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因塞用
塞因塞用为治则。反治法之一。前“塞”为塞法,指补养固涩;闭塞不通之证,一般应采用通利的治法。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
反治法
概述:反治法为治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热服。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从
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热服。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反治
概述: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甚者从治
甚者从治为治则之一。如热极似寒或寒极似热,应顺其假寒或假热的表象,采用从治的方法。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参见反治: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
-
阳虚气滞
概述:阳虚气滞为病机。辨证论治:《医林绳墨·臌胀》:“由其忿怒太甚,不能发越,郁结中州,痰涎停住,乃成满也。宜当塞因塞用,治以二陈汤去甘草加参、术、厚朴、山楂之类。”《医贯·气虚中满论》:“气虚者,肾中以火气虚,中满者,中空似鼓,虚满而非实满也。”若脾虚,以参芪四君合八味丸。
-
从治
从治为治法。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
-
热因寒用
例如阴寒证格热于外,服温热药常见格拒吐出,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则不呕吐。②指热药因寒证而用,例如《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
气虚中满
气虚中满为病证名,是指因气虚,运化失职,导致脘腹胀满的病理变化。《医林绳墨·臌胀》:“由其忿怒太甚,不能发越,郁结中州,痰涎停住,乃成满也。宜当塞因塞用,治以二陈汤去甘草加参、术、厚朴、山楂之类。”《医贯·气虚中满论》:“气虚者,肾中以火气虚,中满者,中空似鼓,虚满而非实满也。”宜八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