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杉
《全国中草药汇编》:柳杉:拼音名:LiǔShān别名:长叶柳杉、宝树、沙罗树、孔雀杉来源:杉科柳杉属植物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exOttoetDietr.,以根皮入药。功能主治:解毒杀虫。切片,鲜用或晒干。集生于小枝上部,成短穗状花序状;性味:苦;各家论述:《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癣疮。
-
五角叶葡萄
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WǔJiǎoY P Tɑo别名:野葡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毛葡萄的根皮。叶卵形或五角状卵形,长8~圆锥花序长8~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坡灌木丛中、石崖或沟边。②《贵州草药》:舒筋活血,清热解毒,生肌,利湿。和蜂蜜捣敷患处。③治赤痢:野葡萄根皮、何首乌、委陵菜各二钱。
-
白勒
拼音名:B iL 英文名:AcanthopanaxTrifoliateRoot-bark别名:五加皮、鹅掌楸、三叶五加、刺三甲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trifoliatus(L.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5cm,疏生钩刺。9月,果期10月。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边、灌丛中。化学成份:含异贝壳杉烯酸(kaurenoicacid)、β-谷甾醇。
-
杉木根
《*辞典》:杉木根: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ShāM Gēn别名:杉树根(《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杉科植物杉的根皮。功能主治:治淋病,疝气,痧秽腹痛转筋,关节炎,跌打损伤,疥癣。治五淋,气痛,心腹胀肿,气喘。③《广西药植名录》:利尿,治白带。注意:《四川中药志》:无寒邪冷气者忌用。
-
蕙兰
拼音名:Hu L n别名:化气兰、土百部[陕西]、线兰、九子兰、九节兰来源:兰科蕙兰CymbidiumfaberiRolfe,以根皮入药。生境分布:陕西、华东、中南、西南。性味:苦、甘,温。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杀虫。常年咳嗽:根皮2钱,水煎服,白酒为引。蛔虫症:根皮1两,研细粉,加面做馍吃,3日吃完。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山梅花根皮
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拼音名:ShānM iHuāGēnP 别名:土常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绢毛山梅花的根皮。叶对生,椭圆状卵形至披针状卵形,长5~萼筒与花梗表面均密生白色短硬毛;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溪谷两旁或山坡林缘灌丛中。附方:①治疟疾、挫伤、腰胁疼痛、胃痛:山梅花根皮八钱。
-
紫荆根皮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ZǐJīnɡGēnP 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荆的根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荆皮条。性味:苦,平,无毒。功能主治:破瘀活血。消痈解毒。附方:①治疯狗咬伤:鲜紫荆根皮酌加沙糖捣烂,敷伤口周围。②治妇人遗尿症:紫荆根皮五至八钱。
-
大叶鸡菊花
拼音名:DàYèJīJú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叶斑鸠菊的根皮或茎、叶。叶大,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5-40cm,宽4-15cm,先端急尖或钝尖,基部渐窄成宽楔形,边缘深波状或具疏粗齿,稀近全缘,侧脉12-17对,细脉网状,叶脉在下面突起,上面无毛或仅中脉被疏柔毛,下面沿脉被柔毛,具腺点。
-
白花杆
拼音名:B iHuāGǎn别名:建德山梅花、土常山[浙江东天目]、山梅花来源:虎耳草科绢毛山梅花PhiladelphussericanthusKoehne,以根皮入药。生境分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宁夏。性味:苦,平。疟疾,挫伤,腰胁疼痛,胃痛:根皮8钱,用狗肉炖熟,调白糖服。太阳头痛:根皮加白糖共捣烂,敷贴患处。
-
八角金盘
小檗科六角莲或八角莲等的根茎·八角金盘:八角金盘为中药名,即八角莲的别名。八角莲又名鬼臼、一把伞、八角金盘、独叶一枝花。化学成分:六角莲和八角莲均含鬼臼毒素、去氧鬼臼毒素、山柰酚。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盘的叶或根皮·八角金盘:出处:始载于《台湾药用植物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
-
辽东栎
