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药手册
《草药手册》药学著作。江西药科学校革命委员会编。本书通过向农村草医草药人员等学习和调查,并参阅有关文献资料整理而成。共收集长江以南地区常用民间草药952种,按药名、笔划排列,对于各种草药的植物形态、图形、功用、主治、临床配伍方剂等作了系统的介绍。1970年由该校出版。
-
白竻薳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B iL Yuǎn别名:白茨叶(《分类草药性》),白竻花叶(《福建中草药》)。性味:《本草求原》:苦辛,微寒。功能主治:治痈肿,疗疮,疥癞,创伤,胃痛。④《生草药手册》:洗皮肤热毒。(《闽南民间草药》)②治蛇头疔:鲜白竻薳适量,冷饭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
一匹绸
一匹绸的异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旋花科银背藤属植物白鹤藤ArgyreiaacutaLour,以全草、根、藤及叶入药。”单叶互生;主治风湿痹痛,水肿,鼓胀,咳喘,吐血,带下,崩漏,跌打损伤,乳痈,疮疖脓肿,湿疹。”
-
白菊花根
出处:《本草正》拼音名:B iJ HuāGēn别名:长生(《太清经》)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菊花条。功能主治:①《本草正》:善利水,捣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闭。②《纲目拾遗》:治疔肿,喉疔,喉癣。附方:治疔疮:鲜菊花叶适量捣敷,根,茎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辫子草根
《*辞典》:辫子草根: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Bi nZiCǎo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小叶三点金的根。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通络。治产后流血,红崩白带,经闭,虚弱盗汗,痢疾,风湿,尿路感染,痔疮,脱肛,跌打损伤。②江西《草药手册》:清热明目。②治黄疸:小叶三点金根一两,水煎,去渣,酌加红糖调服。
-
草绣球
《*辞典》:草绣球: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CǎoXi Qi 别名:紫阳花、牡丹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周围不育花具2枚(稀3枚)萼瓣,萼瓣近相等或一枚稍大,宽卵形至近圆形,纵径1~孕性花白色至淡紫色,萼筒疏生伏毛或后变无毛,裂片4~功能主治:江西《草药手册》:用于跌打损伤。每饭前服一次。
-
地瓜
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或毛叶地瓜儿苗的根茎·《中医大辞典》·地瓜:地瓜为中药名,出自《救荒本草》,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记载的地笋之别名。别名:地瓜、地瓜儿、野三七、地蚕子、地藕。主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秋季采挖。复叶,互生;翼瓣和旗瓣等长,旗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而内弯,与翼瓣等长或过之;
-
腐婢根
《*辞典》:腐婢根: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FǔB Gēn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疟疾,跌打损伤,风火牙痛,烧伤。(《福建中草药》)③治毒蛇咬伤:腐婢鲜根皮捣烂敷天庭穴及伤口。(《福建中草药》)④治烧伤:小青树根皮咸叶,晒干研成极细末,棉油或菜油调搽,每天一至二次。
-
寒莓根
《*辞典》:寒莓根: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拼音名:H nM i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根。治胃痛吐酸,黄疸肝炎,吐泻,白带,痔疮。①江西《草药手册》:活血凉血,清热解毒。治黄疸型肝炎,月经不调,产后发热,小儿高烧,痔疮肛漏。(《闽南民间草药》)②治黄疸:寒莓根、虎刺、阔叶十大功劳、白马骨各三至五钱。
-
红孩儿
秋海棠科植物裂叶秋海棠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红孩儿:红孩儿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别名:又名薯良、朱砂莲、山猪薯、红药子、红孩儿、金花果。煎剂及酊剂对离体小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功能主治:治感冒咳嗽,风湿骨痛,腰痛,消化不良,跌打肿痛,疔疮。④《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瘀消肿。
-
鸡冠苗
《*辞典》:鸡冠苗:出处:《纲目》拼音名:JīGuānMi o来源: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鸡冠花条。性味:《纲目》:甘,凉,无毒。功能主治:治痔疮,痢疾,吐血,衄血,血崩,荨麻疹。②《岭南采药录》:煎水洗妇人阴部疮及火疮。附方:①治腹泻,痔疮出血,吐血,衄血,血崩:鸡冠花全草,煎水服。
-
金线草根
《*辞典》:金线草根: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JīnXi nCǎoGēn别名:海根(《本草拾遗》),铁棱角三七、铁箍散(《浙江天日山药植志》),蓼子七(《四川常用中草药》),土三七、铁拳头(江西《草药手册》)。泡酒或炖肉。(《四川中药志》)②治跌打损伤:鲜金线草根一至一两五钱。水煎,糖调服。
-
龙牙草根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L nɡY CǎoGēn别名:地冻风(《中药志》)。性味:《本草图经》:味辛涩,温,无毒。《履巉岩本草》:治肿毒。附方:①治赤白痢:龙牙草根焙干,不计分两,捣罗为末,用米饮调服一钱匕。(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⑤治暑热腹痛,妇人经闭:龙芽草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或捣烂外敷。
