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沛文
广东南海人。出身世医,自幼从父学医,奋力研读自《内经》、《难经》以下多种医书及有关文献,包括当时传入之西医书,并曾到西医院观看人体解剖。认为中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西医解剖生理学较详确,但西医“逐物太过,而或流于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且因“信理太过,而或涉于虚”。
-
朱少廉
朱少廉即朱沛文。出身世医,自幼从父学医,奋力研读自《内经》、《难经》以下多种医书及有关文献,包括当时传入之西医书,并曾到西医院观看人体解剖。认为中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西医解剖生理学较详确,但西医“逐物太过,而或流于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且因“信理太过,而或涉于虚”。
-
朱绍溪
朱绍溪即朱沛文。出身世医,自幼从父学医,奋力研读自《内经》、《难经》以下多种医书及有关文献,包括当时传入之西医书,并曾到西医院观看人体解剖。认为中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西医解剖生理学较详确,但西医“逐物太过,而或流于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且因“信理太过,而或涉于虚”。
-
中西医汇通派
中西医汇通派简称汇通派。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派。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者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印证中医的古典医理;其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等,他们各有一些代表性著述。
-
汇通派
汇通派为中西医汇通派的简称。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派。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者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印证中医的古典医理;其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等,他们各有一些代表性著述。
-
华洋脏象约纂
《华洋脏象约纂》为书名。清·朱沛文编撰于1892年。卷上为五脏六腑形态、部位、功能;卷中为眼、耳、鼻、及骨骼结构、功能;卷下为十二经脉、气血营卫等生理作用及西医脏腑解剖图谱。所引资料先中后西,中医自《内经》迄清代诸家论述均有摘录,内容较为丰富、系统,并指出前人对脏腑记载上的一些错误。
-
中西汇通
中西汇通指中医学与西医学融汇沟通。中西汇通含义有二:1.指医学思想.唐宗海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在其撰著的《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中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二卷,引《内经》原文用解剖、生理知识阐释中医基本理论,提倡把中西医汇通的原则运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