拼音名:Li oDōnɡL 别名:青冈、杠木、小叶青冈、青冈柳、柴树来源:壳斗科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以果实、壳斗、树皮、根皮入药。生境分布:黄河流域和东北各省。性味:果:苦,微温。功能主治:果:健脾止泻,收敛止血。主治脾虚腹泻,久痢,痔疮出血,脱肛便血,子宫出血,白带,恶疮,痈肿。
-
绦虫病
《景岳全书·杂证谟》:“寸白虫,此虫长寸许,色白,其状如蛆,母子相生,有独行者,有个个相接不断者,故能长至一、二丈。”绦虫病的症状:上腹部或全腹隐隐作痛,腹胀,或有腹泻,肛门作痒,久则消瘦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有时发现白色节片。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服芒硝10克。⑤石榴根皮25克,水煎服。
-
虫证
驱虫用使君子、苦楝根皮等;钻入胆道,使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形成蛔厥;绦虫病的症状:上腹部或全腹隐隐作痛,腹胀,或有腹泻,肛门作痒,久则消瘦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有时发现白色节片。证候分析:虫居肠中,吸食水谷精微,损耗人体气血,气血亏虚,故倦怠乏力,精神不振,颜面、肌肤萎黄以至苍白。
-
紫葛
出处:1.紫葛始载于《新修本草》,谓:“苗似葡萄,根紫色,大者径二三寸,苗长丈许。”4.《本草图经》曰:“紫葛,旧不载所出州土,云生山谷,今惟江宁府台州有之,春生冬枯,似葡萄而紫色,长丈许,大者径二三寸,叶似蘡薁,根皮俱紫色,三月八月采根皮日干。”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异叶蛇葡萄的根皮。
-
橡木皮
《*辞典》:橡木皮:出处:《纲目》拼音名:Xi nɡM P 别名:栎木皮(《本草拾遗》),栎树皮(《日华子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的根皮或树皮。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功能主治:治泻痢,瘰疬,恶疮。(《千金方》)临床应用:治疗阿米巴痢疾:取栎树皮1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1500毫升。
-
麻楝
拼音名:MáLiàn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麻楝的根皮。小叶10-16,互生,纸质,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2cm,宽3-5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偏斜而圆,全缘,两面均无毛或近无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30m的山坡、山谷林中。性味:苦;寒功能主治:疏风清热。主感冒发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
冻绿刺
《*辞典》:冻绿刺: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D nɡLǜC 别名:鸭屎树、野苦楝子、洞皮树、臭李子、老鹤眼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圆叶鼠李的茎叶、根皮。5对在下面突起,脉上着生较密毛茸;子房上位,花柱2裂。花期春、夏。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丛林间。性味:苦涩,微寒,无毒。功能主治:杀虫,下气,祛痰,消食。
-
上山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山龙:拼音名:Sh nɡShānL nɡ别名:大接骨丹、兰果野葡萄、过山龙来源:葡萄科闷光蛇葡萄Ampelopsisbodimeri(Levl.etVan.)Rehd.,以根皮入药。单叶互生;花瓣卵形,长约2.2mm;性味:酸;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血。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便血,崩漏,白带。
-
狗宝丹
处方:芭蕉头(去泥)120克苦楝根皮(洗净)120克新桑根皮120克绿豆子120克白云苓30克猪后腿精肉250克小狗子1只(产下二十日止,满月者不用,以绳吊死,去毛,切作4块)功能主治:治癞疠由积热与血气相搏而成者。1升即住火。夜半饮之。外用苦楝子皮或叶,捣烂加生姜2片,再捣布包擦患处。摘录:《疯门全书》
-
水桐树
使用注意:本品毒性较大,可出现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腹泻、膀胱炎、白细胞减少、血尿、脱发等毒性反应。药理作用:喜树碱有抗癌作用,对动物的L615白血病、肉瘤-180、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瓦克氏癌、吉田肉瘤等有效,羟基喜树碱有相似效果而效力高,临床上用于胃癌、肠癌、直肠癌、食道癌、气管癌、骨髓性白血病等。
-
雷五加
拼音名:LéiWǔJiā别名:雷公山、白五加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刚毛五加的根皮。小叶5,稀3-4,小叶柄长2-7mm,无刺或疏生细刺,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2-7mm,无刺或疏生细刺,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4-12cm,宽1.5-4cm,先端尖,基部楔形至阔楔形,两面沿脉被硬毛或刺毛,边缘有细锯齿;腰膝酸软;
