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瘭疽
因感染时,整个指腹高度肿胀,形同蛇头,故名“蛇头疖”或“瘰疽”。瘭疽蛇头疖;蹄冠炎分类:普通外科外科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ICD号:M79.8化脓性指头炎的病因:化脓性指头炎多为指端异物刺伤后所致,亦可继发于甲沟炎。术中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打开已发生感染的纤维隔,但应保护深层骨膜和鞘管的完整,以免炎症扩散。
-
训疽
训疽为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指发于指端和手心、足心及心窝部的瘭疽。治宜清热解毒,消毒止痛。初服射干汤、漏芦汤。外贴蟾酥饼;寒热多作者服黍米寸金丹或夺命丹;毒甚成脓者,宜切开去腐,按溃疡治疗。但今习称之瘭疽,仅指手部感染,与本病古义略异。
-
熛疽
熛疽病名。指发于指端和手心、足心及心窝部的瘭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亦名训疽。因外伤染毒所致。证治见瘭疽①条。
-
马骨
《*辞典》:马骨: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MǎGǔ来源:马科动物马的骨头。功能主治:治头疮,耳疮,阴疮,瘭疽。附方:①治胆热多眠:马头骨灰一两,铁粉一两,朱砂半两(研、水飞过),龙脑半分,上药同研令匀,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圣惠方》)②治臁疮溃烂三四年:马牙匡骨烧研(先以土窖过),搽之。
-
野猪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猪胆:拼音名:YěZhūDǎn别名:山猪胆来源:偶蹄目猪科野猪SusscrofaL.,以胆汁入药。治烫火伤:黄柏研极细末,用野猪胆汁调涂患处。体长红1.5m,体重约150kg,最大雄猪可达250kg。小儿疳疾;(选方出《吉林中草药》)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治恶热毒邪气。治疔疮肿毒,瘭疽,汤火伤,小便不通。
-
芸苔
出处:《唐本草》拼音名:Y nT i别名:胡菜(《通俗文》),寒菜(《百病方》),台菜(《埤雅》),芸薹菜(《日用本草》),薹芥(《沛志)),青菜(《随息居饮食谱》),红油菜(《四川中药志》)。(《千金方》)⑨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疞痛,心神烦闷:芸苔(捣,绞取汁)二合,蜜一合。
-
超短波电疗法
操作名称超短波电疗法适应症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高血压病、胆囊炎、肠炎、肾炎、肾功能衰竭,扭伤、骨髓炎、静脉炎、疖、痈、脓肿、瘭疽、神经炎、神经痛、神经损伤、丹毒、蜂窝织炎、乳腺炎、冻伤、前列腺炎、盆腔炎、麦粒肿、外耳道炎、中耳炎、鼻窦炎、牙周炎、胆道蛔虫等。治疗中避免导线交叉、互碰或接触患者。
-
火烙疗法
概述:火烙疗法为治法。《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所述以“燔针劫刺”治疗经筋痹证即指本法。临床上对痈疽、瘰疬等,可深刺以排除脓液,对象皮腿、风湿痹痛及顽癣等宜予浅刺或叩刺法。眼科亦用以“治残风溃弦疮烂,湿热久不愈者”(《证治准绳·杂病》),或胬肉攀睛割治后,“头处用火烙之,使其不再生”(《银海精微》)。
-
手痈
即手心毒。又名掌心毒、病穿掌、贫子盂、擎珠毒、擎疽、擎珠疽、穿窟、天蛇、穿掌毒、穿掌疽、瘭疽、手心痈、手痈、穿板疔、并与托盘疔互称,或称托盘疽;偏于掌边者,又名穿掌毒、穿埂毒、鹚痈、穿边天蛇、穿埂天蛇等,名目繁多。治宜定痛解毒消肿,内服定痛消毒饮或银花解毒汤。外治:初宜隔蒜灸;或贴生附子片;
-
刘涓子鬼遗方
概述:《刘涓子鬼遗方》中医外科著作,晋代刘涓子撰,南北朝齐龚庆宣整理。约撰于五世纪,因托名“黄父鬼”所遗而得名。卷2述金疮外伤治法;卷5除痈疽方外,尚有疥癣、面瘙、发颓、妇人乳肿、瘭疽、小儿头疮、热毒,以及竹木刺伤,火伤…其二为题《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的1卷本。建国后有影印5卷本。
-
托盘疔
关于手心毒:手心毒又名掌心毒、病穿掌、贫子盂、擎珠毒、擎疽、擎珠疽、穿窟、天蛇、穿掌毒、穿掌疽、瘭疽、手心痈、手痈、穿板疔、并与托盘疔互称,或称托盘疽;偏于掌边者,又名穿掌毒、穿埂毒、鹚痈、穿边天蛇、穿埂天蛇等,名目繁多。治宜定痛解毒消肿,内服定痛消毒饮或银花解毒汤。外治:初宜隔蒜灸;
-
榻着毒
