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从新
《本草从新》为药物学著作。清·吴仪洛撰。刊于1757年。作者鉴于《本草备要》的作者汪昂“不临证而专信前人,杂揉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故重新将该书修订。内容半数保留,半数增改,并补充了一些《本草纲目》所未收载的药物,故名《本草从新》。全书分类法参照《本草纲目》,共收药物720种。建国后有排印本。
-
冬虫草
概述:冬虫草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本草从新》记载的冬虫夏草之简称。主产四川西北部,青海、甘肃、西藏及云南也产。性味归经:甘,温。入肺、肾经。现用于治疗心律失常,高脂血症,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化学成分:本品含粗蛋白、冬虫夏草素(cordycepin)、虫草酸(即D-甘露醇)、维生素B12等。
-
台党参
概述:台党参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本草从新》记载的党参之药材名。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经。主治食少便溏,四肢无力,面目浮肿,心悸,气短,虚喘咳嗽,口渴,自汗,脱肛,子宫脱垂。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含棕榈酸、α-蒎烯、龙脑等。煎剂可抑菌、抑制基因突变,协同抗肿瘤药作用。
-
鸡冠花炭
鸡冠花炒炭清代已有,见《幼幼集成》、《串雅内编》等。常用于吐血、便血、崩漏反复不愈及带下、久痢不止。鸡冠花炭的炮制方法:取净鸡冠花段,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净火星,取出晾干。生鸡冠花性凉,收涩之中兼有清热作用,多用于湿热带下,湿热痢疾,湿热便血和痔血等证。
-
太子参
概述:太子参为中药名,出自《本草从新》。性味归经:甘,平。功能主治:补气健脾,养胃生津。治体虚乏力,食少倦怠,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自汗少气,心悸,津伤口渴。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晶。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5.0%。
-
白沙糖
《*辞典》:白沙糖:出处:《纲目》拼音名:B iShāT nɡ别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录》),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备要》)。②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附方:①润肺气,助五脏精:石蜜和枣肉、巨胜末丸,每食后含一、两丸。(《随息居饮食谱》)⑤治汤火伤:白糖一两,梅片一钱。
-
带鱼
带鱼的别名刀鱼、裙带鱼、牙带、白带鱼、柳鞭鱼、带柳、晦刀鱼《*辞典》:带鱼出处《本草从新》拼音名DàiYú别名鞭鱼(《医林纂要》),带柳(《福清县志》),裙带鱼(《柑园小识》),海刀鱼、鳞刀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泽肤、补气、养血、健美的作用。
-
浮海石
出处:出自《本草从新》拼音名:FúHǎiShí英文名:Pumice别名:浮石、石花、海石、水泡石、海浮石、浮水石、羊肝石来源:药材基源: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及瘤分胞苔虫等的骨骼。软坚散结。每服二钱,木通、灯心、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本事方》神效散)⑨治疔疮,发背,恶疮: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上为细末。
-
粳米泔
出处:《本草从新》拼音名:JīnɡMǐGān别名:渐二泔(《证治要诀》),米沈(《纲目》)。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小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风热目赤。(《普济方》)②治鼻衄:时进渐二泔,仍令其以麻油滴入鼻,或以萝卜汁滴入亦可。③治眼风热,赤甚:以淅二泔,睡时冷调洗肝散或菊花散服。
-
莱菔叶
《*辞典》:莱菔叶: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 iF Y 别名:萝卜杆(《滇南本草》),莱菔菜(《本草从新)》,萝卜缨(《本草再新》),莱菔甲(《现代实用中药》),萝卜甲(《江苏植药志》)。②《滇南本草》:白萝卜杆叶,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胸膈膨胀,噎膈,打呃,呕吐酸水,赤白痢疾,妇人乳结、乳肿,经闭。
-
猫胞衣
《*辞典》:猫胞衣:出处:《纲目》拼音名:MāoBāoYī别名:猫胞(《本经逢原》)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胎盘。功能主治:治噎膈反胃,胃脘痛。附方:①治反胃吐食:猫胞衣烧灰,入朱砂末少许压舌下。(《杨氏经验方》)②治膈噎:猫初生胎衣,以新瓦焙干,研细末,每服一、二分,好酒送下。
-
荠苨
