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肾黄
肾黄病名。三十六黄之一。《外台秘要》卷四:“肾黄,小便不通,气急,心闷。”《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肾黄者,面色青黄,腰背疼痛,耳中飕飕百般声响,腰膝无力,多唾呕逆,不能下食,悲而不乐。若两脚浮肿,齿黑,如大豆者难治。”参见黄疸有关各条。
-
莴苣子
《*辞典》:莴苣子:出处:《纲目》拼音名:WōJ Zǐ别名:苣蕂子(《河北药材》),白苣子(《山西中药志》)。秋季果实成熟后,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簸净杂质,贮藏于干燥通风处。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莴苣条。治阴肿,痔漏下血,伤损作痛。研细酒服。(《纲目》)②治肾黄:莴苣子一合,细研。
-
三十六黄
概述:三十六黄病证名,指三十六种黄病证候。所载三十六黄为心黄、肝黄、脾黄、肺黄、肾黄、鬼黄、奸黄、血黄、人黄、髓黄、癊黄、急黄、气黄、痫黄、白黄、阴黄、胆黄、惊黄、风黄、走精黄、酒黄、鸡黄、蚰蜒黄、火黄、走马黄、房黄、黑黄、厌黄、水黄、爪黄、肠黄、犊黄、气黄、猪黄、土黄、虾蟆黄。
-
鸡参饮
处方:鸡子(去壳)1枚,人参1两,蜜1合,生姜汁半合,朴消1分(与鸡子同研匀)。功能主治:肾黄。先烙肾俞,次烙期门、气海、足阳明、两手心、天窗、百会等穴。即直灸两乳下3-7壮。不愈,宜服鸡参饮。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