-
鹿茸草
2.5厘米,长过于花萼,淡红色,喉部稍膨大,上唇盔状弯曲,2裂,下唇长于上唇,中裂片较长,喉部有2沟;①《杭州药植志》:治乳癌、乳痈,血管瘤,烂脚疮。水煎,调红糖服。(《中医药实验研究》)⑨治月经不调,崩漏:鹿茸草四至六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⑩治风火牙痛:六月霜、绣花针、黄荆根各三钱。
-
鹿蹄根
附方:①治血热瘙痒、疥疮、湿疹:鹿蹄根二至四两,肥猪肉四至六两。(江西《草药手册》)③治发痧腹痛:冻绿根皮或树皮六至七钱,仙鹤草二至三钱,檵木根、翅茎胡枝子根(豆科)各四至五钱,醉鱼草根三至四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⑤治肾囊风:冻绿根皮、百草霜各一两。
-
葎草果穗
出处:《本草推陈》拼音名:LǜCǎoGuǒSu 来源:为桑科植物葎草的果穗。功能主治:《本草推陈》:治肺结核潮热,盗汗。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附方:①治虚劳潮热:葎草果穗五钱,乌豆一两。水煎,饭后服。(《闽东本草》)②治肺结核:葎草果穗一两。(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茅栗仁
《*辞典》:茅栗仁: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M oL R n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种仁。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失眠。茅栗种仁一两,莲子(去芯)一两,红枣五至七个,白糖二至四两。②江西《草药手册》:治恶刺、铁片入肉。备注:同属植物锥栗(又名珍珠栗)的种仁功用类同,亦同等使用。
-
青葙花
《*辞典》:青葙花:出处:《江西本草》拼音名:QīnɡXiānɡHuā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花序。功能主治:清肝凉血,明目去翳。治吐血,头风,目赤,血淋,月经不调,白带,血崩。(《福建中草药》)④治月经过多,白带:白青葙花二两,猪皮肉三两。(江西《草药手册》)⑨治鼻衄:青葙花二两,卷柏一两,红糖少许。
-
瑞香根
《*辞典》:瑞香根:出处:《纲目》拼音名:Ru XiānɡGēn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的根或根皮。性味:《纲目》:甘咸,无毒。功能主治:《医学集成》:急喉风,用白花者研水灌之。附方:①治胃脘痛:瑞香根五两,瑞香花一两。(江西《草药手册》)③治跌打损伤:瑞香根皮或树皮,水煎服。(《湖南药物志》)摘录:《*辞典》
-
瑞香花
《*辞典》:瑞香花:出处:《药性考》拼音名:Ru XiānɡHuā别名:麝囊(《群芳谱》),蓬莱花(《花镜》),雪花、夺香花(《广东新语》),野梦花、山梦花(《贵州草药》),雪地开花、红总管、雪冻花(江西《草药手册》)。药理作用:白瑞香甙给家兔口服30~外用:捣敷或煎水含漱。
-
山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椒草:拼音名:ShānJiāoCǎo别名:塌地草、卜罗草来源:荨麻科山椒草Pellioniaminima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山、丘陵阴湿地或岩石上。跌打损伤;各家论述:1.《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关节扭伤:山椒草、蛇葡萄根等量,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
四时青
《*辞典》:四时青: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S Sh Qīnɡ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叶。功能主治:治小儿口疮,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尽。附方:①治小儿白口疮:四时青,研末搽上。(《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②治产后恶露不尽:鲜云实茎、叶、果实四两,水煎兑酒服。(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天浆壳
《中医大辞典》·天浆壳:天浆壳为中药名,出自《现代实用中药》。性味:甘、辛,平。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平喘,透疹,定惊。治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麻疹透发不畅,小儿高热惊痫。本品还可抗菌。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炮制:剪去果柄,除去种子及绒毛。"③江西《草药手册》:"治肺风痰喘,损伤出血。
-
西洋菜干
《*辞典》:西洋菜干:出处:《生草药手册》拼音名:XīY nɡC iGān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豆瓣菜的全草。长角果具柄,长8~生境分布:生于水田或终年有水的浅沟、泽地。其水提取液能抑制大肠杆菌之生长,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无作用。全草据云能干扰卵子着床及妊娠,国外有吃煮熟之西洋菜以通经、流产、避孕者。
-
相思藤
《*辞典》:相思藤:出处:《广西药植图志》拼音名:XiānɡSīT nɡ别名:土甘草(《广西药植图志》),山甘草(《广西中草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相思子条。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等地。化学成份:叶含皂甙(为甘草酸等)。功能主治:生津,润肺,清热,利尿,治喉痛,肝炎,支气管炎。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
