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阳明之筋
手阳明之筋即手阳明经筋。手阳明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行的从肩髃部上颈;分支上行面颊,结于頄(鼻旁),上行的出走手太阳经筋前方,上左额角,络头部,下向右侧颔部。
-
手阳明经筋
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行的从肩髃部上颈;手阳明经筋起于食指的桡侧端,结于腕背桡侧,沿前臂上行结于肘的外侧,上行臑部(上臂外侧)结于肩髃(肩峰端);治以“燔针劫刺”,以局部取穴为主。手阳明经筋(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
-
手阳明经筋病候
手阳明经筋病候为病证名。十二经筋病候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夏痹也。”热者无用燔针。
-
臑
概述:臑:1.上臂内侧的肱二头肌部位;2.肩以下、肘以上的部分;上臂内侧的肱二头肌部位·臑:臑为人体部位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类经图翼》则谓:“肩髃以下内侧对腋处,高起软白肉也。”
-
病
又:“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不治已病,治未病。”《灵枢·寒热病》:“角孙…方病之时,其脉盛。”《灵枢·论勇》:“四时之风,病人何如?”《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⑥特指女子月事不潮。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
肩不举
肩不举证名。因风湿外袭或外伤、伤损所致。《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以肩髃上颈。”《类证治裁》卷六:“阳明脉衰,肩胛筋缓,不举而痛,宜调补络脉。”治以祛风化湿,和血活络,用生芪、白术、当归、防风根、姜黄、桑枝、甘杞子、橘络。并可结合针灸、推拿治疗。参见肩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