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孙脉
孙脉即孙络。《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写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张隐庵注:“夫经脉之支别曰络脉,络脉之支别曰孙络。”卫气通过孙脉(络)散布全身。具有“溢奇邪”“通营卫”的作用。
-
孙络
孙络(tertiarycollaterals)是指最细小的络脉。即络脉别出的细小分支。又名孙脉。《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卫气通过孙脉(络)散布全身。具有“溢奇邪”“通营卫”的作用。
-
孙
指络脉的分支。亦称孙脉。《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络之别者为孙。”《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写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张隐庵注:“夫经脉之支别曰络脉,络脉之支别曰孙络。”
-
大厥
大厥为病证名,厥证之一。《类经·疾病类》:“血气并走于上则上实下虚,下虚则阴脱,阴脱则根本离绝而下厥上竭,是为大厥,所以暴死。《黄帝内经素问·厥论》有以六经形证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等,可供参考。历代文献又有寒厥、热厥、蚘厥、尸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等名称。
-
输脉
输脉又称输之脉。指背部联系脏腑的经脉。出《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输脉指足太阳之脉。《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或著于孙脉,或著于络脉,或著于经脉,或著于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夏,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