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式蒜泥汁
鲁式蒜泥汁的味道:蒜香味鲁式蒜泥汁的特色:蒜香清爽,咸鲜微辣。鲁式蒜泥汁的制作:主料:鲜蒜泥30克,盐4克,味精5克,高汤25克,香油10克。或者将鲜蒜泥30克加入澥好的麻酱20克、香醋10克、白糖3克、盐4克、味精5克、香油10克,调匀即成。或者将鲜蒜茸15克、酱油40克、白搪2克、香油10克、味精5克,调匀即成。
-
延边中医验方集
《延边中医验方集》为医方书。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延边分会编。全书载验方192条,方剂组成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主要介绍内、外、妇、儿、五官科的用药特点。1981年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
-
张学醇
张学醇清代医家。字筱浦,生平欠详。尝著《医家辨正》,系纠正其他医书上出现之谬误,具有一定特色,现有刻本行世。
-
摘星楼治痘全书
《摘星楼治痘全书》痘疹专著。明·朱一麟撰。刊于1619年。加以综合归纳。首列痘症总论,然后对痘疹各阶段及其症状、治疗等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收载了作者治痘验案、古方、药性释义以及痘症杂论、种人痘法等。书中并附“灯火攻痘法”一文及穴位图,是为本书的特色。现存几种清刻本。
-
丁伯玉
丁伯玉现代医家(1905-?原籍江苏江都,后移居于上海。家业医,以推拿为业,颇得家传,先后到上海华东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上海华东医院及北京中医研究院工作。其一指禅手法颇具特色,于工作中毫无保留培养接班人,传授其经验。
-
程让光
程让光清代官吏。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人。通经史,兼知医药,喜结交名医,论古证今;又博收秘本,选取良方并经亲验,汇成《外科秘授著要》(1771年)一书,反映了他治疮疡以消痰为主,佐以下气之特色。
-
麻酱味汁
麻酱味汁的味道:植脂味麻酱味汁的特色:色棕红,植脂香醇,咸鲜适口。麻酱味汁的做法:将芝麻酱30克盛入碗中,逐渐加入熟清油10克调澥搅匀,逐渐下入浓鸡汁10克、酱油50克,(一边下一边向一个方向搅动使之均匀溶于一体)最后调入味精5克、香油5克即成。
-
牛奶蛋黄汁
牛奶蛋黄汁的味道:乳脂味牛奶蛋黄汁的特色:色乳黄,乳香浓郁。牛奶蛋黄汁的制作:牛奶蛋黄汁的主料:牛奶750克,奶油50克,生鸡蛋黄25克。牛奶蛋黄汁的做法:将牛奶入锅中烧开,将生鸡蛋黄和奶油调匀,徐徐搅入滚沸的牛奶中调匀即成。牛奶蛋黄汁的使用:此汁多用于汤菜,常最后浇入。
-
中国灸法
《中国灸法》为针灸教学录像片名。高忻洙编导,姚家宁摄制。1984年由安徽中医学院电教室发行。内容包括灸法的历史、方法、灸具三大部分。其中施灸方法以植物灸、动物灸、矿物灸分类,较有特色。
-
蠢子医
《蠢子医》医论著作。清·龙绘堂撰于1882年。本书主要以歌诀体裁论述多种病证的治疗经验。作者注重实践,不泥古说,文字浅近。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学医启蒙读物。现存石印本,又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湿痰嗽
湿痰嗽病证名。痰嗽之一。指痰湿壅肺所致之咳嗽,具有痰出嗽止之症候特色。《万病回春》卷四:“湿痰嗽者,有痰,痰出嗽止是也。”参见痰嗽、咳嗽条。
-
白酒少司
白酒少司的味道:乳脂味白酒少司的特色:乳香浓郁,酒香醇厚,鲜咸清纯白酒少司的制作材料:主料:黄油面粉400克,鸡清汤2500克,干辣椒1个,柠檬(香桃)10克,精盐15克,白葡萄酒250克,味精15克,溶化黄油25克(封顶用)。
-
各家针灸医籍选
《各家针灸医籍选》为书名。张吉主编。1994年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搜集介绍了《内经》以后各历史年代著名针灸学家的医籍49本。每本医籍均按以下几项介绍:作者简介、主要内容、主要特色、选辑、主要歌赋。
-
杨敬斋
杨敬斋为明代针灸家。参见《杨敬斋针灸全书》:《杨敬斋针灸全书》为书名。《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署“建阳九十翁西溪陈言著”。刊行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书后载有各种病症的配穴图一百多幅,颇具特色。
-
得配本草
《得配本草》药学著作。清·严洁、施雯、洪炜全撰。刊于1761年。本书选用《本草纲目》中的药物647种加以论述。除记明各药性味、归经、功用和主治外,详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应用,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订出了药物的得、配、佐、和,并取前二字作为书名。1949年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