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自明
愈跌打损伤患者甚众。其疗骨伤有独特经验,有手法八种“卡抵(扌崩)碰忍摁闪凝”,另有弹筋拨络,分筋理筋等多种独特手法,尚用点穴按摩、滚摆升降等种种手法,最善于治疗软组织损伤证及骨关节病,除提倡“筋骨并治”外,尚以功能锻炼以促使愈合。其经验由门人整理成《杜自明正骨经验概说》、《扭挫伤治疗常规》等问世。
-
大运转
大运转为练功方法名,适用于治疗腰背酸痛等疾患。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骑马势,微倾其腰,两臂伸直,随上体作运转运动,以活动腰部。
-
大鹏展翅
大鹏展翅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臂向左右分开,翘掌用力推向两翼,然后钩掌收回,贴于腰际。
-
万字车轮功
万字车 功为练功方法名。取骑马势,左手钩掌,左臂后伸,右臂掌心向上伸向左前方,上身微向左转,继之右臂自左前方旋向右前方,掌心朝外,随即钩掌,右臂后伸,左臂随之掌心朝上伸向右前方,上身微向右转,顺势躬腰,左手下压并拉回,左侧钩掌后伸,右手自身后升至左前方,掌心朝上,回复初势,如此数便。
-
白马分鬃
白马分鬃为练功方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骑马势,躬腰,两手交叉于膝前,挺腰,两臂随之上举至头前方,然后掌心向外,两上肢左右分开作回旋运动。适用于治疗肩部疾患。
-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以腋部夹紧患肢的腕部向后牵拉,一手托住患肘鹰嘴部,另一手挟置患肩并缓稳柔和地向前推。适用于肘部疾患。
-
太极磨子手
太极磨子手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即将肩关节作左右旋转滚动的动作。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症。
-
上举通臂
上举通臂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该法一手按于病人肩后部,另一手握住肘上部,提臂上举。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症。
-
归法
归法为推拿方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1.归法指用两手掌或两手指对合在治疗部位上进行压挤。拨法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又名拨络法、弹拨法、抻法。用手指按于穴位上,适当用力来回拨动。能解痉止痛,对松解软组织粘连有一定的作用。
-
一指鞭法
一指鞭法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手握拳,食指伸直,屈肘交臂于胸前,用力伸向两侧,再迅速收回。
-
白蟒吐舌
白蟒吐舌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使上肢作前伸动作。常用于漏肩风、肩部扭伤等症。
-
大圆手
大圆手为练功方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骑马势,上身不动,两手自胸前向内上外下方翻转,左起右落,相继而行。适用于治疗肩肘腕部疾患。
-
反转子午拳
反转子午拳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上体左转呈左弓箭步,两手握拳,贴于胸侧,左臂屈肘外展,使肘与肩平,拳心朝下;右手拳心向下,迅速向前击出,收回原处,上臂外展呈外展位。然后换右弓箭步,交替反复行之。
-
反盖六合掌
反盖六合掌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骑马势,上体左转,左臂微屈,手心朝上,在转身的同时拦成侧平举状,再迅速收回腰间,右手自右向左上方迅速压下,左手顺势翘掌推出,左右同姿,交替进行。
-
风拳势
风拳势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足并立,迅速蹲下,不要起踵,同时握拳屈肘,并肘并拳夹于胸股之间,以两膝反弹之力起立,同时两拳翻转,拳心朝下,向两侧弹出,再迅速蹲下如初,反复行之。
-
白鹤展翅
白鹤展翅为练功方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弓箭步,两肩放松,两手交叉,一手搁于对侧肩上,另一手搁于对侧腋下,然后两手张开呈侧平举状,两手一上一下,交替进行。适用于肩部疾患。
-
过胸通臂
过胸通臂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一手按于对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肘部,使肩关节作内收动作。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证。
-
阴阳反掌
阴阳反掌为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又称滚筋。两臂前平举,取阳掌(掌心向上)或阴掌(掌心向下)势,迅速翻掌,反复行之。适用于治疗腕部疾患。
-
阴阳磨势
阴阳磨势为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足分开比肩略宽,两手撑腰,拇指点压脊旁痛点,稳缓地左右转动上体。适用于腰部疾患。
-
升降法
升降法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指对肢体关节进行上下屈伸活动的一类手法。有滑利关节,舒展筋脉,解除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
-
子午拳势
子午拳势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手握拳置于腰际,一拳翻转用力向前击前,瞬时开掌抢拿后,收回原处,两手交替进行。
-
分筋
分筋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用拇指指端深压于筋结或压痛点的边缘部,稳缓地进行按揉拨动。有助于筋结的解除或软组织粘连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