-
蜡瓣花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L B nHuā别名:连核梅、连合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总状花序长3~附方:治恶寒发热,热度不很高,呕逆心跳,烦乱昏迷(俗称风蛇落肚症):干燥蜡瓣花根皮三两,仙鹤草、坚漆柴(金缕梅科檵木)根或叶各四至五钱,灯芯草、早竹叶各三至四钱,老姜三片,水煎,早晚饭前各服-次。
-
乔木五加
拼音名:QiáoMùWǔJiā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锈毛吴茱萸五加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euodiaefoliusFranch.var.ferrugineusW.W.Smith采收和储藏:7-8月挖根,洗净,趁鲜剥取根皮,切段,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3200m的森林中。性温功能主治:祛风湿;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
轮伞五加
拼音名:LúnSǎnWǔJiā别名:五加皮、刺五加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 伞五加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uerticillatusHoo采收和储藏:7-8月挖根,趁鲜剥取根皮,切段,晒干。圆锥花序顶生,主轴细长,长5cm,有细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3200m的山坡或丛林中。性味:味辛;
-
千张树
别名:千张树、水桐树来源及产地:珙硐科植物旱莲木CamptothecaacuminataDecne.的果实或根皮。药理作用:喜树碱有抗癌作用,对动物的L615白血病、肉瘤-180、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瓦克氏癌、吉田肉瘤等有效,羟基喜树碱有相似效果而效力高,临床上用于胃癌、肠癌、直肠癌、食道癌、气管癌、骨髓性白血病等。
-
葛藟根
拼音名:GěLěi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VitisflexuosaThunb.的根或根皮。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11cm,宽2.5-9.5cm,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不等的波状牙齿,上面无毛,下面多少有毛,主脉和脉腋有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灌丛中。性味:甘;
-
芙蓉根
拼音名:FúRónɡ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L.的根或根皮。叶宽卵形至卵圆形或心形,直径10-15cm,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具钝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细毛和点,下面密披星状细绒毛;性味:辛;凉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目赤肿痛;注意:孕妇禁服。
-
蜀五加
拼音名:ShǔWǔJiā别名:五加皮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蜀五加的根皮。小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2cm,宽2-6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无毛,边缘疏生不整齐的锯齿,侧脉约8对,上面不及下面明显;性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止咳平喘。拘挛麻木;小儿麻痹;皮肤湿痒;
-
小接骨丹
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XiǎoJiēGǔDān别名:活血丹、葎叶白蔹、七角白蔹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葎草叶蛇葡萄的根皮。叶互生,阔卵形,长宽7~花淡黄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沟谷。性味:辛,热。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炎解毒,生肌长骨,除风祛湿。附方:①治跌打损伤瘀血:小接骨丹研末,五分至一钱,温酒冲服。
-
黄桷根
《*辞典》:黄桷根: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Hu nɡJu Gēn别名:黄葛根(《分类草药性》)。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消肿。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肿满,跌打损伤,疥癣①《纲目拾遗》:治疥癣,根皮煎汤浴之。治四肢顽痹,麻(木)不仁,半身不遂。⑤《重庆草药》:治痨伤,腰背酸痛,湿肿,虚弱。8钱:或浸酒。