《*辞典》:荠苨:出处:《别录》拼音名:Q Nǐ别名:苨、菧苨(《尔雅》),杏参(《本草图经》),杏叶沙参、白面根(《救荒本草》),甜桔梗(《纲目》),土桔梗(《本草原始》),空沙参(《本草从新》),梅参、长叶沙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千金方》猪肾荠苨汤)③治丁肿:生荠苨根汁一台,去渣,涂。
-
人参条
出处:《本草从新》原作参条拼音名:R nShēnTi o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功能主治:《本草从新》:生津,止渴,补气。其性横行手臂,指臂无力者服之甚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摘录:《*辞典》
-
人参须
概述:人参须为中药名,又名参须。性状: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红直须、白直须、红弯须、白弯须等品种。性味:甘、苦,平。"归经:《本草再新》:"入肺经。治咳嗽吐血,口渴,胃虚呕逆。益气,生津。①《本经逢原》:"治胃虚呕逆,咳嗽失血等证。"②《本草从新》:"生津补气。"③《本草正义》:"生津止渴,潜阳降火。
-
山楂核
《*辞典》:山楂核: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ShānZhāH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种子。功能主治:治食积,疝气。附方:①治胃积坚久,嘈杂吞酸,胁间积块作痛:山楂核五钱(炒黄,研),沙蒺藜五钱(焙),鸡内金五钱(焙黄),共为细末。(《海上方》)③治阴肾癫肿:橄榄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
-
家艾
家艾为艾之别名。又名冰台。各地均产,湖北蕲州产者称蕲艾,河北产者称北艾,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吐铁
《*辞典》:吐铁: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拼音名:TǔTiě别名:泥螺(《纲目》),麦螺、梅螺(《闽中海错疏》),土螺(《医林纂要》)。外套膜不发达,为壳所遮盖,其后变成肥厚的叶片,一部分转向贝壳的背面。生境分布:分布我国沿海一带,尤以东海为多。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髓,明目,生津,润燥。
-
海艾
海艾为艾叶的一种,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对月草
藤黄科植物元宝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对月草:对月草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本草从新》记载的元宝草之别名。唇形科植物錾菜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对月草:对月草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本草拾遗》记载的錾(zàn暂)菜之别名。
-
峨嵋连
《中药大辞典》:雅连(《本草从新》)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外表褐色或黄棕色,间断横纹多,结节明显,有多数须根残痕、叶柄残基及鳞片,过江枝较味连为少。过桥较长。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
嘉定连
《中药大辞典》:雅连(《本草从新》)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外表褐色或黄棕色,间断横纹多,结节明显,有多数须根残痕、叶柄残基及鳞片,过江枝较味连为少。过桥较长。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
刺盖连
《中药大辞典》:雅连(《本草从新》)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外表褐色或黄棕色,间断横纹多,结节明显,有多数须根残痕、叶柄残基及鳞片,过江枝较味连为少。过桥较长。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
石楠叶
石楠叶概述:石楠叶为中药名,出自《本草从新》,即《名医别录》记载的石南叶的别名。花瓣近圆形,内面近基部无毛;性味:辛、苦,平,有小毒。1.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风痛,风疹。运用:石南的果实名石南实,又名鬼目,煎服破积聚,逐风痹。含氢氰酸、野樱皮甙(prunasin)、熊果酸、皂甙、挥发油。
-
虫草
概述:虫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问答》,为《本草从新》记载的冬虫夏草之简称。性味归经:甘,温。现用于治疗心律失常,高脂血症,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化学成分:本品含粗蛋白、冬虫夏草素(cordycepin)、虫草酸(即D-甘露醇)、维生素B12等。近代研究证明,除有平喘、镇静、抑菌等作用外,还能增强免疫功能。
-
白鹅膏
《*辞典》:白鹅膏:出处:《别录》拼音名:B i Gāo别名:白鹅脂(《千金 食治》)。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鹅肉条。化学成份:鹅脂主含甘油三油酸酯、甘油三棕搁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性味:甘,凉。①《开宝本草》:微寒。②《日华子本草》:润皮肤。消痈肿,解礜石毒。④《本草从新》:祛风,润燥。
