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太阳之正
足太阳之正即足太阳经别的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参见足太阳经别:足太阳经别为十二经别之一。在腘窝部从足太阳膀胱经分出,其中一条在骶骨下5寸处别行进入肛门,内行腹中,属于本腑膀胱,散行布于肾脏,沿脊柱两旁上行,至心脏而散布其中;直行的一条,循脊旁肌肉上行,浅出于项,再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
-
足太阳经别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太阳经别为十二经别之一。足太阳之正:别入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语译:足太阳经别:从足太阳经脉分出,进入腘窝中,一支在骶骨下五寸处分出,进入肛门,属于膀胱,散布联络肾脏,沿脊柱两旁的肌肉,到心脏部进入散布开;
-
顀骨
顀骨即椎骨。《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当十四顀,出属带脉。”
-
肛
肛人体部位名。即肛门。《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详肛门条。
-
正
正气为人体功能的总称,但通常与病邪相对来说,指人体的抗病能力。《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别行的正经·正:正指别行的正经,即十二经别。指十二经脉之正经,以别于支络。《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正者正治,反者反治。”王冰注:“阴病阳不病。
-
足太阳、足少阴经别
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为十二经别构成的六合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其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
-
尻
尻为体表部位,指尾骶部。包括骶骨和尾骨。《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又名尻骨、尾底骨、尾脊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髎,其末节名日尾闾,一名骶端,一名橛骨,一名穷骨,俗名尾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