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尚先
简介:吴尚先为清代医学家。名樽,又名安业,字师机。浙江钱塘人。专注外治法治病,很受群众欢迎。学术贡献:他吸取前人和古典医籍中有关外治的论述,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写成外治专著《理瀹骈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的外治疗法。
-
吴樽
吴樽即吴尚先。吴尚先为清代医学家。名樽,又名安业,字师机。浙江钱塘人。专注外治法治病,很受群众欢迎。他吸取前人和古典医籍中有关外治的论述,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写成外治专著《理瀹骈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的外治疗法。
-
吴师机
吴师机即吴尚先。吴尚先为清代医学家。名樽,又名安业,字师机。浙江钱塘人。专注外治法治病,很受群众欢迎。他吸取前人和古典医籍中有关外治的论述,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写成外治专著《理瀹骈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的外治疗法。
-
吴安业
吴安业即吴尚先。吴尚先为清代医学家。名樽,又名安业,字师机。浙江钱塘人。专注外治法治病,很受群众欢迎。他吸取前人和古典医籍中有关外治的论述,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写成外治专著《理瀹骈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的外治疗法。
-
吹耳法
耳内吹粉法,简称吹耳法,是用管状物品将药散吹入耳内,以治疗耳部疾病的一种方法。主治病症耳鸣、耳聋冰片散(《中医简易外治法》鲜黄花鱼的鱼鱿石10块,冰片1g,将上药共研极细粉,过筛,贮瓶密封。功能清热解毒。耳部湿疹柏石散(《中国民间疗法》)黄柏30g,石膏30g,枯矾15g,共研细末,和匀吹耳,每日1次,用至痊愈。
-
耳内吹粉法
耳内吹粉法,简称吹耳法,是用管状物品将药散吹入耳内,以治疗耳部疾病的一种方法。主治病症耳鸣、耳聋冰片散(《中医简易外治法》鲜黄花鱼的鱼鱿石10块,冰片1g,将上药共研极细粉,过筛,贮瓶密封。功能清热解毒。耳部湿疹柏石散(《中国民间疗法》)黄柏30g,石膏30g,枯矾15g,共研细末,和匀吹耳,每日1次,用至痊愈。
-
塞耳法
塞耳法是将药末塞入耳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功能清热利湿。耳疮曾青散(《疡科汇粹》)雄黄21g,曾青15g,黄芩7.5g,上药捣为细末,研匀,每用少许纳入耳中,有脓出,即以棉球拭干用之。耵耳溶耵糊(《理瀹骈文》)蚓泥、锅底煤、生猪油、葱涎,前三药研碎,用葱涎调棉裹塞耳。主治耳部湿疹属风热湿邪袭耳型。
-
理瀹骈文
概述:《理瀹骈文》为中医外治法著作。清·吴尚先撰。正文部分则分别论述了伤寒、中风、痹症等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病症的外治方并详加注文阐述,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除膏药外,本书还记载了敷贴法、熨法、洗法、熏法、照法、拭法、浴法、溻法、吸入法、取嚏法、灌导法、火罐法、割治法等。
-
塞鼻法
用井水磨陈金墨、灯草蘸塞鼻治衄血;鼻疮:辛夷膏(《中国民间疗法》)辛夷O.3g,白芷1.5g,藁本、甘草、当归各0.9g,清酒120ml,羊髓360g,共为细末,和入清酒、羊髓,银或石器盛,火上煎3~鼻衄:大黄散(《中药外治方药手册》)大黄炭(生大黄,明火烧至七八成)适量,碾成细末,装瓶备用。主治喉痈初期。
-
鼻嗅法
鼻嗅法是让患者用鼻嗅吸药气或药烟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如清代叶天士即用常山饮炒嗅治疗疟疾。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收载有十余首鼻嗅方药,治头痛、呃逆、疟疾、产后血晕等病证。主治血厥。小儿感冒葱姜饮(《中国民间草药方》)葱白12g,生姜10g,苏叶20g,苍耳子12g,共煎后趁热熏口鼻,每日数次,每次20~
-
坐垫法