榻着毒病名。古时泛指人体肌表的一种化脓性感染。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瘭疽。详见该条。
-
蛇障
蛇障病名。泛指体表之一种化脓性感染性皮肤病。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瘭疽。详见该条①。
-
接种性单纯疱疹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接种性单纯疱疹是由于单纯疱疹病毒直接接种于擦伤或正常皮肤内所致。亦可肌注聚肌胞、转移因子等。(4)疱疹后神经痛者可用大量维生素E口服,亦可选用卡马西平、阿米替林口服,或糖皮质激素与普鲁卡因局部封闭。4、眼部病损可用0.1%碘苷眼药水、阿糖胞苷眼药水滴眼,每2h1次。
-
急性蜂窝组织炎
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和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由厌氧性链球菌、拟杆菌和多种肠道杆菌所引起的蜂窝织炎,又称捻发音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在被肠道或沁尿道内容物所污染的会阴部、腹部伤口,局部可检出捻发音,蜂窝组织和筋膜有坏死,且伴有进行性皮肤坏死,脓液恶臭,全身症状严重。
-
芸薹
芸薹释名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2、天火热疮(初起如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3、风热肿毒。病在冬日,则用芸薹子研水服。5、血痢腹痛。用芸薹叶捣汁二合,加蜜一合,温服。6、肠风下血。7、产后血晕。用芸薹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共研为末,加醋调成膏,摊纸上贴患处。10、汤火伤。
-
水芋
拼音名:ShuǐYù别名:水葫芦、水浮莲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水芋的根茎。肉穗花序长1.5-3cm,开花期粗约Icm,花密,顶端常具不育雄花;雄蕊6,花丝短,药室椭圆形,对生,盾状着生,侧向纵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m以下,常于草甸、沼泽等浅水域成片生长。病虫害防治:参见“芋头”条。解毒消肿。
-
地黄黄芩汤
处方:射干2两,甘草2两,枳实2两,升麻2两,干地黄2两,黄芩2两,犀角6分,前胡3分。功能主治:瘭疽。用法用量:水5升,煎3升,加大黄1钱,煎1沸,去滓,入麝香2分,分3服。剂数以愈为度。摘录:《外科集腋》卷四
-
拓汤
主治:丹毒、痛疽始发焮热。《千金》卷五:方名:拓汤别名:大黄拓汤组成:大黄1两,甘草1两,当归1两,芎1两,白芷1两,独活1两,黄芩1两,芍药1两,升麻1两,沉香1两,青木香1两,木兰皮1两,芒消3两。木兰皮近世罕用,考诸《本经》,治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皯、酒皶等证,使热从皮腠而散也。
-
瘭
①痈疽五发之一。《卫济宝书》卷上:“瘭者,始初聚结尖肿,根脚赤白色,高处带红赤,肿实疼痛,憎寒壮热,口干渴,百节疼痛,困倦沉重。饮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车螯散。如先破,下小车螯散,然后服轻肌活脓内托等药。②指生于手足指端处之疽。
-
牛金子
拼音名:Ni JīnZi别名:小叶蒲桃、鱼鳞木、细子莲、假黄杨、山乌珠来源: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赤楠蒲桃SyzygiumbuxifoliumHook.etArn.,以根或根皮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平喘。鲜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疮疽)、或水煎洗患处(漆疮)、或用干叶研粉,调茶油涂患处(烧烫伤)。
-
蛇王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王藤:拼音名:Sh W nɡT nɡ别名:双目灵来源: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蛇王藤PassifloracochinchinensisSpreng.,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用于毒蛇咬伤,胃、十二指肠溃疡;叶柄长6-15mm,被疏柔毛,顶端有腺体2个;捣敷各家论述: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
