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齿更
齿更(dentaltransition)为生理学名词。是人到六、七岁时,乳牙脱落,逐渐被恒节代替的生理规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
肾主生殖
肾主生殖是指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气(肾本身的精气)的充实,肾中精气具有促进生殖器官成熟,维持生殖机能的功能,而精气的生成、储藏和排泄均由肾所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
齿
手阳明、足太阳“入頄遍齿”(见《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足阳明之脉…《外科大成》卷三:“当门为齿,上属督脉,下属任脉。《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
-
久齿
久齿为乳齿脱落后所生的恒齿。统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之脉入上齿;齿为骨之余,属肾所主,赖肾精充养,故其生长情况、坚固与否和肾气的盛衰有关。《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
-
真牙
真牙(wisdomtooth)又称智齿、智牙、迟牙,俗称尽头牙。即生长最迟的第三臼齿。真牙萌出时颌骨发育将近成熟,若无足够的位置,常影响其正常萌出,从而发生各种阻生牙。王冰:“谓牙之最后生者。”《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
五加酒
《医心方》卷六引《删繁方》:方名:五加酒组成:五加皮2升,枸杞皮2升,干地黄8两,丹参8两,杜仲1斤,干姜4两,附子3两,钟乳床1斤。主治:五劳七伤,心痛,血气乏竭。男子阴痿不起,囊下恒湿,小便余沥而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五缓六急,虚羸。主治:虚劳不足。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五加皮酒。
-
实
与虚相对而言,指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表现为正气与邪气均较强盛,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可见各种亢盛有余的证候。《灵枢·玉机真脏论》:“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
肾气实
肾气实①证名。肾经邪气盛实的证候。《灵枢·本神》:“肾气虚则厥,实则胀。”参见肾气盛条。②指肾脏精气充实。《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
精气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
-
伏冲之脉
伏冲之脉又称伏膂之脉。见《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冲脉循行于脊柱附近的分支,以其深伏于脊内,故称“伏冲”。有充养女子的月经和胞胎的功能。《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
发
生于足背的,称为足发背。早期治宜舒肝理气、清胃热、通乳散结,方用瓜蒌牛蒡汤或橘叶散和乳汤内服;足背发/足发背/脚发:脚发又名足发背、脚背发、足跗发、龟毒、蛇沿毒。因三阳经湿热乘虚下注或外伤瘀血化热、或足三阴经精血亏损所致。色黯不溃者,用桑枝灸以行郁滞助阳气,并服十全大补汤、八味丸以健脾胃滋化源。
-
太冲脉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本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腹气逆而拘急,躁热,疝瘕,喘动应手,不孕,痿证等。循行路线:冲脉的循行路线,所载多有出入,《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
-
长
《素问·至真要大论》:“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软弱招招,招揭长竿末梢。”《灵枢·四时气》:“长太息。”《张氏医通·凡例》:“历代名医,选艺各有所长。”《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
水火之脏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齿更发长,亦与肾气盛衰有关。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上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黄帝内经灵枢·脉度》);
-
盛
见“盛者夺之”。《素问·气交变大论》:“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高世栻注:“受胃之浊,水谷未分,犹之受盛之官。”
-
肾气盛
①肾经邪气盛实的证候。出《灵枢·淫邪发梦》。《诸病源候论·肾病候》:“肾气盛,为志有余,则病腹胀飧泄,体肿喘咳,汗出憎风,面目黑,小便黄,是为肾气之实也。”由阳气盛而生热,或复感湿邪所致。《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