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段锦
概述:八段锦:1.导引功法名;咽津补气左右挑起手;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中“八段锦导引法”所讲:“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四、五劳七伤往后瞧: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叉腰。小儿指纹·八段锦:八段锦又称八片锦,是小儿指纹的纹形改变及其延伸方向共八种类型的合称,即小儿指纹名称。
-
八部金刚功
早在唐代已有雏形。然后,逐个脏腑锻炼。现抄录比较如下: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向手瞧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八部金刚功:双手插顶利三焦手足前后固肾腰调理脾肤需单举左肝右肺如射雕回头望足去心疾五劳七伤向后瞧凤凰展翅周身力两足顿顿饮嗜消
-
摄生要义
《摄生要义》养生专著名。南宋河滨丈人撰。该书将养生原则概括为“调息、摄性、缓形、节欲”八字。内容包括存想、调气、按摩、导引、行景、饮食、居住、房中、四时、禁忌等10篇。“导引篇”绘有八段锦坐功图,对普及、发展八段锦功法有一定作用。
-
万寿仙书
《万寿仙书》为养生著作。明·罗洪先(达夫)传,清·曹若水增辑。刊于1832年。作者认为:导引术却病于未然,按摩驱病于已至。遂集神农、庄子、孙思邈等养生论述,介绍治心脾肝肾气法、八段锦坐功图诀、诸仙导引法及五禽图等导引按摩方法。
-
八片锦
八片锦即八段锦,为小儿指纹形状及其伸延方向的各种类型的合称。如鱼刺形主惊风痰热;垂针形主伤风、泄泻;水字形主食积;乙字形主肝病惊风;环形主疳积吐逆;此外还有乱纹形、虫纹形,计八种,故名。见《四诊抉微》。
-
郭林新气功
郭林新气功是当代气功师郭林60年代初在改革旧气功的基础上编创的新功法,其特点是动静相间,三关分度,易于掌握又不易出偏。具体功法有新气功八段锦、风呼吸法快功,风呼吸法定步功、升降开合松静功等。
-
舒心平血功
舒心平血功是当代气功师张广德等融合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十二练手、太极拳等功法编创的套路功法,主要用于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分闻鸡起舞、白猿献果、金象卷鼻、上工揉耳、捶臂叩腿、枯树盘根、平步连环等七式。
-
中外卫生要旨
前3卷为国内的养生保健资料,除辑录文史、佛、道诸书养生论述外,合刊了《却病延年动功》、《易筋图说》、《八段锦坐功图》、《真人咏蛰龙法》、《六字延寿诀》、《重刊太乙针方》等有关养生、导引、针灸等书,增补了《随息居饮食谱》;全书虽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论述,但编排杂乱观点兼收并蓄,应分析批判地对待。
-
内外功图说辑要
《内外功图说辑要》为医术。席裕康辑。王知慧绘图。刊于1919年。本书辑录有关气功、导引的著作,如《陈希夷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治病图说》、《五禽舞行功法图说》、《八段锦》、《易筋经》等图说及《奇经八脉考》、内景图等。收集资料颇多,但较芜杂。现存初刻本。
-
动功
概述:动功:1.气功功法;采取与意念、呼吸相结合的肢体动作或自我按摩以锻炼内脏、凝静心神、活跃气血的一种动中静的功法。泛指借助于四肢和躯体的有节律动作或击打特定穴位和部位而实现气功态的练功方法。清·尤乘《寿世青编》卷上有“十二段动功”节。常见的动功如八段锦、十六段锦、易筋经,大雁功、鹤翔庄等。
-
八段锦导引法
漱津三十六(把唾液漱三十六次),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把口内唾液分三次咽下有声),龙行虎自奔(液是龙,气是虎)。闭气搓手热(用鼻吸气,闭气少许,搓手到极热,将气慢慢出),背摩后精门(精门是腰后的外肾,用手摩后,收回握固)。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鼻引清气,闭少许),两脚放舒伸(两脚放直)。
-
十二段锦
概述:十二段锦为传统气功导引功法名。见于《寿世传真》。此功法至明代已基本定型,如冷谦《修龄要旨》、高濂《遵生八笺》、胡文焕《类修要诀》等皆有记述。十二段锦功法:十二节动作分别为: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4.微摆撼天柱;6.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8.左右转辘轳;11.以候神水至,鼓漱再咽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