水珠草
拼音名:ShuǐZhūCǎo别名:散积血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水珠草的全草。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6-8cm,宽2.5-4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疏齿,除边缘外近无毛。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晾干,簸去杂质,将种子贮藏备用。田间管理苗高4-5cm时间苗,苗高10cm左右时,按株距15cm定苗。理气活血;
-
化脓性指头炎
因感染时,整个指腹高度肿胀,形同蛇头,故名“蛇头疖”或“瘰疽”。瘭疽蛇头疖;蹄冠炎分类:普通外科外科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ICD号:M79.8化脓性指头炎的病因:化脓性指头炎多为指端异物刺伤后所致,亦可继发于甲沟炎。术中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打开已发生感染的纤维隔,但应保护深层骨膜和鞘管的完整,以免炎症扩散。
-
瘭疽蛇头疖
因感染时,整个指腹高度肿胀,形同蛇头,故名“蛇头疖”或“瘰疽”。瘭疽蛇头疖;蹄冠炎分类:普通外科外科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ICD号:M79.8化脓性指头炎的病因:化脓性指头炎多为指端异物刺伤后所致,亦可继发于甲沟炎。术中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打开已发生感染的纤维隔,但应保护深层骨膜和鞘管的完整,以免炎症扩散。
-
蹄冠炎
因感染时,整个指腹高度肿胀,形同蛇头,故名“蛇头疖”或“瘰疽”。瘭疽蛇头疖;蹄冠炎分类:普通外科外科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ICD号:M79.8化脓性指头炎的病因:化脓性指头炎多为指端异物刺伤后所致,亦可继发于甲沟炎。术中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打开已发生感染的纤维隔,但应保护深层骨膜和鞘管的完整,以免炎症扩散。
-
手心痈
即手心毒。又名掌心毒、病穿掌、贫子盂、擎珠毒、擎疽、擎珠疽、穿窟、天蛇、穿掌毒、穿掌疽、瘭疽、手心痈、手痈、穿板疔、并与托盘疔互称,或称托盘疽;偏于掌边者,又名穿掌毒、穿埂毒、鹚痈、穿边天蛇、穿埂天蛇等,名目繁多。治宜定痛解毒消肿,内服定痛消毒饮或银花解毒汤。外治:初宜隔蒜灸;或贴生附子片;
-
托盘疽
手心毒又名掌心毒、病穿掌、贫子盂、擎珠毒、擎疽、擎珠疽、穿窟、天蛇、穿掌毒、穿掌疽、瘭疽、手心痈、手痈、穿板疔、并与托盘疔互称,或称托盘疽;偏于掌边者,又名穿掌毒、穿埂毒、鹚痈、穿边天蛇、穿埂天蛇等,名目繁多。治宜定痛解毒消肿,内服定痛消毒饮或银花解毒汤。外治:初宜隔蒜灸;或贴生附子片;
-
手心毒
手心毒为病名。又名掌心毒、病穿掌、贫子盂、擎珠毒、擎疽、擎珠疽、穿窟、天蛇、穿掌毒、穿掌疽、瘭疽、手心痈、手痈、穿板疔、并与托盘疔互称,或称托盘疽;偏于掌边者,又名穿掌毒、穿埂毒、鹚痈、穿边天蛇、穿埂天蛇等,名目繁多。治宜定痛解毒消肿,内服定痛消毒饮或银花解毒汤。外治:初宜隔蒜灸;或贴生附子片;
-
青木香散
处方:青木香60克附子30克白灰30克矾石15克制法:上四物,合捣为粉。制备方法:上为末。主治:小儿天行,壮热头痛。仍温水调涂囟顶上取愈。《普济方》卷二七八:方名:青木香散组成:青木香2两,紫葛2两,紫檀2两,朴消2两,赤小豆2合,蜀升麻(锉)1两,白蔹1两,生矾石1两。主治:一切热毒肿痛,并痈肿,乳痈。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
临床表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症与CD4T淋巴细胞数有关,在口唇、阴部、肛周处形成溃疡病变、疱疹性瘭疽(广泛皮肤糜烂)等难治病变,疼痛明显,也可以见到疱疹性肺炎,消化道及疱疹性脑炎。(2)B淋巴细胞功能失调: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和自身抗体形成。
-
独脚乌桕叶
出处:《广东中草药》拼音名:D JiǎoWūJi Y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叶。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拔毒,消肿。治痈疮,瘭疽,足底石硬。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