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酮体
英文名:KET正常值:阴性。化验结果意义:尿酮体定性实验,常与糖尿病、妊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有关。一般用“加号”多少表示,但仪器测定的结果常用半定量的方式表达。化验取材:尿液化验方法:尿常规检查化验类别一:尿常规检查化验类别二:尿液常规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糖尿病病人手术的麻醉
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致肾功能衰竭;心脏微血管病变可致心肌病及心肌梗塞;4、术前口服降糖药者术中易出现低血糖,因其代谢慢,作用时间可长达24-36小时。虽可预防脂肪酸代谢为乙酰乙酸及β羟丁酸,但却不能防止高血糖所致的高渗性利尿,所以病人有明显的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主要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病人。尿酮体阳性。
-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8项检测项目包括蛋白、葡萄糖、PH、酮体、胆红素、尿胆原、陷血和亚硝盐;其测定原量是葡萄糖氧化酶把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醛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再由过氧化物酶催化释放出[0],而使色原呈颜色,以此类方法最常用。5.尿酮体检查:检测尿酮体的膜块中主要含有亚硝基铁氰化钠,或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主生紫色反应。
-
妊娠期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的程度随妊娠进展而不同,多数孕妇于产后糖耐量很快恢复正常。②妊娠合并2型糖尿病:虽然不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但妊娠合并2型糖尿病的母儿其他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病率均增高,所以孕期、围生期对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处理原则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U胰岛素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每3~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经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形成大量酮体,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时,血酮体升高称为酮血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为酮尿,临床上统称为酮症。血钾正常,尿量大于40ml/h,也立即开始补钾;治脑水肿,心律紊乱,心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
WS/T 601—2018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超重及肥胖的GDM患者(妊娠前BMI≥24kg/m2)可根据体重增长状况、胎儿发育状况、血糖及酮体水平和运动状况进行个体化能量设定,妊娠早期一般不应低于6270kJ/d(1500kcal/d),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一般不应低于7524kJ/d(1800kcal/d)。全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25g~
-
妊娠合并糖尿病
在妊娠期,除了HPL的促胰岛素分泌和抗胰岛素作用外,胎盘雌激素和孕激素也参与葡萄糖-胰岛素内环境稳定的调节。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当糖尿病患者遇有急性应激情况,例如各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时,体内糖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速,尿酮体阳性,称为糖尿病酮症。
-
妊娠剧吐临床路径(2016年版)
:1.禁食补液,根据呕吐情况每日补液量约2000-3000ml,纠正电解质及酸解平衡紊乱;:1.入院当日开始每日补足生理需要量+丢失量,包括糖盐水、维生素C、多种维生素、氯化钾;2.止吐剂首选维生素B6,一线药物效果欠佳时与患者沟通后酌情给予其他种类止吐剂及胃黏膜保护剂,如胃复安、PPI类药物;3.尿酮体转阴。
-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5年或11岁):尿微量蛋白系列/肌酐、24h尿总蛋白、微量白蛋白定量、眼底检查、血压监测、血脂,慢性并发症倾向时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糖尿病多神经病变筛查:振动觉(使用128Hz音叉)、压觉(使用10g单丝)和本体感觉、足部综合评估: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视诊足部;
-
尿β-羟丁酸
尿β-羟丁酸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尿β-羟丁酸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尿液检查化验取材:尿液尿β-羟丁酸的测定原理:将尿液先除去丙酮和乙酰乙酸后,加入氧化剂,将β羟丁酸氧化成乙酰乙酸,再使之分解成丙酮,按Rothera法进行测定。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糖尿病酮症酸中酮症酸中毒时,尿内酮体呈强阳性反应。
-
术中输液
首先用含钠高渗液,如5%碳酸氢钠100-200ml,继之应用血浆代用品(右旋酐、血安定、血代等)或平衡盐液(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2、对ⅱ型糖尿病患者以输用山梨醇乳酸林格氏液为佳(0.2mg/kg.h),不仅可使术中血糖维持稳定,而且能被脑组织充分利用,山梨醇利用占糖总量的80%以上,而血中葡萄糖的利用率尚不足20%。
-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10年版)
(3)OGTT试验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
血浆酮体
概述:在临床实验诊断中有三种酮体起作用:它们是有两个酮酸的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它们在生理性的pH环境下以离子形式存在,以及没有酮酸的丙酮。(1)阴离子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这类代谢性酸中毒与高氯酸血症相关。可能的原因包括潜在的肾小管性酸中毒,碳酸酐酶抑制剂摄入和高钾血症酸中毒。全血中的β-羟丁酸在4~
-
尿酮体试验
概述: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妊娠妇女可因严重的妊娠反应、妊娠呕吐、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出现酮尿。(2)朗格(Langt)法:①许多因素可致尿酮体呈假阳性反应,如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感冒冲剂、庆大霉霉素、止血芳酸等药物,故应在停用上述药物2天后再做此试验。
-
UABT
概述: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妊娠妇女可因严重的妊娠反应、妊娠呕吐、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出现酮尿。(2)朗格(Langt)法:①许多因素可致尿酮体呈假阳性反应,如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感冒冲剂、庆大霉霉素、止血芳酸等药物,故应在停用上述药物2天后再做此试验。
-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应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3分)2轻度依赖(4~宫颈记录大小、质地、有无糜烂、撕裂、息肉、腺囊肿;
-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4)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mol/L(200mg/dl)。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1)血酮检测(POCT)、β-羟丁酸、血乳酸,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IAA等),血糖基本控制后行混合餐C肽释放试验、精氨酸试验或胰高血糖素试验(病情允许时),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
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病证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妊娠剧吐发病率不是很高,主要原因与妊娠有关,妊娠一旦终止,症状马上消失,所以患者不必过度紧张,清淡饮食、合理的休息,加上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能安全渡过妊娠期,极少数病人行终止妊娠来治疗。3.尿酮体阳性。2.重症患者用“A”+“B”范围;
-
新生儿高血糖
疾病分类:儿科疾病概述:高血糖症主要为医源性利尿、脱水、休克及颅内出血,同样可引起脑损害。疾病病因:应激是新生儿高血糖的常见病因。病理生理:窒息、寒冷或败血症可引起儿茶酚胺、皮质醇、酸碱状况等发生改变、而胰高糖素、糖异生及胰岛素反应改变导致高血糖,内毒素质也可直接影响胰岛素反应引起高血糖。
-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概述: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diabeticlacticacidosis)系不同原因引起血乳酸持续增高和PH减低(7.35)的异常生化改变所致的临床综合症,后果严重死亡率高。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时需与脑血管病进行鉴别诊断。一般治疗:吸氧提高组织供氧量,促进乳酸氧化,糖尿病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多偏低,吸氧有利于纠正乳酸酸中毒。
-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概述: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合并症之一,特点为血糖极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脱水,血浆渗透压增高,进行性意识障碍,死亡率高。诊断:一.病史及症状:多见于老年人,可无糖尿病史,诱发因素可为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使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三、维持电解质平衡:血钾<5mmol即开始补钾,使血钾维持于4-5mmol/L。