-
白梅
《*辞典》:白梅: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B iM i别名:盐梅(《尚书》),霜梅(《纲目》),白霜梅(《本草便读》)。⑤《本草蒙筌》:捣烂成膏,敷攻恶毒,治妇人乳痈,拔肉中箭簇;附方:①治喉痹乳蛾:㈠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日,取梅汁入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猪牙皂角三十条。
-
蛏肉
《*辞典》:蛏肉: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ChēnɡR u别名:蛏肠(《纲目》)来源: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肉。性味:甘咸,寒。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肾、肝。功能主治:补阴,清热,除烦。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注意:①孟诜:天行病后不可食。(《泉州本草》)②治中暑血痢:蛏和刺瓜煮食。
-
枸骨树皮
《*辞典》:枸骨树皮: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GǒuGǔSh P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树皮。原形态:形态详枸骨叶条。化学成份:含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淀粉。性味:①《纲目》:微苦,凉,无毒。②《本经逢原》:微苦甘,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浸酒,补腰脚令健。②《本草从新》:补阴,益肝肾。
-
江珧柱
《*辞典》:江珧柱:出处:《本草从新》拼音名:JiānɡY oZh 别名:马甲柱(《闽中海错疏》),角带子(《本草求原》)。近腹缘的壳表光滑,其他部分均有放射肋,肋上有三角形小棘。后闭壳肌痕大,略呈圆形,位于贝壳中部。生境分布:生活于浅海泥沙底。①《本草从新》: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渴,消腹中宿食。
-
牛筋
《*辞典》:牛筋:出处:《本草从新》拼音名:Ni Jīn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筋。功能主治:《本草从新》:补肝强筋,益气力,续绝伤。摘录:《*辞典》
-
燕窝
《全国中草药汇编》:燕窝:拼音名:YànWō别名:官燕、白燕、灰腰金丝燕、爪哇金丝燕、单色金丝燕、南海金丝燕来源:雨燕目雨燕科灰腰金丝燕CollocaliainexpectataHume.;主治肺虚痨嗽,咳喘,咯血,痿损潮热等症。(2)取本品粉末0.1g,加稀盐酸者沸10min,溶液及样品显棕褐色或棕黑色。肾经功能主治:养阴润燥;
-
珠儿参
《*辞典》:珠儿参:出处:《本草从新》拼音名:Zhū rShēn别名:珠参(《纲目拾遗》),珠子参、疙瘩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雪三七(《中药材品种论述》),钮子七、扣子七(《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热病烦渴,阴虚咳嗽,痨伤吐血,鼻衄,咽痛,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跌打损伤。外用:研末调敷。
-
姜汁
3.生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的作用;姜汁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姜汁的食疗功效:生姜汁味辛、性温,入肺、胃、脾经;有散寒,止呕的功效;《本草拾遗》记载生姜“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
杨兆民
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顾问、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杨继洲、承淡安。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千金方》、《针灸大成》、《诸病源候论》、《本草从新》、《疡医大全》等。
-
海草
海草为艾之别名。又名冰台。各地均产,湖北蕲州产者称蕲艾,河北产者称北艾,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黄草
黄草为艾之别名。又名冰台。各地均产,湖北蕲州产者称蕲艾,河北产者称北艾,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蕲艾
蕲艾为湖北蕲州产出的艾叶。又名冰台。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八角茶
概述:八角茶为中药名,即枸骨叶之别名。见《本草从新》。见《广西中药志》。枸骨叶又名功劳叶、八角茶、老虎刺叶、猫儿刺、八角刺。出《本草拾遗》。性味归经:苦,凉。入肝、肾经。主治:1.治肺痨咳血,骨蒸潮热,低热不退,骨结核,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风湿痹痛。D、腺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及鞣质、苦味质。
-
土贝
