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则气耗
劳为九气之一。劳则气耗为病机,是指疲劳过度,导致精气耗损的病理变化。症见喘促、汗出,继而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精神萎靡等。《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
面瘦
面瘦证名。面部肌肉消瘦。因体虚久病;气血耗损所致。《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
-
精伤
精伤指精气、精血耗损的疾患。《灵枢·本神》:“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参见肾伤条。
-
喘促
喘促证名。①义同喘息。可见于虚喘、实证。《景岳全书·杂证谟》列有喘促门。②指短气不足以息,动则气促。由肺气耗损、肾不纳气所致。属于虚喘。参见喘证、虚喘等条。
-
白硬苔舌
白硬苔舌指白苔而舌体干硬的舌象,为痰火壅结,或热邪传入阳明,胃津耗损所致。宜速下之,佐以甘寒生津(见《伤寒舌鉴》)。
-
白苔中红舌
白苔中红舌为舌象。舌四边有白苔,舌心无苔而红的舌象。无苔部分属气津耗损,舌边周有白苔,是邪在太阳或少阳见证(见《伤寒舌鉴》)。当于祛邪治法中照顾气津。
-
胃燥津伤证
胃燥津伤证为证候名。指津液耗损,胃失濡润,以胃脘嘈杂、痞闷,饥不欲食,口渴欲饮,大便干结,舌干少津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血热动风证
血热动风证为证候名。指热入血分,耗损阴血,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以手足蠕动或瘈疭,形体消瘦,神疲倦怠,齿干唇裂,舌绛无苔,脉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色夭
色夭为皮色枯槁无华。见于久病、津液气血严重耗损的患者。《黄帝内经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
-
小儿水肿·邪陷心肝证
小儿水肿·邪陷心肝证(infantileedemawithsyndromeofpathogeninvadingheartandliver)是指湿邪热毒内陷厥阴,耗损肝阴,扰乱心神,以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烦躁,甚则抽搐、昏迷,舌红,苔黄糙,脉弦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
-
裂纹舌
裂纹舌是指舌面上出现明显裂沟的舌象。多属热盛,或是精血亏虚,或阴津耗损。
-
营阴损伤
营阴损伤为病机。指温热病邪侵入营分,耗损血中阴津的病理变化。
-
脱阴
脱阴肝肾阴精过度耗损,可致视力严重减弱或丧失。《难经·二十难》:“脱阴者目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