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药局
魏晋以来的尚药监、药长寺人监等都是与此类似的官职,他们大都归太医令领导。因此,尚药局的地位从此提高,其长宫尚药典御的官品提至正五品,尚药丞的职品为从七品。元代初期仍置尚药局,后因尚食局与尚药局经常在药膳方面发生联系,所以在至元二十年(公元1354年)省并尚药局为尚食局。
-
尚药典御
尚药典御古代医官名。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始设尚药局,其长官称为奉御。而北朝北齐时尚药局长官称为典御且定其职品为正五品。唐代改称为奉御,职品为正五品下。宋代仍称典御,金、元时称为提点。皇帝有病,典御要亲自诊断并立法处方,药成之后要亲自尝验。因为尚药典御直接为皇帝服务,所以历朝中此官之职品都较高。
-
司医
司医为隋唐时期医官名。置尚药局中,掌管分疗众疾的医事,共设4名,官阶正八品下。其助手为佐,10人,官阶正九品下。隋代太医署及尚药局中均设有司医,是这些机构中最低级的官员。唐代在尚药局中设司医四人,官阶正八品下。宋代也在尚药局中设司医,其职在局丞之上。也属于尚药局中的低级官员,掌管局中具体的医疗事务。
-
尚药局书吏
尚药局书吏唐代医官职称名。唐代在尚药局中设有书吏四人,官阶为从六品上,职在直长之下侍御医之上。其主要职责是掌管尚药局中文献资料等。
-
尚药局丞
尚药局丞古代医官名。此职始设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尚药局。当时尚药丞的职品为从七品,位在尚药典御之下。尚药丞下还设有侍御师和尚药监各四人。隋代仍设尚药丞,从七品。唐代不设此职。宋代复置尚药局丞。金、元时期不设。尚药丞的主要职责为协助尚药典御主管皇帝医疗事务。
-
尚药局直长
尚药局直长古代医官名。隋代尚药局中始置直长一职,唐代沿袭,并定其官品为正七品上。宋代仍置,其位在食医、侍御医之上。尚药直长的职责为协助典御(奉御)掌管和合御药及诊候方脉之事。
-
太医令
太医令为古代医官名,指掌管医事行政的官员。其下设有太医丞和其他医职。太常太医令掌管卫生行政及管理宫廷太医,以致由此职逐步演进为后世的太医署,太医院等医政管理机构;而少府太医令则具有保管、储藏皇宫中药品的职责,后世演化为尚药局。太医令下一般设有太医丞等医官作为助手,因此,有的文献则合称为太医令丞。
-
侍御师
侍御师南北朝时期医官名。北齐尚药局中,在尚药典御、尚药丞之下,还设有侍御师、尚药监各四人。侍御师的职责是直接负责皇帝的医疗保健工作。相当于后世的御医。
-
卢昶
卢昶为宋代医学家。人称卢尚药。祖籍文安,后迁大名(均属今河北)。幼传家学,勤于攻读,研习岐黄、雷扁,熟读《备急千金要方》,治病多验,医名黄河北。公元1112年补太医奉御,校《和剂局方》,累迁尚药局使。撰有《医镜》50篇,今佚。又有《伤寒片玉集》3卷。卒年87岁。
-
典药
典药古代医官名。典药一职唐代始置。唐太医署、尚药局、药藏局中均设有此职,其职责为主管药品,凡新进药物皆分类登记立案,以备调用。属掌管具体事务的低级官员。
-
太医署
太医署为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机构。由太医署令、丞等负责管理。学习课程在共同学完《脉诀》、《本草》、《明堂》、《黄帝内经素问》等基础后,即分科学习各自的专业;金、元、明、清则改为太医院,而且已成为纯属医疗保健的机构。医学教育分为:医、针、按摩、咒禁,其中医又分为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
-
侍御医
侍御医隋唐两宋时期尚药局中医官名。其职责是直接负责皇帝的医疗保健工作。各代设置的数量和所定官品稍有不同,多数情况下设四人,官阶从六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