概述:土贝为中药名,出自清代赵学楷所著的《百草镜》。别名:土贝、草贝、地苦胆来源及产地:葫芦科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uet的块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1.治乳痈,乳癌,瘰疬痰核,疮疡肿毒,煎服:3~药理作用:土贝母成分可抑制动物超敏反应,并有抗炎,抗肿瘤作用。
-
上党人参
概述:上党人参为中药名,出自《本经逢原》。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健脾,益气生津。治食少便溏,四肢无力,面目浮肿,心悸,气短,虚喘咳嗽,口渴,自汗,脱肛,子宫脱垂。使用注意:反藜芦。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含棕榈酸、α-蒎烯、龙脑等。煎剂可抑菌、抑制基因突变,协同抗肿瘤药作用。
-
云连
概述:云连为中药名,出自《本草从新》,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黄连药材之一种。黄连煎剂和小檗碱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
毛姑
概述:毛姑为中药名,出自《本草从新》,为《本草拾遗》记载的山慈姑之别名。别名:朱姑、毛姑、毛慈姑来源及产地:兰科植物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或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等的假球茎。性味归经:甘、微辛,寒,有小毒。治痈肿,疔疮,瘰疬结核、喉痹肿痛,毒蛇咬伤。
-
化州陈皮
概述:化州陈皮为中药名,出自《本草从新》,为《识药辨微》记载的化橘红之别名。主产广东、广西等地。性味归经:苦、辛,温。入脾、肺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下气健胃。果实含柚皮苷、新橙皮苷、枳属苷等。药理作用:柚皮苷注射对小鼠、大鼠实验性炎症均有明显抗炎作用,并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
-
叶抱枝
概述:叶抱枝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本草从新》记载的元宝草之别名。别名:对月草、对叶草、穿心草、穿心箭、叶抱枝。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肝、脾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活血行瘀,清热解毒。1.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痢疾,月经不调,白带。2.捣敷痈疮疔毒,毒蛇咬伤,烧烫伤。
-
地苦胆
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中医大辞典》·地苦胆:地苦胆为中药名,出自《陕西中草药》,为《本草从新》记载的土贝母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湿。防己科植物金果榄或青牛胆的块根·《中医大辞典》·地苦胆:地苦胆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金果榄之别名。
-
红党参
概述:红党参为中药名,出自《本草从新》,为《饮片新参》记载的明党参之别名。别名:又名粉沙参、明沙参、山萝卜。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入肺、胃、肝经。功能主治:功在润肺化痰,养阴和胃,解毒。治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贫血,眩晕,妇女白带,疔毒疮疡。使用注意:脾虚泄泻、梦遗滑精者以及孕妇禁服。
-
雅连
《中药大辞典》:雅连(《本草从新》)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外表褐色或黄棕色,间断横纹多,结节明显,有多数须根残痕、叶柄残基及鳞片,过江枝较味连为少。过桥较长。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
冰台
冰台为艾的别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土贝母
概述:土贝母为中药名,出自《本草从新》。1.治乳痈,乳癌,瘰疬痰核,疮疡肿毒,煎服:3~鉴别:取本品粉末0.lg,加70%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I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以甲醇一水(65:35)为流动相;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肺、脾经。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
对叶草
藤黄科植物元宝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对叶草:对叶草为中药名,出自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本草从新》记载的元宝草之别名。萝蘑科植物华北白前的全草·《*辞典》·对叶草: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DuìYèCǎo别名:牛心朴、牛心秧、瓢柴、侧花徐长卿来源:为萝蘑科植物华北白前的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