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惊厥
诊断检查:1.病史(1)小儿腹痛病因复杂,首先应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腹痛的临床表现特点:新生儿仅表现为持续或阵发性哭吵、两下肢屈曲、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精神萎靡或拒奶。④常伴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如大叶肺炎的发热、咯铁锈色痰等。
-
急性惊厥发作
(二)非感染性病因1、颅内疾病(1)颅脑损伤与出血:如谄上、颅脑外商和脑血管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出血,伤后立即起病,反复惊厥伴意识障碍和颅压增高,头CT对诊断有重要价值。(2)代谢性疾病:包括①水电解质紊乱:重度脱水、水中毒、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和低血糖症均可引起惊厥。
-
指端
主治昏迷,晕厥,癫痫,高热,中暑,咽喉肿痛,热病,小儿惊厥,手指麻木,指端麻木,癫狂,急性扁桃体炎,乳蛾等。拼音:shíxuān代号:EX-UE11十宣穴的别名:鬼城(《备急千金要方》)指端(《圣济总录》)手十指头(《圣济总录》)出处:十宣出《备急千金要方》:邪病大唤,骂詈走,灸手十指端去爪甲一分,一名鬼城。
-
鬼城
概述:鬼城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十宣。仰掌,十指微屈,于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取穴。鬼城穴主治病症:十宣穴主治昏迷,晕厥,癫痫,高热,中暑,咽喉肿痛,热病,小儿惊厥,手指麻木,指端麻木,癫狂,急性扁桃体炎,乳蛾等。十宣配水沟、大椎、合谷,治癫狂。短气不得语,灸手十指头合十壮。三棱针或粗针刺出血。
-
十宣
拼音:shíxuān代号:EX-UE11十宣穴的别名:鬼城(《备急千金要方》)指端(《圣济总录》)手十指头(《圣济总录》)出处:《备急千金要方》:邪病大唤,骂詈走,灸手十指端去爪甲一分,一名鬼城。仰掌,十指微屈,于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取穴。十宣配水沟、百会、合谷、太冲,治中风昏迷。三棱针或粗针刺出血。
-
手十指头
手十指头穴主治病症:十宣穴主治昏迷,晕厥,癫痫,高热,中暑,咽喉肿痛,热病,小儿惊厥,手指麻木,指端麻木,癫狂,急性扁桃体炎,乳蛾等。十宣配水沟、百会、合谷、太冲,治中风昏迷。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1~《针灸大全》:心惊发狂,不认亲疏,少冲二穴,心俞二穴,中脘一穴,十宣十穴。三棱针或粗针刺出血。
-
撑篙竹
茎皮取茎竿部除去外皮刮下的中间层。原形态:撑篙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节处稍有隆起,竿基部数节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溪两岸和村落附近,常见栽培。各家论述:《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用治烦热呕吐、吐血、衄血、小儿惊厥。
-
惊厥
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其原因为: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未臻完善,因而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绝缘和保护作用差,受刺激后,兴奋冲动易于泛化;献血反应·惊厥(convulsions)是指表现为四肢、躯干与颜面部骨髂肌非自主地阵挛或强直性抽搐,并伴有关节运动与意识障碍的罕见献血反应。
-
厥阴募
厥阴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间点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惊厥、角弓反张、肩背痛、脑性瘫痪、肥大性脊柱炎。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
-
首面
首面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额部正中线,即眉间至前发际之中点处。计1穴。主治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前头痛、小儿惊厥、面神经痉挛。一般沿皮刺0.5~0.8寸。
-
十王
经外奇穴名·十王:十王为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将其列作奇穴。十王穴位于十指背侧,沿爪甲根正中点向皮肤部移行约0.1寸处。主治卒死,痧症,中暑,霍乱等。刺法:向上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一般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毫针斜刺0.1~出《小儿推拿广意》。3.位于十指背侧指甲根正中的稍后方。
-
惊风先兆
惊风先兆小儿惊厥发生的前期症状。《幼科释迷》:“凡乳儿欲发惊风者,先神志不定,恍惚惧人,劄眼上视,左顾右盼,伸手握拳,闷郁努气,情态不如寻常,皆惊风先兆。”
-
天护
天护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额部正中线,眉间直上0.5寸。主治前头痛、小儿惊厥、面神经痉挛等。一般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打灯火
出《本草纲目》。灯火灸为灸法的一种,又称灯草灸、灯芯灸、打灯火、神灯照等,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种灸法。灼灸次数,根据病情需要掌握,一般3~一般用以治疗痄腮(取角孙),喉痹(取少商、合谷、风池),吐泻(取足三里、内关、中脘、天枢),麻疹不透(取大椎)等。适用于腮腺炎,小儿惊厥,小儿消化不良,呃逆等病证。
-
卧龙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WolongSan标准编号:WS3-B-0112-89处方:麝香10g蟾酥50g冰片75g闹羊花80g猪牙皂50g荆芥穗50g灯心草(炭)300g制法:以上七味,除麝香,冰片外,蟾酥等五味粉碎成细粉;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4页)。功能与主治:开窍、通关。用于中暑中恶,突然昏厥以及小儿惊厥。注意:孕妇忌用。
-
惊痫丸
惊痫丸说明书:药品名称:惊痫丸药品汉语拼音:JingxianWan分类:内分泌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丸剂。惊痫丸的主要成份:巴豆霜、胆南星、琥珀、朱砂、神曲。惊痫丸的功能主治:镇静安神,消食除积。用于癫痫、小儿惊厥、宿食腹胀、大便闭结。5岁4丸,6~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
刺天茄叶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C TiānQi Y 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叶。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消炎止痛,解毒止痉。治小儿惊厥。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膈募
膈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间旁开1寸处。主治肝炎、胃痛、糖尿病、肾下垂、小儿惊厥、癔病、肩背痛、脑性瘫痪、脊髓炎、肥大性脊柱炎等。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