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禁忌
针灸禁忌指进行针灸操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和禁忌证。包括施术部位、患者体质、病情性质、刺灸时间等禁忌。
-
子午流注难说
《子午流注难说》为书名。吴榷仙著。195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首列子午流注环周图。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本输穴说难;下卷主要介绍针刺补泻手法、针效、针灸禁忌等基础理论。
-
针灸集成
《针灸集成》为书名。清·廖润鸿撰。卷一论针灸法、禁针灸穴、别穴、要穴、奇穴、针灸禁忌时日等;卷三-四为十四经经穴及经外奇穴。但多系转录自张介宾《类经·图翼》一书。元·佚名氏撰,明·佚名氏补注节抄,黄龙祥、黄幼民整理,与《窦太师针经》《磐石金直刺秘传》一同收编,名为《元代珍稀针灸三种》。
-
铜人针灸经
《铜人针灸经》针灸著作。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现存明·清刻本、《四库全书》本等。
-
神应经
陈会原著《广爱书》十卷,其徒刘瑾从中选辑切于实用的部分编成《神应经》一卷,成书于洪熙元年(1425年)。书中载述548症、211穴,刘瑾复增辑本人经验64症、154穴,又择其中119穴编成歌诀和插图,并附折量法、补泻直诀、取穴图说、诸病配穴以及针灸禁忌等。本书系辑取陈会所撰的《广爱书》(针灸著作,十二卷。
-
罗遗编
《罗遗编》为书名。清·陈廷铨撰。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本书上、中卷论述经络、腧穴;下卷以症示穴,并有操作说明。卷上论述经络及要穴、针灸禁忌等;卷中为各经俞穴部位及五脏用药;卷下为内外各科疾病的针灸穴位处方。兼论五运六气。内容多辑自有关专著,虽然间附按语,但却无甚发挥。
-
黄帝虾蟆经
《黄帝虾蟆经》针灸著作。又名《黄帝针灸虾蟆忌》。一卷。汉代作品,撰人佚名。为现存较早的针灸文献。其主要内容为针灸禁忌部位和图形等,并无实际临床意义。现有日本据古卷子的复刊本。
-
刺灸心法要诀
《刺灸心法要诀》为书名。清·吴谦编纂。八卷,即《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八十六。清太医院编。书中主要载述十二经脉循行、经穴分布、周身名位、各症取穴等。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注;卷八十一-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穴部位;卷八十六为各种灸法及针灸禁忌等。
-
广爱书
后弟子刘瑾辑其要旨成书,名《神应经》。陈会原著《广爱书》十卷,其徒刘瑾从中选辑切于实用的部分编成《神应经》一卷,成书于洪熙元年(1425年)。书中载述548症、211穴,刘瑾复增辑本人经验64症、154穴,又择其中119穴编成歌诀和插图,并附折量法、补泻直诀、取穴图说、诸病配穴以及针灸禁忌等。
-
天元太乙歌
《天元太乙歌》为针灸歌赋名。陈会原著《广爱书》十卷,其徒刘瑾从中选辑切于实用的部分编成《神应经》一卷,成书于洪熙元年(1425年)。书中载述548症、211穴,刘瑾复增辑本人经验64症、154穴,又择其中119穴编成歌诀和插图,并附折量法、补泻直诀、取穴图说、诸病配穴以及针灸禁忌等。
-
武威汉代医简
《武威汉代医简》为东汉医学简牍。1972年在甘肃武威出土。比较完整的医方有30余个,药物近100种。涉及内、外、妇、五官、针灸各科。针灸内容约占9枚汉简,记述了一些针灸穴位和针灸禁忌等,如“三里”“肺俞”,一岁至百岁各个不同年龄段针灸治疗时应注意禁忌的器官部位等。
-
针灸聚英
概述:《针灸聚英》为书名。明·高武撰。主要内容:卷一载脏腑、经络、俞穴;卷二为各病取穴治法;卷三为针灸法;编者于书中多以按语的形式,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批判了针灸禁忌方面的某些迷信说法。是一部有较大影响的著作。时至今日,对继承和发展针灸学术仍起着积极作用。1949年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