-
胡桃根
《*辞典》:胡桃根: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H T oGēn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根或根皮。药理作用:根皮制剂可作温和泻剂,似大黄而较差,可用于慢性便秘。性味:《重庆草药》:苦,涩,有毒。功能主治:《重庆草药》:杀虫,攻毒。治老年牙痛,兼能补气。外用:煎水洗。
-
硬骨藤
别名:绿花崖豆藤、白跌打、水苦楝、羊药头、老京藤来源:豆科硬骨藤MillettiachampioniBenth.,以根或根皮入药。生境分布: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性味:苦,凉。功能主治:凉血散瘀,祛风消肿。主治跌打扭伤,风湿关节痛:鲜根皮捣烂,酒炒外敷,或用根皮浸酒外搽。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山葡萄
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叶或茎藤·《中医大辞典》·山葡萄:山葡萄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汇》。1.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消化道出血。2.风湿痹证,关节肿痛。功能主治:祛湿利尿,清热解毒。)Trautv.]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泥土,切片或剥取根皮,切片,晒干;单叶互生;基出脉3条,侧生的一对常分歧,如5基出脉。
-
香加皮
概述:香加皮香加皮为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sepiumBge.的干燥根皮。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2)取本品粉末10g,置250ml烧瓶中,加水150ml,加热蒸馏,馏出液具特异香气,收集馏出液10ml,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中加1%三氯化铁溶液1滴,即显红棕色;性味与归经:辛、苦,温;
-
凤眼草
《中医大辞典》·凤眼草:凤眼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品汇精要》。干皮特征与根皮相似,但石细胞、草酸钙方晶较根皮为多,而草酸钙簇晶较少。化学成份:树皮含臭椿苦酮(ailanthone),臭椿苦内酯(amarolide),11-乙酰臭椿苦内酯(11-acetylamarolide),苦木素(quassin),新苦木素(neoquassine)等。性味:味苦;
-
紫椿
拼音名:ZǐChūn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紫椿的根皮、叶、果实。果实在10月果实成熟时摘取,晒干。小叶9-12对,对生或互生;蒴果长椭圆形,长2.5-3.5cm,有多数长圆状的皮孔,果皮木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200m的丘陵山地或常绿阔叶林中,常有栽培。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燥湿;
-
接骨树皮
拼音名:JiēGǔShùPí别名:类梧桐、接骨树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思茅豆腐柴的根皮或茎皮。单叶对生;叶片厚纸质,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偶有不整齐锯齿,先端渐尖,长8-18cm,宽6-14cm,表面疏生短柔毛,背面密生棕褐色绒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较干燥疏林中。性味:味甘;
-
金腰带
金腰带此药为瑞香科植物尖瓣瑞香(Daphneacutiloba)的干燥根皮或茎皮。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光滑。分布于松柏、老君山、大岩屋、红河、新华等地。生长于海拔900—2600米的山坡上、沟边林下或灌木丛中。该药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疼痛、劳伤、腰痛、跌打损伤、骨折、扭伤、胃病等。
-
红楤木
分枝密生细直的刺,刺长7-14mm。叶为二回羽状复叶,长35-40cm或更长,每羽片有小叶5-9,基部有小叶1对,叶片膜质至薄纸质,小叶无柄,顶生小叶有柄,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4-11.5cm,宽2.5-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侧生小叶基部有时略歪斜,两面均无毛,下面灰白色,边缘疏生细锯齿,侧脉6-9对。
-
小果千金榆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果千金榆:拼音名:XiǎoGuǒQiānJīnY 别名:野梅树、大叶马料、华鹅耳杨来源:榛科小果千斤榆CarpinuscordataBlumevar.chinensisFranch.,以根皮入药。生境分布:陕西、安徽、浙江、江西、四川。性味:淡,平。功能主治:跌打损伤:根皮加酒糟捣敷。痈肿毒:根白皮加酒糟捣烂敷。2两,米酒蒸服。
-
垂花胡枝子