向日葵茎髓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止咳平喘。《*辞典》·向日葵茎髓:出处:《江苏药材志》拼音名:XiànɡRìKuíJīnɡSuǐ别名:向日葵梗心(苏医《中草药手册》),向日葵茎心(江西《草药手册》),向日葵瓤(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化学成份:茎含多糖约53%,尚含绿原酸、新绿原酸、4-o-咖啡酰奎宁酸、东莨菪甙。
-
向日葵叶
《*辞典》:向日葵叶: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Xi nɡR Ku Y 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叶片。化学成份:叶含新绿原酸、异绿原酸、绿原酸、3-o-阿魏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东莨菪甙、向日葵精。秋叶中含叶黄素的棕榈酸和亚麻酸酯。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效;水煎内服。
-
野芋实
《*辞典》:野芋实: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ěY Sh 别名:痕芋头花仁(《生草药手册》)。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果实。夏季采收,晒干。性味:《生草药手册》:有小毒。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小肠气证,每服六、七粒。附方:治小肠疝气:痕芋头花仁五钱,焦猪小肚,饮汤,食猪小肚,其药不用食。
-
油柑木皮
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Y uGānM P 别名:紫荆皮(《生草药手册》)。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药理作用:又名油甘,用其树皮制成100%浓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均有体外抗菌作用(纸片法、试管法);
-
芋头花
《中医大辞典》·芋头花:芋头花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别名:芋苗花。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麻,有毒。"功能主治:治胃痛,吐血,子宫脱垂,痔疮,脱肛。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隔食,炒用。(江西《草药手册》)②治子宫脱垂,小儿脱肛,痔核脱出:鲜芋头花三至六朵,炖陈腊肉服。
-
月季花根
《*辞典》:月季花根:出处:《闽东本草》拼音名:Yu J HuāGēn别名:月月开根(《分类草药性》),月月红根(《贵州草药》)。功能主治:治月经不调,带下,瘰疬。(江西《草药手册》)②治赤白带下:月季花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③治月经过多及白带多:月月红根一两,炖猪肉或煮绿壳鸭蛋吃。
-
樟树皮
《*辞典》:樟树皮: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ZhānɡSh P 别名:香樟树皮(《玉局方》),樟皮(《纲目拾遗》),樟木皮(《生草药手册》)。水煎,温服。(《养素园传信方》)②治心疼:香樟树皮,取时去面上黑色者,用内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福建中草药》)④治湿气脚肿:樟木皮一斤,蛤蒟半斤,杉木皮一斤。
-
苎麻花
出处:《医林纂要》拼音名:Zh M Huā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苎麻根条。功能主治:①《医林纂要》:作茹:清心,利肠胃,散瘀。②《生草药手册》:治麻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
-
红药
概述:红药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雷公藤之别名。性味:苦,辛,凉,有大毒。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炎,肾病综合征,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综合征,皮肤血管炎,顽固性疼痛,突眼性甲状腺肿,麻风反应,银屑病,天疱疮。
-
紫藤根
《*辞典》:紫藤根:出处:《浙江民间草药》拼音名:ZǐT nɡ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藤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藤条。功能主治:《浙江民间草药》:治筋络风气,补心。附方:①治痛风:紫藤根五钱。(性味以下出《浙江民间草药》)②治关节炎:紫藤根、枸骨根、菝葜根(均鲜品)各一两。水煎米酒兑服。
-
小叶金腰带
概述:小叶金腰带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了哥王之别名。别名:九信菜、山棉皮、山雁皮、雀儿麻、小叶金腰带来源及产地:瑞香科植物南岭荛花Wikstroemiaindica(L.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利水。1.治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淋巴结炎,乳痈,疮疡肿毒。根有中期引产作用。
-
飞蛾叶
概述:飞蛾叶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的白果叶之别名。功能主治:敛肺平喘,止泻,活血止痛。化学成分:本品含芸香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白果双黄酮等黄酮类和白果苦内酯(Ginkgolide)、白果新内酯(Bilobalide)等苦味质,还含白果酸、白果醇、白果酮、白果素、儿茶精等。
-
马铃草
概述:马铃草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江西),为《滇南本草》记载的响铃草之别名。分布全国各地。性味归经:苦,微酸,寒。功能主治:敛肺止咳,补脾益肾,利水消肿。①治久咳痰血,耳鸣耳聋,眩晕,遗精,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扁桃体炎。②治淋巴腺炎,疔疮肿毒,捣敷。
