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流气饮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流气饮:处方:大黄(炮)、川芎、菊花(去枝)、牛蒡子(炒)、细辛(去苗)、防风(去苗)、山栀(去皮)、白蒺藜(炒.功能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堆眵赤肿,隐涩难开,或生障翳,倒睫拳毛,眼弦赤烂;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
十六味流气饮
十六味流气饮的别名:疮科流气饮(《外科发挥》卷五)、流气饮(《痘疹心法》卷十二)、消毒流气饮(《杏苑》卷七)。气毒湿毒,流注遍身攻肿。盖肝主怒,其性条达,郁而不舒,则曲其挺然之质,乳头属厥阴经,其气与痰,时为积累,故成结核,兹以风药从其性,气药行其滞,参,耆、归、芍以补气血,官桂血药以和血脉。
-
神圣内托散
《普济方》卷二八三:方名:神圣内托散组成:没药1钱(鲜明者),大黄1斤,甘草半斤,牡蛎4两,山栀子2钱,乳香5钱。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大盏,煎至3-5沸,去滓,入蜜半匙,调匀温服;年壮力盛人加至1两,水1小盏,煎服。未成者散,已成者脓血自消。后宜以16味流气饮,调理血气复常。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五圣散
处方:大黄(量病加减)生姜甘草各15克瓜蒌2个(去皮)皂角针30克功能主治:治诸般恶疮。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秘方》《朱氏集验方》卷一:方名:五圣散组成:沉香流气饮、人参败毒散、小续命汤除去附子、三和散、香苏散。用好酒2升,同煎至8分,去滓服,不拘时候。附注:五圣汤(《医学入门》卷八)。
-
脱疽疔
脱疽疔为病名,即足发背。出《医学入门》卷六。消渴病合并脱疽者,初发可先治消渴,服流气饮、苦参丸以解毒生肌,外用桐油及无名异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加蓼叶在内同煎,浸七天后,单以此叶贴在患处,余可参见脱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