸泡方
处方:大枫子肉9克花椒9克皂荚15克土槿皮1.5克地骨皮6克藿香18克白矾12克鲜凤仙花9克米醋1千克功能主治:杀虫止痒。主鹅掌风,手足癣。浸泡后七天内不宜用碱水、肥皂水洗手(足),如有皲裂者,暂缓使用。以伏天浸泡为佳。摘录:《中医外科学》
-
二号癣药水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二号癣药水:处方:土槿皮1.25kg,千金子6g,斑蝥40只(布包)。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医外科学》:组成:米醋1kg,百部240g,蛇床子240g,硫黄240g,土槿皮300g,白砒6g,斑蝥60g,白国樟36g,轻粉36g,或加水杨酸330g,冰醋酸100ml,醋酸铝60g。主治:鹅掌风,湿脚气,圆癣。
-
二黄枯痔钉
处方:黄柏30克大黄30克白及9克制法:上三药,磨成极细粉末。阴干装瓶密封,高压消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脱落痔核。主各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注意:各种急性疾病,严重的慢性疾病,肛门直肠肿痛,腹泻,恶性肿瘤,素有出血患者勿用。摘录:《中医外科学》
-
虎杖根粉剂
处方:虎杖根。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清凉止痛。主烧伤。用法用量:麻油调搽患处,每日3-4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加味金铃子片
处方:延胡索、金铃子、香附、广玉金、檀香、木香、丁香、小茴香、乌药、吴茱萸各等分。制法:共研细粉,过100目筛,轧片,每片含生药0.3g。功能主治:利气止痛。主用法用量:成人每日2-3次,每次5-10片,儿童减半,饭前温开水吞服。摘录:《中医外科学》
-
锦红片
处方:生大黄、蒲公英、红藤、厚朴。制法:制成片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通腑,活血消肿。主急性阑尾炎。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锦红汤”(见《中医外科学》)。摘录:《方剂学》引上海龙华医院方
-
糠锌油
处方:糠馏油5g,氧化锌50g,花生油50g。功能主治:止痒,消炎,减少渗出。主用法用量:外搽,每日3-4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枯痔液
处方:明矾(硫酸铝钾)6g,石炭酸(酚)1g,黄连2g,普鲁卡因1g,枸橼酸钠1.5g,甘油20ml,蒸馏水加至100ml。(5)最后将溶液①与④合并,加蒸馏水至全量过滤,再用3号玻璃球滤过,装瓶封口,普通蒸气消毒30分钟备用,溶液应呈金黄色透明液体,pH3.5。功能主治:使内痔硬化或坏死脱落。摘录:《中医外科学》
-
苦参子膏
处方:苦参子仁90g(研细),凡士林210g。制法:上调匀成膏。功能主治:轻度腐蚀。主肉疙瘩。用法用量:按病变大小,敷贴患处。摘录:《中医外科学》
-
麦疥速愈汤
处方:银花10克菊花10克公英18克地丁10克生地6克元参6克赤芍6克丹皮10克竹叶10克黄连6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麦疥(麦收皮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外科学》
-
七厘丸
处方:水银10克(或红粉10克)大风子仁20克核桃仁20克制法:将三药放人小石臼内(不碰触铁器),捣烂如泥,不见水银星为度。匀分搓成7丸。功能主治:杀虫止痒。用法用量:每晚临睡前取1丸搓擦心窝处(患处不用擦药),直至7丸擦完为止,一般可众。愈未彻底,可继续一个疗程。摘录:《中医外科学》引朱仁康经验方
-
前列腺汤
处方:丹参10克,泽兰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4.5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王不留行10克,青皮6克,川楝子6克,小茴香3克,白芷6克,败酱草20克,蒲公英20克。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气导滞。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逍遥蒌贝散
处方: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瓜蒌贝母半夏南星生牡蛎山慈姑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治乳癖,瘰疬,乳癌初起。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外科学》
-
湮尻散
处方:六一散15克枯矾3克赤石脂6克黄柏10克冰片3克制法:上药分别研细,和匀。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湿生肌。治湮尻疮(屎布皮炎)。由于尿、屎刺激和淹渍臀部所致的皮肤病。用法用量:用时先洗净患处,然后再用纱布包药粉扑之。每日二至三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党参片
处方:党参。制法:上为末,加适量赋形剂轧片,每片含生药0.3g。功能主治:补气。主用法用量:每次5片,每日2-3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紫草油
《中医外科学》:方名:紫草油组成:白芷32g,紫草32g,忍冬藤32g,冰片1.6g,白蜡22g(冬季改为16g),香油500g。功效:润滑止痛,抗感染及吸收创面渗液。主治:一二度烧伤创面。用法用量:用消毒纱布浸渍,敷于伤面,每天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