拼音名:Chu HuāH ZhīZǐ别名:马扫帚来源:豆科垂花胡枝子Lespedezapenduliflora(Oudemann)Nakaissp.cathayanaHsuetAll.,以花、根、根皮入药。生境分布:浙江。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消痰镇咳,活血接骨。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骨折。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干檀香根
拼音名:GānTánXiānɡ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檀香科植物沙针的根或根皮。花盘、雄蕊如同雄花,但雄蕊不育;2.本变种的叶厚革质,近圆形至阔倒卵形,长12-15mm,宽9-10mm,先端钝或近圆形,基部钝,两面粗糙,密布明显腺体,侧脉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灌丛中或石崖边。性凉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赤楠根
出处:赤楠,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原名"牛金子",云:"牛金子,江西处处有之。丛生小科,硬茎褐色,叶如榆叶而小,无齿,亦微团,附茎甚密,秋开·小紫花,繁闹如穗,多须,结实如龙眼核,灰黑色,顶上有小晕。根皮,在挖取根部时,及时剥割,切碎,晒干。花蕾长约3mm,花白色;肝经功能主治:益肾定喘;健脾利湿;
-
红树皮
拼音名:HónɡShùPí别名:五梨跤、五脚里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木榄的树皮或根皮。单叶对生;还含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木糖(xylose),甘露糖(mannose),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性味:味苦;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泻止血。热毒泻痢;
-
三加皮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三加皮:三加皮为中药名,出自《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即《天宝本草》记载的刺三甲之别名。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煎服:15~《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加皮:来源: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毛蕊三加(藏三加)AcanthopanaxlasiogyneHarms,以根皮入药,称“三加皮”。
-
石榴根
可治蛔虫病,绦虫病,久泻,久痢,赤白带下。使用注意:用于驱虫,忌用油类泻下剂并忌食油脂类食物。化学成分:本品含异石榴皮碱、伪石榴皮碱等生物碱,β-谷甾醇,甘露醇,鞣质等。《*辞典》·石榴根: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ShíLiuGēn别名:石榴根皮(《摘元方》),酸榴根(《纲目》)。性味:苦涩,温。
-
柿根
《*辞典》:柿根:出处:《纲目》拼音名:Sh Gēn别名:狐柿子根皮(《疡医准绳》),柿子根(《重庆草药》)。化学成份:根有强心甙、蒽甙、皂甙反应,并含鞣质、淀粉。柿根含3-甲氧基-7-甲基-胡桃叶醌和新柿属素。功能主治:凉血止血。①《纲目》:治血崩,血痢,下血。(《重庆草药》)②治蜘蛛背:紫背草、狐柿子根皮。
-
红毒茴
拼音名:H nɡD Hu 别名:红茴香、野茴香、土大茴、山大茴、山八角、山木蟹来源: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窄叶红茴香IlliciumlanceolatumA.C.Smith或红茴香I.henryiDiels,以根及根皮入药。中毒症状出现时,可服生甘草汤,糖水,注射葡萄糖盐水,冬眠灵,并作及时的对症治疗。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
掉毛草
拼音名:Di oM oCǎo别名:红毛山藤、火把花、黄藤根、雷公藤来源: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hypoglaucum(Levl.)Hutch.,以根皮或全草入药。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续筋接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半身不遂,腰肌劳损;骨折用根皮加糯米饭捣烂敷患处或配方外用。
-
光叶海桐根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拼音名:GuānɡYèHǎiTónɡGēn英文名:RootofGlabrousleafPittosporum别名:山枝根、山栀茶根、钻山虎、皮子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的根或根皮。花萼基部联合,5裂,裂片广卵形,长2mm,光滑,边缘有毛;各家论述: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通络,解痉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