坐垫法是将药物研末,炒热布包,让病人坐在药包上,使肛门、会阴部接触药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坐垫法古代广泛流行于民间,清代吴尚先对此法非常重视,在《理瀹骈文》中有详细记载,他认为外治法应当三焦分治:“大凡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唁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主治病症泄泻艾叶止泻垫(《理瀹骈文》)艾叶500g。
-
兜肚法
兜肚法是将一定处方的药物研末,用棉花包裹,装入布囊,缝好缚兜于腹部,以治疗某些慢性病的民间疗法。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就载有用四香散兜肚治疗遗精、白浊、妇女月经不调等病。腹泻止泻散(《中国民间疗法》)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附子、五灵脂、炒蒲黄、罂粟壳各30g,五味子、白芍各20g,乌药6Og。
-
握药法
主治病症便秘温中通便丸(《理瀹骈文》)巴豆霜、干姜、良姜、白芥子、硫磺、甘遂、槟榔各等份,共研细末,加水做成饭丸。主治阴虚火旺型梦遗、滑精。主治骨槽风肿痛溃烂者。外感高热四仁散(《中医外治法》)桃仁、杏仁、栀仁、枣仁各3g,面粉5g,上药焙干研粉,加入面粉,鸡蛋清调匀分成2个饼,敷于两手心劳宫穴,布包固定。
-
药衣法
腰痛1.散寒护腰护(《中国民间疗法》)藁本、续断、苏木各30g,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20g,金毛狗脊、独活各45g。膝痛1.二乌护膝(《理瀹骈文》)生草乌、生川乌、黄芪、杜仲、仙茅、金毛狗脊、锁阳、川芎、当归、白芷、苍术、防己、牛膝、甘松、五加皮、木香、松香、细辛、肉桂各6g,艾叶60g。主治小儿惊跳。
-
洗足疗法
中医学对脚部的保健非常重视。清代吴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经验,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小儿中药足浴法的鼻祖。因使用安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明显被应用于小儿咳嗽、咳痰、喘息、厌食、食积、腹痛、腹泻、便秘、遗尿、尿频、增加免疫力、惊风、夜啼、多汗、出疹子、上热症(上火)等症状的保健与治疗。
-
吴震西
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医外治杂志》编委会顾问。学医时间:1942年从医时间:1947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吴尚先、王清任、张锡纯。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理钥骈文》、《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
-
桑枝针
桑枝针即桑枝灸。见清·吴尚先《理瀹骈文·续增略言》。参见桑枝灸:桑枝灸为灸法的一种。其法与神针火类似。《医学入门》:“治发背不起,发不腐,桑枝燃着,吹熄火焰,以火头灸患处,日三五次,每次片时,取瘀肉腐动为度。若腐肉已去,新肉生迟,宜灸四围,如阴疮、臁疮、瘰疬、流注久不愈者,尤宜灸之。”
-
潘蔚
潘蔚(1816-1894年)清代医家。字伟如,号韡园居士,江苏吴县人。初习儒,因科场失意而改习医,后因尝治愈咸丰孝成后之疾而名噪一时,门庭若市,并官至贵州巡抚,曾辑有《韡园医学六种》,系辑录葛可久、陈念祖、吴尚先等名家之作而成,稍有发明。
-
药枕法
吴尚先搜集、总结民间外治经验,在他编著的《理瀹骈文》中收载了5首药枕方,分别治疗外感项强、脑痛、耳中热痛等病证。功能疏风清热,平肝潜阳。(5):41)当归、羌活、藁本、制川乌、黑附片、川芎、赤芍、红花、地龙、血竭、菖蒲、灯芯、细辛、桂枝、紫丹参、防风、莱菔子、威灵仙各300g,乳香、没药各200g,冰片20g。
-
外治医说
《外治医说》为书名。清·吴尚先撰。正文部分则分别论述了伤寒、中风、痹症等多种病证的外治法并详加注文阐述,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书末附常用外治膏药方的配方与制法,并附《治心病方》一文。由于作者本人是外治法卓越的实践家,其所收选的治法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为外治法专著中影响较大的一种。
-
理瀹骈文摘要
《理瀹骈文摘要》外治法专著。刊于1875年。本书摘取吴尚先《理瀹骈文》一书中的21个膏药方(附糁药方27种,初录验方10余首)编成。上卷述各方的治疗病证;下卷记各方的配制方法。后又有将此二卷本合刊为一卷者,改名《理瀹外治方要》。现存多种清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