-
水白菜
桔梗科植物山梗菜的根或全草·水白菜:水白菜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救荒本草》记载的山梗菜之别名。性味:辛,平,有小毒。功能主治:宣肺化痰,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水鳖科植物水车前的全草·水白菜:水白菜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本草纲目》记载的龙舌草之别名。②治痈疽肿毒,汤火伤。
-
石三七
概述:石三七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石吊兰之别名。别名:石豇豆、巴岩草、岩泽兰。功能主治:清肺化痰,祛风除湿,活血调经。1.治肺热咳嗽痰多,痢疾,风湿痹痛。2.跌打损伤。3.妇女崩漏、痛经、月经不调。化学成分:全草含石吊兰素(Nevadensin)等。煎剂并有止咳、祛痰与平喘作用。
-
四棱子
概述:四棱子为中药名,出自《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草药手册》记载的野杜仲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卫矛科植物大花卫矛EuonymusgrandiflorusWall.或肉花卫矛E.camosusHemsl.的根、根皮或树皮。性味归经:微苦、涩,平。功能主治:软坚散结,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肾虚腰痛,闭经,痛经,煎服:15~
-
白鸡儿
概述:白鸡儿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及之别名。别名:白芨、白根、白鸡儿、地螺丝。性味归经:苦、甘、涩,凉。入肺、胃经。1.治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衄血。2.治痈肿疮毒,外伤出血,水火烫伤,手足皲裂。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粘液质等。
-
白背丝绸
概述:白背丝绸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手册》,为清·赵其光《本草求原》记载的白鹤藤之别名。别名:银背藤、一匹绸、白背丝绸。分布广西、广东、海南及云南。性味:微酸、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利湿,化痰止咳,止血,消肿,解毒。1.治风湿痹痛,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肺热咳嗽痰喘,吐血,崩漏,带下,跌打损伤。
-
奶浆草
概述:奶浆草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记载的地锦草之别名。2.治蛇咬伤,痈肿疔疮,煎服并捣敷;化学成分:地锦全草含槲皮素、没食子酸、内消旋肌醇。叶含鞣质。药理作用:煎剂和酊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痢疾、大肠、变形、伤寒、百日咳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伏地延胡索
概述:伏地延胡索为方剂名,出自《草药手册》,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的夏天无之别名。性味归经:苦,微辛,凉。主治高血压,偏瘫,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跌打损伤。对脊髓有兴奋作用,空褐鳞碱能对动物产生所谓“强直性昏厥”样现象,比枯枯林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
-
红总管
概述:红总管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清·龙柏《药性考》记载的瑞香花之别名。功能主治:功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痛,坐骨神经痛,咽喉肿痛,齿痛,跌打损伤。药理作用:瑞香素有镇痛、镇静及抗炎作用,并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外周血管、抗动脉血栓形成等作用。
-
红火老鸦酸草
概述:红火老鸦酸草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草药手册》记载的廊菌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蓼科植物刺蓼Polygonumsentlcosum(Meissn.)Franch.etsav.的全草。性味:酸、微辛,平。功能主治:功在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疔疮,痈疖,蛇咬伤,研未调敷或捣敷;耳道炎症,捣汁滴耳。化学成分:本品含异槲皮苷。
-
白苋
《*辞典》:白苋:出处:《别录》拼音名:B iXi n别名:糠苋,细苋(《别录》),野苋、猪苋(《本草图经》),假苋菜(《广州植物志》),绿苋(《拉汉种子植物名称》)。苞片及小苞片干膜质,披针形,小;③江西《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利屎,止痛,明目。外用:煎水洗,捣敷;③治蛇咬伤:野苋全草,捣敷患处。
-
柏树叶
《*辞典》:柏树叶: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BǎiSh Y 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叶细小鳞片形,先端锐尖,紧密贴生于小枝上,但在较大的枝上,叶尖不紧贴而成刺状突出;治肠风痔肿,痢疾,吐血;附方:①治吐血:柏树子、柏树叶。(①方以下出《重庆草药》)④治蛇伤(目光复视):柏树叶二两,香附全草二两。
-
蝙蝠葛
11月割取藤茎,晒干。叶互生,有长柄,楯形,基部心形,先端急尖,长达6~产于江苏。化学成份:我国东北及日本产蝙蝠葛含生物碱山豆根碱、汉防己碱、蝙蝠葛碱、木兰花碱。叶含青藤碱、尖防已碱、双青藤碱、光千金藤碱、去羟尖防己碱。此外,对神经节的阻断(5~附方:治腰疼:蝙蝠藤二两(老人用三两),酒煎服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